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产品加工文章

2018-09-06 07:33穆希
创造 2018年7期
关键词:初加工减损加工业

穆希

有人说,农业是座富矿,只要挖对了路,总能有收获。农产品加工业无疑就是这座富矿的“矿脉”。从普通的农产品,变成市场上精美的商品,靠的就是农产品加工这个重要的环节。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它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又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效益农业发展。云南不少农产品享誉国内外,但农产品加工尚是短板。2017年,云南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2754亿元,同比增长13.3%。但这相比云南农产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言,显然还远远不够。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是一篇大文章,值得探讨和摸索。

产地初加工项目减损增效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高。小农户在面对大市场时,既没有定价话语权,也缺乏主动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农产品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的建设,能够帮助农户降低产后损失、提高产品质量、选择最佳销售时机、参与加工环节以及提升产后处理技能,进而提高其市场参与能力,促进实现产品销售的价值增值。

2012年,财政部和农业部启动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当年,云南省被列入全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试点省。此后,全省狠抓产地初加工项目实施,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7.42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共2.2245亿元。

据农业厅负责人介绍,试点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将云南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的贮藏保鲜组装式冷库建设作为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目前已先后在全省31个县市区实施,集中连片建设,形成了一批农产品物流园区、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农产品集散地,促进了“产加销”的协调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

昭通市昭阳区自2012年列为云南省首批试点县以来,涉及合作社11家、农户193家,共建成各类型号的初加工补助设施283座,储藏能力2.08万吨,果蔬烘干能力60吨/天。试点项目实施后,减少了农产品损失,延长供应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利用新建设施,昭阳区每年可储藏苹果17310吨、蔬菜800吨,按苹果减损20%、蔬菜减损25%计算,可分别减损苹果3462吨,蔬菜200吨。按苹果4000元/吨计,减损增效1384.8万元;蔬菜3000/吨计,减损增效60万元。同时,通过延长苹果供应时间(由过去的11月底延长至来年的3月底)实现错季销售,每吨可增收2000元,一年可增加经济效益3462万元。减损增效及错季销售一年共增效4906.8万元,给农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随着项目试点的推进,目前全省已建成马铃薯贮藏窖2458座,10吨至500吨果蔬冷藏库1724座,烘干设施75座。新增单次果蔬贮藏保鲜能力18万吨,果蔬烘干能力294吨/天,经测算,设施投入使用后,项目实施区马铃薯、水果、蔬菜产后损失率从15%以上降低至6%以下,为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大工程”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7月,正值核桃成长季节,保山市隆阳区最偏远的下麦庄村,漫山遍野的核桃果满枝头,丰收在望。早在2014年6月,下麦庄村就成立了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01户农户入社,占全村农户数的95%,但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合作社基本上是一个空架子。

只有提高产品附加值、打开销路才是关键。一年多前,云南省“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董宝梅先是在村里建成一个初具雏形的“核桃”小型加工厂,带动当地核桃加工业的发展。然后试着把优质的核桃夹入优质的大枣里,拿到市场上一试,居然无人不说好!接着她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为下麦庄的系列农副产品注册了“云桩”品牌。在去年11月举行的2017云南昆明核桃博览会上,“云桩”牌产品初出茅庐,就夺得了银奖。随后,合作社又开发了“云桩”核桃油、“分心木”以及烘焙核桃干、核桃油等系列产品,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一年以来,枣夹核桃销售超过20吨,“云桩”核桃超过25吨。

下麦庄村的核桃产业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云南是全国四大林区之一,全省林业用地面积3.91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8%。截至2017年底,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到6900万亩,主要产品产量超过750万吨,产值超过650亿元。云南省林业厅副厅长谢晖表示,核桃产业作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是目前林业最具特色和优势产业。截至2017年末,云南省90%以上的县种植核桃,据初步统计,全省核桃种植面积达4300万亩,产量115万吨左右,产值超过315亿元。

据介绍,云南将实施核桃优质高效基地示范工程,打造核桃优质高效示范基地,还将开展“云南核桃”系列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出台“云南核桃”生产、加工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程;积极推行认证服务,启动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中国森林认证等其他推介认证工作;深入推进核桃精深加工,拓宽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不仅仅是核桃,据了解,云南省将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五大工程”,通过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群体;通过加工技术创新工程,提高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率;开展产品品牌创建工程,支持企业申报国际、国内有机、绿色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此外,产品市场开拓工程、企业招商引资工程的实施,也将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

最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文公示了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全国共有21个县区入选,芒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明确的地理界限、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2017年10月,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省级产业园为支撑、州市级产业园为依托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每个产业园明确1个已形成一定发展规模、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和较强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最多不超过3个,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70%以上。当年,思茅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建设,总投资39.8亿元。红河州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单体项目规划投资超过50亿元,开创了云南农业有史以来的最大单体项目投资。

按照规划,到2020年,云南省将建成10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2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达到0.72:1。

农产品加工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前不久,昌宁县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在保山工贸园区昌宁“园中园”举行开工仪式。这个中外企业依托各自优势携手合作的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加工坚果、咖啡、野生菌等农产品10700吨。其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带动区域内300人实现就业,预计年产量达5700吨,可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

目前,国家已经把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作为重要的工作。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品牌明显提升。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这意味着,农产品加工业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

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可加大农产品加工业科技投入,围绕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开展基础前沿、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全链条的研发。在微观层面,企业则要加大创新投入,加快传统的农产品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农产品加工业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

猜你喜欢
初加工减损加工业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橡胶初加工废水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固定化修复
四川道地药材初加工研究现状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取得十项减损共识成果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
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范围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