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及问题研究

2018-09-07 10:37丁明红
求知导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辅修人才需求体育产业

丁明红

一、体育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体育产业市场相关人才需求包括俱乐部经营管理、社区体育健身、体质监测与评估、体育康复与医疗、体育运动专业、体育科研、体育营销及策划、体育经纪人、体育公共关系和商务谈判、体育法学、体育影视传播及广告、体育统计、体育财务管理、体育金融保险及体育新闻网络等方面人才。

就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而言,目前主要缺乏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管理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二、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1.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掌握体育产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从事体育产业的管理者、体育经纪人以及跨国体育经营人才、国际性体育经营组织决策人才和国际性公司体育运动行销部门策划人才。

2.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规格

专业素质要求:系统地掌握运作体育产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实操能力;掌握市场经济的運行规律与游戏法则;掌握会计学、财务、法律、管理、决策分析和营销等知识;能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具有较强的现代化电脑办公能力。

3.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方式

(1)实施“两段式教育”。随着办学专业(专业方向)增多,要合理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实施“两段式教育”是有利的选择。第一、二学年进行基础教育,第三、四学年再进行专业教育。

(2)实施“学分制”。竞争的社会环境需要各具特色、多样化的人才。实施学分制是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的制度前提。

(3)实施“主、辅修制”。主、辅修制是拓宽体育专业口径,扩展人才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制度保证(一般辅修专业修满18个学分获辅修专业证书)。

三、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1.高等教育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要和市场需求一体化

就当前情况而言,经营人才、专业服务人才的匮乏影响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与其他经济和产业部门相比,我国体育界缺乏长期的经济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故体育产业和市场中的专门经营管理队伍较弱。

2.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要注意规范性

尽管体育产业市场孕育着巨大潜力,但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却不容忽视。早在奥运培训计划实施之前,北京的一些高校纷纷推出各自的体育经营管理培训项目,但由于缺乏规范性,许多项目已经停办。悉尼科技大学体育管理系泰勒教授指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从规模、法律规范等方面来看都不成熟。”

3.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不可否认,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有一定的问题:一部分教师有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但缺乏体育实践经验,而从事过体育市场工作的人又往往缺乏理论知识。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途径只有请进来、走出去,也就是请进国外著名的专家进行培训,派出有理论基础的人员到国外著名的管理集团学习、实践。

总之,人才需求是动态的需求,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只有调整专业结构,进行优化组合,才能适应市场需要,保障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笑梅,李荣日.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6):115-118.

[2]冯蕴中,宋 琰,张志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1):30-34.

猜你喜欢
辅修人才需求体育产业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体育产业之篮球
数读
AI需求集中于一线城市,七成从业者月薪过万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英语辅修现状与课程改进方向
我国高校辅修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