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合一”与语文教学“做”创新

2018-09-07 09:15冯倩如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问题研究

冯倩如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建设不断发展,素质化教学理念已逐渐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完善学生的价值认知模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当前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人文素养和价值认知模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机制形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就“教学合一”与语文教学“做”创新,展开详细的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研究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教学合一 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问题研究

一、“知行合一”与“教学合一”

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依然有着现实意义。知行合一既可以看做是学习者应该达到的学习标准,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教育者应该做到的教育标准。它不仅强调言行一致,行为认知与理论素养要相互统一,更深刻指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要紧密联系,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丰富已有的理论认识。如果单纯从教育学角度来看,“知行合一”强调的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的行为主体是老师,老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教授学生做人,向学生传递知识,解答学生的学习疑惑。那么在“知行合一”的教育标准下,老师所要发挥的职能便是“教学合一”。这就要求老师要将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要将二者融汇一体,要突出教育的引导性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使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基本符合学生的预期发展期望,关注学生的个体感受,学会引导、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思维层面形成自主学习意识。[1]

二、语文教学中“教学合一”的融入

“教育”作为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其主要功能在于人才培养和价值观引导,虽说“教育”的核心要义不知如此,但是教育最直接的作用是促进人类思想开化,学会文明。语文教学作为现代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特性更为明显。语文学习不仅能促进人类个体形成语言逻辑,能够掌握和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更能帮助人们形成感应思维,能够在生活和生活中形成人文情感和人文意识。初中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其语文学习,提升其语言意识一直都是困扰教育者的难题。伴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提出,将“教学合一”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成效。这就要求作为教育者的语文老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突出语文教学的引导性,能够立足实践统一言行,通过强化自身管理让自己做到“知行合一”,给学生树立榜样。[2]

三、语文教学“做”的创新

1.创新教学模式 延伸教学环节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经验习得性的学科教育,创新其教学模式,延伸其教学环节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学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这三个教学环节相辅相成,决定着学生的认知形态能否准确理解相应的知识,也影响着学生的语文认知模式的完善。因此语文老师要从课前预习开始入手来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要扩大教学空间,通过塑造教学情景,以提出问题为导向来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要将课前学习和课后巩固训练作为教学的有力助手,辅助和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老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重视记忆技巧的掌握中和课后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及时回顾课堂所学。此外,老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强化记忆,重视学生记忆技巧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复习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3]

2.突出學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学老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价值认知模式,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的展开学习,老师不能再居于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否则会影响学生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扩展,长此以往,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多设计启发性问题,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最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成果评价,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梳理相应的学习经验和重难点知识,每一节课教学过后都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学习感悟,让学生多方面进行自我总结,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认知意识,促进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以教材为基础设置问题情景

初中语文课本汇集了众多的古今中外名著,佳作颇丰,有着丰富的人文内容。作为语文老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只有通过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老师要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绪的升华,让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内容上也可以拓展到课文深处。问题的提出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好奇心,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寓情于理,善于提出问题,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合理提出出问题,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固定的手段,语文老师只有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引导学生走入课文世界,理解课文潜在的人文寓意和时代背景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学习习惯。

4.语文老师要树立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语文老师在教学思想上创新也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求语文老师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尊重学生思想创新的权利。一般而言,初中生由于其年龄偏小,思想比较活跃,很少保守,他们对教材、对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是正常的。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注重自己的思想创新,要尊重学生思想的权利,要给予学生想象的权利和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想创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让他们的心灵获得释放,让他们能够与老师做朋友,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鼓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自主性的思考获得正确的实践认知,形成自主性认知思维。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语文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到“知行合一”要将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理念融合一体做到“教学合一”,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形成完善的认知模式。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吕荣生.西部素质教育 2017年01期.

[2]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刘志平.语文学刊 2017年04期.

[3]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蒋瑛. 语文天地 2017年02期.

猜你喜欢
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问题研究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经济法共识下法制精神践行
新时期科学信息媒体传播方式研究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