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兴国
水一般不会对血糖产生直接影响。作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科学饮水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水摄入不足或水丢失过多,可引起体内失水,即脱水。脱水的常见表现有口渴、尿少、工作效率下降、皮肤干燥、口舌干裂、声音嘶哑、全身虚弱等;严重时可致高烧、烦躁、精神恍惚,甚至危及生命。一般情况下,口渴是脱水最早出现的症状,口渴也是人们喝水的主要驱动力。口渴的感觉一出现,说明身体内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脱水(或缺水),虽然喝水后脱水(口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是马上)纠正,但为了避免哪怕是轻度的脱水,目前主张主动喝水,即应该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而不是等口渴才饮水。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时容易感到口渴。糖具有利尿作用,特别是尿糖较多时,会带走更多的水。“多饮”是糖尿病典型症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及时饮水,在口渴之前主动饮水,仍然是有益无害的。
对普通人而言,每天最少饮水1200毫升(6杯)。不过,这只是最低限量,实际饮水量可以比这个数值多。
在天气比较热、出汗、户外工作、户外活动时间长、运动量大等情况下,都应加大饮水量,可达每天2000毫升或更多。糖尿病患者应该喝更多的水,如每天2000毫升(8大杯)。多喝水有助于缓解口渴症状;多喝水增加血容量,有助于降低血糖浓度;多喝水可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饮食;多喝水能促进肠蠕动,软化粪便,有助于防治便秘。
不过,当合并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尿量减少或者有水肿症状时,应该限制饮水量。此时饮水的原则是“量出为入”,即排多少尿就喝多少水。
当出现感冒发烧、高尿酸血症、血黏度升高等状况或高温作业、大量出汗时,饮水量要主动增加。增加到多少呢?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是看尿液的颜色。一般情况下,晨起后第一次排尿常为黄色,应喝水使尿液颜色变淡,直至排出澄清透明基本无色的尿液,则表明饮水量合适。
除喝水总量外,每天喝水的时间和方法也很重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饮水时间应分配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喝水应该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1杯)。”空腹喝水,水在胃内仅作短暂停留,一少部分被胃吸收,其余很快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不用1小时就可补充给全身血液。一般认为,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在促进消化、稀释血液(降低血黏度、血尿酸等)和冲洗泌尿道(预防结石)方面,作用更好一些。集中大量饮水会冲淡消化液,并影响消化。当然,凡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无需考虑对食物消化的影响时,比如空腹时一次大量喝水,也并没有其他危害,即便是有一点儿腹胀的感觉,那也只是胃里充盈所致,并无实际害处。
少量多次喝水的具体做法是,早晨起床一大杯水(200~400毫升),晚上睡前1~2小时一杯水(200毫升),其余的水(6~7杯)在一天内尽可能均匀地或适时地饮用,只要坚持主动饮水、饮足量水、尽可能均匀饮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