朱 勇
“两金”包括应收账款和存货,应收账款包括:应收工程进度款、工程结算款、工程保修款以及工程索赔及奖励款等;存货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已完工未结算款等。目前,在施工企业范围内两金持续增长已经是普遍性问题,其影响主要有几方面:一方面从公司资产状况来看,两金所占流动资产比重逐步增加,并未给企业带来实际的资产流动性增强,降低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坏账风险坏账计提金额加大影响到企业利润;三、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四、两金资金占用过大,导致流动资金短缺。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只能增加带息负债,加大融资成本。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加。五、资金不足导致企业对下游企业支付能力下降,容易产生经济纠纷,影响企业的信誉。
简易会计指标比较表 单位:万元
以zghgyjsgf企业集团为例,收入与两金指标分析:2016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1.06%、应收账款增长率11.33%、存货增长率27.93%,;201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9.49%、应收账款增长率19.08%、存货增长率9.91%。2016年度数据显示,两金增幅远高于收入增幅;2017年收入增幅有所好转,但两金指标中的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两金指标增长率合计仍远高于收入增长率。两金与流动资产指标分析:2015-2017年随着流动资产总额的增加,两金占流动资产比例呈逐步增长的趋势。
市场环境分析: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为了项目中标,各施工企业都最大限度压缩成本、降低毛利,利润空间逐步挤压甚至出现亏损中标的情况。
应收账款分析:首先,建筑业的特点决定了应收账款的金额大。工程项目一般工期较长,价值高,付款通常都是按工程进度支付进度款,正常情况下进度付款比例在70%-85%之间。在每月完工计价后,及时收款也会产生15%-30%的应收账款。在较长的工程周期内,这个比例长期存在。工程竣工后,按照合同约定扣除3%-5%的质保金,这部分保修金最低也要竣工1年后才能收回。其次,受市场环境影响建设方也可能会因自身资金状况考虑,故意延迟支付工程款。第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不严,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催收办理已到期的工程款或质保金。如果中标项目既是垫资项目,在不满足付款条件时无款可收。第四、对于PPP项目,在项目进入运营期后因资金回收期长,会产生大额的应收账款。
存货分析: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来看,存货中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消耗性材料在存货中占比15%左右。剩余存货的大部分都是已完工未结算款造成,占存货总量的80%以上。形成的原因分析:首先,工程计价不及时造成。其中的原因复杂,有业主认价手续繁琐审批流程过长的原因;也有业主故意拖延的情况存在。其次,前期投标条件差,企业为了承接工程不惜代价造成中标项目就是亏损项目。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实际投入成本与实际确认产值之间产生不可逆差异。
两金压降控制对施工企业来说就是去库存的一种体现,两金的产生一方面是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另一方面是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产生。针对这两方面,采取相应的压降措施:第一,要从集团战略高度对两金压降工作进行重视,自上而下的对其重要性进行宣传和工作布置,并根据各级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任务分解。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行奖惩激励制度,做到奖罚分明。第二,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成立专门的清欠小组,委派专人负责。对债务人进行梳理,根据合作时间、运营情况、履约能力、资金情况等进行信用评级,并划分不同档次。对于评级差的单位,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做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准备。第三,拓宽思路,采取通过银行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方式进行应收账款的清欠。第四,抓好源头管理,在项目前期谈判过程中争取风险控制的最优方案。尽量减少垫资项目、房地产项目的工程开发,对业主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落实。第五,对PPP项目进行优选,做好前期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及当地政府的财政经济状况调查。同时,做好项目公司(spv)的股权结构设计,引进有实力的基金公司、企业共同分担融资风险。第六,对工程项目做好开工前的测算工作。测算预计总收入、预计总成本、工程毛利率、人工材料消耗量等财务相关指标。以此为目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使工程成本投入与产出在可控范围内。第七,加快过程结算与竣工结算的办理,及时收集现场签证、变更资料及认价工作。对于因业主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或成本加大的情况及时做好索赔相关手续。第八,加强材料采购的计划管理,预计原材料存量的最佳持有量。同时对长期库存不具有使用价值的、已报废的各类材料进行清理,通过报批手续进行统一处理。第九,全面开展集中采购业务,发挥集采议价能力强的优势使原材料的进货成本尽可能降低,使存货金额压降。
为了使施工企业不断发展,就需要不断的扩大自己的主营业务。伴随而来的两金问题将会一直存在,这是无法避免的现象。因此,通过前面介绍的各种办法以及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不断完善,使企业两金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将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