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甘堡藏寨农旅融合发展研究※

2018-09-07 07:07谢雪莲焦敏杨思慧薛熙明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业融合

谢雪莲 焦敏 杨思慧 薛熙明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域旅游工作的开展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和发展模式,全域旅游旨在把特定的区域看作一个旅游综合体,使产业发展与旅游相结合,基础设施与旅游相配套,城乡开发与旅游相适应。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推动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利于促进农业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地区经济发展。

有关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在21世纪初就开始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王云才等提出了包括农旅融合的复合性开发模式、乡村景观遗产与乡村主题博物馆建设模式、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发展模式、现代商务度假与企业农庄建设模式、农业产业化与产业庄园模式等多种农业旅游模式[1]。刘红和张岚基于江苏省农旅产业的投入与产出,提出了通过政府及市场促进旅游业向农业主动融合,增强两者的关联程度[2];袁中许利用定量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中国乡村旅游与农业耦合的动力效应及发展趋势[3];此外,张文建和陈琳指出了在产业融合框架下的农业旅游新形态[4];王淑娟等则从环京津贫困带入手,探讨了绿色农业生态区、温泉养生休闲区、民俗生态休闲区、康体运动休闲区等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发的具体定位类型[5]。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但由于人才引进、资金投入等因素导致了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出现了诸如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以及资源配置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因此,本文从全域旅游的视角,着力分析民族地区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力基础,分析其融合发展动力机制,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分析,以期使民族地区农业与旅游业更深层次地融合,形成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新生产力和新竞争力。

1 案例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案例地概况

甘堡藏寨属典型的汉、藏、羌文化结合部,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甘堡乡,是理县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嘉绒藏寨。自2002年开始,甘堡藏寨旅游业兴起。2012年正式与桃坪羌寨景区一起捆绑申报成为国家4A级景区。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居民在自家住所开发藏家乐、农家乐,逐步形成特色民俗旅游基地。景区目前采取免门票模式,以接待团队游客为主,主要来自成都等周边城市地区。2015年,全寨游客接待超过15.2万人次,住宿人数达到21 500人,旅游收入达281余万元。甘堡藏寨的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的6~10月间。

甘堡藏寨海拔1 800m左右,年平均气温11.8℃,属于干旱河谷和半干旱河谷气候区,气候夏秋凉爽,四季分明,春夏季降水量多,冬季无霜期短。其位于岷江支流杂谷脑河畔,水质清澈;寨内土地大部分为农业用地且土壤条件较好,其中林业用地19 197亩,耕地面积占450亩。农业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主要种植水果和蔬菜。甘堡藏寨现有农户264户,总人口932人,其中劳动力571人,人均耕地0.48亩,2014年人均纯收入7 320元。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在村民收入结构中占比较高。

1.2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与定量结合法、访谈法为主,通过制定访谈提纲及问卷,进行个别面访或集体交谈,并系统有计划地收集相关资料。同时,充分利用数据统计整理软件,对访谈数据进行整理。课题组分别于2017年6月和8月分两次,共进行了为期15天的实地调研,对当地村干部、村民和到访游客共15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内容包括甘堡藏寨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发展历程、发展方向等。

2 甘堡藏寨农旅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1 甘堡藏寨农旅融合发展的现状

甘堡藏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始于2008年灾后重建,保留大量农业用地改种经济作物、果林和其他特色农产品,重建房屋扩大空间并实现内部设施标准化改造,满足接待条件。当前,甘堡农旅融合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农旅融合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受外界商业化影响相对较小。据了解,甘堡藏寨时常被作为“毕棚沟二日游”“米亚罗三日游”旅游线路的赠送景点之一,外来游客在此处停留时间较短,停留时间多为1~2天。此外,甘堡藏寨目前所有的“藏家乐”均为本地藏族居民自行经营,无外来人员租赁经营或购房经营。同时,在各类农作物及农产品的种植销售中,多为本地居民自我摸索,自负盈亏。因此,甘堡藏寨旅游业的发展整体受外部影响较弱,商业化氛围并不浓厚。

从旅游体验真实性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农产品还是地方文化,甘堡所展现的恰恰是一种民族村寨的“原生态”。由此,缺少商业气息的甘堡藏寨也吸引了一些城市的自驾游客。这些游客的重游率较高,通常会在每年夏季或黄金周假期间到访甘堡。就如某游客所说:“甘堡藏寨这边民族特色比较浓,这里也没有太多商店。并且这里的天气特别凉快,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和主人家去地里面摘菜、种菜。还有各种各样特别新鲜的水果,我们还可以去摘来吃,只要不浪费就行。住在这里的话,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菜,主人家不会约束你,比较自由,不同于某些客栈只能住,不能动。”

第二,政府助力农旅融合发展,当地居民参与性较高。甘堡藏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在政府的积极鼓励和支持下,全村居民高度参与到农业挖掘和旅游接待中,且当地居民能够合理安排旅游旺季与农耕时节的事务与人员分工,一方面当地居民自觉参与到旅游农副产品的加工及旅游商品的售卖,不断提高满足外来游客的需求;另一方面,当地居民主动向外界学习客栈的经营之道,农产品种植、包装、销售的具体方法等。

2.2 甘堡藏寨农旅融合发展的问题

2.2.1 农旅产品内容单一,缺乏文化内涵

在甘堡藏寨农旅融合产品的内容上,仅仅局限于藏家乐住宿、餐饮、采摘水果等土特产方面,呈现出农旅融合产品的形式单一化、深度体验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农旅融合产品的开发上,产品应该以甘堡藏寨的民族文化为灵魂和核心,使外来游客体验感受到当地独特的、多样的民俗风情,包括农耕文化、屯兵文化、民间手工艺文化、民居建筑文化等等。然而甘堡藏寨目前的农旅融合产品开发中,大多停留在零售同质化严重的手链、吊坠、背包等少数民族小饰品、烟熏腊肉等方面,导致产品“千篇一律”,缺乏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农旅融合产品,未形成自身品牌特色,缺乏市场吸引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外来游客的体验度和满意度。

2.2.2 农旅产业链条短小,欠缺融合路径

全域旅游下的农业资源往往呈现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地方特色明显、技术能力和栽培成果出色的特征。由于政府主导甘堡藏寨灾后重建,鼓励和支持发展旅游业,无外界力量的介入,致使甘堡藏寨的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模式尚处于自发阶段,且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发展能力仅限于为当地居民摆脱贫困状态和灾后恢复。即便该地存在些许果蔬采摘基地、蜜蜂养殖基地,但仍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分散经营,规模化程度低,缺乏同行之间的交流,也并无长期合作商与该地签约发展,以致该地农旅产业链条短小,产业附加值较低,融合路径极为欠缺。

2.2.3 旅游基础设施不全面,农业经济效益较弱

基础设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石,是各项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甘堡藏寨处于四川省西部中高山峡谷地带,自然地理环境较为复杂,交通条件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各项产业的发展。甘堡藏寨虽紧邻317国道,距离成都市约190km,但与其他城郊型村寨相比,该地交通设施仍较为落后。由于甘堡藏寨整个景区面积较小、无外来旅游公司管理、政府投入力度有限等因素,致使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水平较差,虽于2012年正式与桃坪羌寨景区一起捆绑申报成为国家4A级景区,但有限的旅游基础设施也极大地阻碍了游客的前往。同时,据了解,虽然甘堡藏寨农业用地资源相对丰富,主要种植水果和蔬菜,但由于该地农民的种植理念和经验相对较落后,导致当地农业整体经济效益较弱。

3 甘堡藏寨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动力基础

3.1 内部驱动力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不仅是居民的利益诉求,也是传统农业的需要。随着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传统农业出现了类似农业经济收益较差、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农牧产品销售不畅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在此背景下,传统农业往往难以支撑起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实现传统农业进行相应的改造。拥有独特气候资源、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甘堡藏寨,也开始由青稞、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及牦牛、羊等畜牧养殖的传统农业朝着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升级。此外,甘堡藏寨特有的藏族民居建筑、藏族服饰、宗教习俗、屯兵文化以及藏族节日等民族旅游资源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休闲度假。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甘堡藏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3.2 外部推动力

3.2.1 政策扶持

在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解决好“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推进“旅游+”、深化供给侧改革依然是全国旅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以工补农”“以游助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下,甘堡藏寨所属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力度 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的意见》,推动州内农业快速稳定发展。

2016年2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州政府制定了阿坝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即到2020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亿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到15万人等。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当地采用家家户户开设藏家乐的接待方式,实现部分居住空间向游客开放,为游客提供纯天然绿色食物,全面体验乡村生活和藏家风情,充分整合当地自然、人文和社会条件,实现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共同参与。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甘堡藏寨农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3.2.2 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游客的体验需求也正朝着多样化、全方位、多角度发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人群开始逐渐“回流”至乡村地区,追求良好的自然环境、体验乡村乐趣、感悟乡村生活,致使农业旅游的需求量大增。据统计,2015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超过了22亿人次,农业旅游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了 4 400 亿元。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求旺盛。此外,甘堡藏寨地距成都市190km,自驾车仅约2h即可到达,可进入性较强。对于休闲文化特征显著的成都及周边城市客源市场而言,甘堡藏寨所具有的独特民族风情、舒适的自然环境、多样的农副产品都对游客极具吸引力。因此,甘堡藏寨农旅融合发展的市场广阔,具备可靠的游客资源保障。

3.3 农旅融合发展机制

首先,内部驱动力带动农旅快速融合。农旅融合往往是农业为旅游业提供资源基础,旅游业为农业提供创意设计、服务,从而将二者进行全面整合的过程。甘堡藏寨丰富的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都为该地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若能够将甘堡藏寨多样的农耕文化、民居建筑、民俗风情等各个相关要素融合在一起,则会大大加强该地农业与旅游业的关联程度。此外,甘堡藏寨当地居民对农旅融合发展持有积极支持与高度参与的态度,并能够付诸具体的行动中去。因此,传统农业的升级需要以及当地居民的参与行为都极大地推动该地农旅融合的快速发展。

其次,外部推动力促使旅游业带动农业协同发展。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发展能够充分引进各类资源,其中包括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这对整个甘堡藏寨农旅融合产业的前期调查、研发,中期生产、加工,以及后期的宣传、销售等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农旅融合产品更加丰富化,以及农旅融合产业链的延长化。同时,在多样化、全方位的旅游市场需求背景下,农旅融合发展要在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并研发生产出各种内涵丰富、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来满足游客的农业旅游需求,从而使旅游业与农业的产业环节紧密结合。因此,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都促使甘堡藏寨旅游业带动着和农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加深了该地农旅融合的发展程度,如图1所示。

图1 甘堡藏寨农旅融合发展机制示意图

4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甘堡藏寨农旅融合发展建议

4.1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助力农旅产品融合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农旅融合产品发展核心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对资源的重新整合配置,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建设和融合发展。针对甘堡藏寨农旅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该地应该充分挖掘自身民族特色文化,结合农耕文化、屯兵文化、村寨民居等民俗特点,打造具有甘堡藏寨资源特色的农旅融合品牌产品,如农耕文化+旅游产品的融合。即开展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务农体验,感受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如水果蔬菜种植收割、牦牛肉辣椒酱加工体验、青稞酒制作体验活动等。

4.2 不断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农旅产业融合

农旅产业融合的功能拓展越充分,农旅产业体系才会越完善,农民增收的渠道便会越丰富。甘堡藏寨首先要不断加强现代农业的支撑,实现农业基地的产业规模化和规范化,如积极打造创意水果园、蔬菜基地、养蜂基地、药材基地等种植。其次,需要在产业发展模式上,整合本地各大农场、林场、菜场等资源,探索以合作经营的形式取代个体分散经营,形成产业发展合力,不断实现农旅融合的规模效应和综合效应。最后,在产业链延伸上,积极学习农业旅游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如将本地的水果蔬菜产品就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此外,还需要大力加强与本地手工业、娱乐业、工业等其他相关行业进行联动融合,从而进一步保障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4.3 创新落实规划指导,引领农旅全面融合

在全域旅游视域和理念的引导下,要想实现农业和旅游业全面融合发展,需要对甘堡藏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当地政府要坚持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对甘堡藏寨的农业和旅游业进行科学规划和有序开发,并通过对示范村、示范接待户的指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在旅游设施上,通过主导旅游招商引资来对当地社会环境和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旅游化改造;在农业经济上,需定期安排农业专家对甘堡藏寨水果种植、蔬菜种植、中草药种植等农业的发展进行科学指导和培训,以期逐渐提高农业经济收入。

5 结论

创建全域旅游,推动产业融合,是不断适应多样化、全方位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本文以理县少数民族地区甘堡藏寨为例,从传统农业自发升级、农牧民利益诉求等内部驱动力以及政府扶持、市场需求等外部推动力详细分析了该地农旅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并提出了内部驱动力带动农旅快速融合以及外部推动力促使旅游业带动农业协同发展的甘堡藏寨农旅融合发展动力机制。调研发现,该地农旅融合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该将全域发展模式作为着眼点,以民族文化资源为核心,不断创新落实规划指导,深度挖掘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强化产业支撑,从而更好地促进甘堡藏寨农旅融合全面发展。此外,甘堡农旅融合发展的优化与创新也将对阿坝州全域旅游的整体推进提供重要的借鉴。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业融合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融合》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