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职班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初探

2018-09-06 10:24闾小燕
读天下 2018年13期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如何激发内职(新疆)学生学习兴趣,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成为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针对给水排水专业内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堂表现,围绕着怎样才能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这一话题而展开论述。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课堂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社会必备的工具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初步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和应用各种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一名内职班学生的计算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有利保证。这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信息处理能力,抓住内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一、 目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 部分内职学生汉语水平不过关影响授课效果

内职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同步开设汉语基础知识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汉语水平。但是由于地区间及教育水平的差异,来自偏远及艰苦地区的少数新疆学生的汉语水平较差,使用基本汉语与人沟通也存在障碍。

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民族学生由于借助非母语的第二种语言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加重了他们的学习障碍。例如,一个内职班学生约有30人,其中有1/3学生是可以无障碍学习,剩余的2/3学生由于汉语基础较差,导致知识接受缓慢,甚至有个别学生汉语完全不过关,导致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学不通、弄不懂,根本无法读懂课本,从而影响学习的有效性。

(二) 地域差异影响师生有效沟通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疆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新疆学生分别走进了全国各地的学校进行学习,其中,广东省职业学校也进行对口支援新疆地区的教学工程。由于各个民族之间文化的不同,语言的不同,从而养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使得师生间的沟通较为困难。一个教师担任内职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期一年,那么相互间的不适应,就会影响日后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这时我们首先要处理的就是如何建立有效沟通方式促进有效教学。

二、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 明确内职班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内职班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更好地将计算机与本专业相结合,使学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日后工作文书处理等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重新定位,在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培养目标,改变以往汉族学生的授课模式,重新设计针对民族学生的教学结构,充分利用计算机先进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

(二) 教材與教学素材、辅导资料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工匠型人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实操教学成为关键教学环节。因此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关键在于上机操练,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

现有汉族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题量大、内容多、难度高,内职班学生的学习进度无法同步,同时也不利于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态,也不能起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挑选合适民族学生的教学内容,还要选择语言浅显易懂、操作步骤详尽简单和配图丰富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搭配多媒体课件和课外丰富的教学素材、辅导资料,使汉语水平较低的民族学生在学习时能快速掌握,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降低学习障碍。例如,在学习拼音输入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打字学习软件让学生边学边练,同时利用软件“闯关模式”激发学生好胜心,让枯燥无味的打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将特殊符号、难读汉字在关键部分标注释、标注音,以帮助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在课后巩固学习。

(三) 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虽然内职班学生的来源不同、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也大不相同,但是他们有着学好计算机的强烈动机,具有喜欢动手操作和直观思维较好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汉维双语学生帮助维语学生,以优带差,以快带慢,迅速缩小学生间学习差距。比如在计算机实验室上课,将全班40个同学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小组安排1至2名双语学生或汉族学生,请他们做“小教师”,在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让这些汉维双语学生协助“翻译”;维语学生遇到学习难点时,也会让这些汉维双语学生协助“翻译”,提高汉语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为避免学生产生自卑或厌学心理,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一种成功感,从而激发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例如,学习键盘操作时,将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对这些学生以“开小灶”方式提前教学,从而让他们提前有了学习该内容的良好基础。再如,在布置具体操作任务时,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确保让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先看懂实操题的题意,再按要求操作,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三、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有效教学

(一) 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和交互性,对于汉语水平较低的内职班学生有着很好的辅助学习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声音、图片和视频,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以弥补语言障碍带来的不足。同时,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演示,可以强化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动力。

(二) 以案例教学为主导

对于理论部分我们可以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精挑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理论知识讲授。但是对于操作部分我们应当以案例为主,为学生提供与现实生活操作相应的案例,让学生从感官上对常用软件功能有更清晰认识与运用。

例如,学习Microsoft Office Word的图文汇排,鉴于内职班学生民族特色,比较喜欢色彩丰富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假设一个学习场景,让学生创作一份个人工作面试的简历。通过这样的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灵活掌握文字处理、段落设置、图片插入和艺术字体设置等功能,将知识点实际运用在工作生活中。这与单一、分解的讲解知识点要提高80%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也不会觉得知识学到了但不知如何使用的困惑。

(三) 采用分层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根据情况分类教学,汉语水平较好的学生为其安排难度稍大些的实践任务或者缩短做题时间,而对于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应该更注重基础练习。这样更能全面地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和掌握知识。如果使用教授普通班级的教学方法,那么内职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可以学会和掌握知识,而三分之二的同学是基本掌握,其中会有个别同学是根本无法掌握。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是内职班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无法在同一任务中,同步掌握知识并完成学习任务,所以需要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

例如,学习Excel分类汇总时,将一个学习任务分解成两个层次完成。教师在讲授时,可以让汉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利用“分类汇总”方法完成第一层次任务,即全班级成绩等级分类;让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使用同样方法完成第二层次任务,即完成十位同学的成绩等级分类。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班上90%学生掌握知识并能按时完成任务,只有极个别汉语很差的同学无法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任务,但是还是能掌握知识,学懂弄通该知识点。

四、 结语

总之,教师要关心学生,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上好每節课,发挥每节课的效能,努力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福建电脑,2006(04):205.

[2]解福.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七版)[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志刚.机房教学管理浅谈[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0).

[4]纳尼达.新疆高职院校民族班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困难及对策[N].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8月.

[5]朱艳.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8(8).

作者简介:

闾小燕,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课堂有效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