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2018-09-07 10:34尹小红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小学语文学生

尹小红

【摘 要】 當学生的阅读活动有了足够空间、足够机会,真正成为个性化活动的时候,相信必能切入学生学习的经验系统,做到了以参与求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发展必能表现为悠然心会、深得吾心、怦然心动,还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学生;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思想贯彻下,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

一、初步明确了“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

1. 自主性

个性化阅读的第一个特征是自主性。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

2. 创造性

文本给读者留有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所以,阅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多角度对于课文的空白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丰富的想象力,开创性的思维来陈述自己的见解。

3. 体验性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这种体验主要表现在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上。阅读活动也是以对话为基础的。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

4. 批判性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性的树立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质疑,展开讨论,多从不同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有可能得到培养。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的角色错位

我们发现当前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充当了几种不恰当的角色:一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召集人;二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活动的旁听者;三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活动的捧场人。无论学生读书、发言的情况如何,教师总是赞不绝口:“棒极了!”课堂上该引导的地方得不到适当引导,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 自读自悟不交流

现在的语文教学很流行“你读读”“你再读读”之类的话语。有位老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让学生朗读,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教师还在盲目地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而对文本的感悟却只字不提。

3. 个性化变成了自由化

纵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学生越自由、气氛越活跃、观点越离奇就越“个性化”。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一些说法:“大家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背)哪一段就读(背)哪一段”,因此,课堂上异彩分呈,有的当表演家、有的当播音员、有的当画家、还有的是观众,似乎这就是个性化阅读了。

4. 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一位老师在执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学完了课文后,老师让学生讨论: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说的?于是,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觉得狐狸很贪吃。”有的说:“我觉得狐狸很狡猾。”……老师一一给予了肯定,又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觉得狐狸很聪明!它能用计谋骗取乌鸦嘴里的肉。”老师激动地表扬了他,夸他“能干,观点独特,与众不同”。

5. 想“出书”(超越文本),却未“入书”(进入文本)

例如,学生在读《船长》一课时,提出:“文中‘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个伟大的灵魂应该指的是船长哈尔威,为什么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称为灵魂呢?而且是伟大的灵魂呢?”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老师显然没有防备,因此匆匆回复学生,“这个灵魂就是指的一种精神”。

6. 文本解读“深入”,而不能“浅出”

例如,低年级学段《小猴子下山》一课,讲小猴子先掰玉米,继而弃玉米而摘桃子,弃桃子而摘西瓜,弃西瓜而追小兔,终于双手空空,一事无成。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做事要有恒心,方能成功,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对此,学生是容易理解的。但有的教师偏偏要让学生从所谓“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谈对这件事的看法,于是学生就顺着老师的意思想,玉米、桃子、西瓜、小兔不是一个比一个值钱吗,因而小猴子这样做就成了有经济头脑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这样去解读教材真的有意义吗?

三、实施有效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策略一: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实践机会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时空,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策略二:让学生固守内心独特的阅读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以教参理解统一学生认识的现象。其实这种所谓的“统一认识”是虚假的、脆弱的。这种认为统一的材料必然产生统一认识的观点是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统一”掩盖了学生个体认识的差异性,冲淡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因为任何认识都离不开个体的知识和经验,离不开个体思维方式和习惯,离不开个体的心理能力。

策略三: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

1. 鼓励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阅读方式。“阅读”并不是简单的一项口头的读的活动,而是来自于心灵的活动。作为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只要是他们处于内心与文字的交流状态就应支持他们这种个性化阅读方式。

2. 倡导合作探究的阅读氛围。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更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一个学习平台,鼓励学生随时有问题提出来,给时间、创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精心组织探究。

策略四: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主评价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旧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其中,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别人发言,进行评价议论,这是“检查知识是否恰当”,也是对学习的改进和补充,也就是“旧知识的改造”。同学之间经过评价交流、深入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由此可见,学生参与评价正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手段。学生从评价他人到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一种积极的过程。”这较之以往的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是阅读个性化行为的重要内容。

总而言之,当学生的阅读活动有了足够空间、足够机会,真正成为个性化活动的时候,相信必能切入学生学习的经验系统,做到了以参与求体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发展必能表现为悠然心会、深得吾心、怦然心动,还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参考文献】

[1] 孔凡艳. 从“学案”走向个性化阅读[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 丁慧新.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1).

[3] 黄彩玲. 小学生课内外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 甘肃教育,2018(4).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小学语文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