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态优势 领跑品质农业

2018-09-06 07:33易水
创造 2018年7期
关键词:普洱茶云南省云南

易水

位于北京SKP地下一层的BHG Market Place高级超市,云南直采的新鲜蔬菜正在以果蔬类最大陈列面积呈现。“终于找到了儿时的味道”,试吃后的消费者反馈说。

在农业部的例行抽检中,云南省主要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是全国多年来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少数省份之一。2016年G20杭州峰会召开期间,有一半左右的蔬菜产自遥远的云南,并被端上G20杭州峰会的餐桌,让“云菜”在世界面前大放异彩。

“安心云蔬”靠的是什么?绿色是云南最大的优势,也是云南农产品在境内外市场上最大的卖点。云南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充足的阳光、优质的水源、清洁的空气、多样的品种,使云南的农产品具备了原生态的属性,这正是包括“云菜”在内的云南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狠抓“种子”到“盘子”的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和监管,确保云南农产品始终成为安全放心优质的代名词——多年来,打造具有云南特色、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不只是口号,更化为一组组具体可见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省“三品一标”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已达2061个,其中绿色食品有效获证企业303家,产品787个,监测面积93.55万亩,年总产量233.2万吨,年产值达116.95亿元。2017年全省农药使用量较2014年减少10%,提前实现农业部到2020年实现零增长的目标任务,农业生产方式由药肥型向绿色型加快转变。

绿色生产 把控产品质量

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带的丽江市华坪县,近年来实施差异化的绿色农业政策,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晚熟芒果。在面积发展至云南第一的同时,有过万亩的芒果基地获得欧盟、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年产值近10亿元。

在这里,用喷洒农药除草灭虫、施用化肥催生助长的种植模式逐渐改变,转而用人工除草,并用农家肥、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少芒果种植大户认为,华坪的高纬度晚熟有机芒果之所以广受市场欢迎,就是因为其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按照绿色、有机标准提升芒果质量。

不仅是水果,云南在蔬菜、茶叶等方面也在不断调整种植方式。昆明市嵩明县是云南省的蔬菜生产大县,当地已出台规定,凡申请成立蔬菜合作社,就必须签订绿色生产协议,绿色标准成了当地的通行标准。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从养活到养好,中国农业已步入品质升级时代。要保证品质,需要从原材料的质量开始,严格把关。从2013年开始,由云南省食安委统一组织,食药、农业等部门联合开展了2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全部通过验收。四个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创建,打通云南省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链条,建立了“从种子到盘子”全程监管工作,有力推进了农产品(食品)的质量安全。

在农业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单位中,云南的麒麟区、马龙区、师宗县、广南县、宾川县、嵩明县、瑞丽市7县市被国家点名。加上第一批的凤庆县、元谋县、砚山县3个县,云南共有10个县(市)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从3到7的跃进,可见云南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稳步地推进。据云南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国林透露,“十二五”期间,全省100%州(市)、100%县(市、区)、90%以上的乡镇都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在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

据悉,“十二五”期间,在实施的“百县百车”工程中,129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全面运行,全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共抽检蔬菜样品7147个,水果样品1200个。检测车及县、乡农产品检测机构每年完成快速检测农产品样品60万个以上。

为实现绿色农业现代化目标,云南不仅在种植环节下了很大功夫,同时逐渐完善了绿色生产体系链,形成了从基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与追溯体系。目前全省已建成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组织开展了针对80家试点企业和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农业部门的运用及管理培训,现已有243家企业录入信息数据,已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纳入到信息化管理中。

目前,云南省已构建了由省、市、县、基地和市场5个层次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全面开展了对全省州(市)政府所在地蔬菜产品例行监测,目前监测范围扩大到16个蔬菜生产基地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和出口备案基地。

据了解,全省还将继续开展绿色生产推进行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并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推动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和规模以上新型经营主体纳入监管名录,对具体农产品、产业开展全产业链风险监测。

创新为犁 深耕健康产业

曾被认为最质朴、低调的农业,在现代技术的裹挟下,也日渐洋气。

作为咖啡的调味“伴侣”,植脂末曾被广泛使用,但近年来引来争议不断。由于植物油必须经过氢化处理后才能顺利制成干燥品,这样可能致使植物油脂发生改性,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同时还可能伴生一部分反式脂肪酸。这两者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反式脂肪酸会对心血管健康造成损伤。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植脂末或将会被全面淘汰。那么,代替植脂末的原料将会是什么?2015年起,云南后谷咖啡联合中国咖啡工程研究中心开始对此展开研究。通过近三年的研发,现已实现用核桃蛋白粉代替植脂末,丰富了速溶咖啡的口味和滑感,更将蛋白质含量提高了六倍以上。

早在多年前,后谷咖啡就已经突破了咖啡冻干粉生产技术难题,成为中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冻干技术应用企业。此次核桃蛋白粉的成功研发,不仅是产学研联合创新研发的重大专项突破,也为中国核桃产业精深加工产品树立了新的标杆。众所周知,核桃能强化脑血管弹力和促进神经细胞的活力,提高大脑的生理功能;咖啡具有提神抗疲劳的功能。两者的结合,必定能让消费者喝到“既提神又健脑”的安全健康三合一咖啡。而且,核桃蛋白粉新产品的推广,也将为云南核桃的深加工发展找到一个新途径。

事实上,在云南,包括生产企业、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都在努力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引领云南农产品朝着绿色、生态、健康的方向发展。

以普洱茶为例。普洱茶是云南特有茶类,也是高原特色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作物,现有茶园637万亩,茶农800余万人。长期以来,普洱茶茶叶原料质量不稳定、加工技术落后、产业链短、功效缺乏科学依据等制约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2007年以来,云南实施了“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开展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在普洱茶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生产的清洁化和自动化,让普洱茶食用安全性更高。近年来,云南卫生部门连续5年将普洱茶列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围,在全省各地采集119个普洱茶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对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B1等指标进行检测,没有发现黄曲霉毒素,其他的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采用生态茶园茶菌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50%-60%,提高茶园经济效益6000元/亩。”前不久,由云南农业大学主要负责的“普洱茶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得2017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该项目根据云南山地特点构建了适合其茶园生态栽培技术,不仅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茶农的资金投入,更取得了立体高效生态栽培、发酵技术和装备、功效研究和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的突破等成果。

高原特色高效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成为云南经济的一张“绿色王牌”,离不开科技创新带来的价值“蜕变”。云南省2015年开展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建设工作,第一批认定了17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挂牌。据统计,17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分布在全省九个州市,其中13个园区的主导产业涉及云南省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中药材、咖啡、肉牛八大重点产业;9个园区为贫困县,入园企业共计1398家,近两年园区生产总值为721.8亿元;17个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共计76个,获得发明专利133项,实用新型专利765项,植物新品种权114个;园区示范带动面积818.21万亩,带动148.86万农户,解决就业20264人。

17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经过3年的建设,已成为政策、产业和创新资源集聚的高地,顺利完成贯彻实施云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为支撑引领打造“绿色食品牌”、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品牌培育 实现优质优价

如果说品质是基础,品牌则是通行证。品牌是展示产品实力与形象的有力抓手,当前,全球农产品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不再完全取决于规模,更取决于是否拥有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品牌优势。

农业品牌化发展热潮已渐成燎原之势。随着农业向现代化、精细化发展,代表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农业”必将是市场的发展方向。就在上个月,农业农村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提出要增强品牌意识,力争使农业品牌规模、质量、含金量、影响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按照有关要求,要把农业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安全、优质、绿色”为基本要求,深入实施品牌强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造就了一批品质优良的区域特色农产品,但上乘的品质只有匹配消费者的高认可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品牌形象,才会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优质优价。这一点,在大理州祥云县可以寻到有力的佐证。

一个人口不到50万的小县城,有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72个、家庭农场69家;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7万亩,有5个农产品被认定为云南名牌农产品,有3个品牌被评为全国名牌。近年来,祥云县围绕“县有多业、一乡两特、一村一品”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坚持品牌战略,努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走出了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目前,全县建成蔬菜基地15.2万亩,年产蔬菜14.5万吨,产值8.2亿元,出口创汇7000万美元,成为国家“西菜东运”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县。

当农产品品牌化之后,必然带来农产品的优质化和高档化,同时也必然催生农业产业的升级和提高质量,由过去对数量的追求升级为适应市场的精细化运作。

有谙于此,自2007年开始,云南省品牌促进会通过培育企业,对企业进行认定,再将具有一定实力的产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其中还要对其进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保护。现在,已有63家企业获得了省商务厅颁发的YC认定证书,上千家企业增强了品牌建设意识。

按照“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思路,云南省编制实施云茶、云咖、云花、云菜、云果5个产业品牌发展规划,着力打造3-5个产品品质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品牌。统一推广“云系”品牌标志。通过多年发展,一批以普洱茶、小粒咖啡、云岭牛、鲜切花等为代表的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品牌应运而生,并成功走向国内外市场。2017年,“云系”品牌创新取得新突破,普洱茶以60亿元品牌身价,跃居全国第一位。

今年,云南省在两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为跨越式发展的云南注入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据了解,在绿色品牌创建方面,全省将加大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力度,大力开展以普洱茶为重点的原产地保护行动;向社会公开绿色产品标准、绿色产品标识与认证获证企业、绿色产品目录等信息,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各类平台集中宣传“云系”绿色农产品。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我们相信,未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云南绿色农业品牌闪亮登场,丰富中国百姓和世界人民的餐桌,展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生态魅力。

云南已经成为“南菜北运”“西菜东输”的重要基地

猜你喜欢
普洱茶云南省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普洱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喝普洱茶能减肥吗?
普洱茶怎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