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成就及经验启示

2018-09-06 07:33中共新平县委县人民政府
创造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平县新平全县

中共新平县委、县人民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新平历届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抓牢党建这个核心,抓实经建这个中心,抓死民生这个大事,协调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四十年的艰辛探索实践,新平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内涵式转变;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提高,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实现了从制约到支持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转变;对外经济大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事业大发展,呈现出由社会发展滞后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合理性转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一、改革探索

(一)农业农村改革。新平县推行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79年12月底开始,到1985年结束,历经5年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县广大农村得到了全面推行。全县10个公社,122个大队,1781个生产队,36311户农户,207889人,建立责任制的有1734个生产队占97%,其中,实行包产到户和包交提留到户(与大包干到户大同小异)的有1088个生产队占62.3%(包交提留到户的558个生产队),承包人口201178人,承包耕地226609亩(其中:田119613亩、地106996亩)。1985年,按照国家进一步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关于“土地承包应当延长,一般应在15年以上”的规定,确定土地承包期15年不变,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管理责任制本着“小调整,大稳定”原则,一订15年颁发《土地承包使用证》到农户,标志着第一轮土地承包期至2000年止。消除了农民群众怕政策变的思想顾虑,从而实现了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出现一批专业户、重点户(简称“两户”)和经济联合体从事种植、养殖、建筑、运输、商饮服务等业。1985年全县有“两户”84户,从业452人,其中种植6户35人、运输16户87人、建筑6户35人、商饮服务26户144人、工业1户6人、其他29户145人;有经济联合体22个从业158人。1998年,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县共续签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承包合同5.24万份,承包土地23.97万亩。

2003年8月,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共确定计税土地面积55316户,占总户数的99.62%,计税常年产量55290户,占总数的99.58%,改革后农民负担总额570.05万元,比改革前减1298.96万元。对58个特贫困行政村和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后形成的尾欠及因灾拖欠部分,减免农业税及附加327.3万元。

(二)经济体制改革。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980年开始,对县国营工业企业漠沙糖厂、戛洒糖厂、茶厂、鲁奎山铁矿、新平钢铁厂、县矿产公司、轻工系统城镇集体各企业实施了承包制、租凭制等改革措施,积极进行以厂长负责制、工效挂钩、劳动合同制为内容的企业领导、分配、用工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县综合厂、县糖果厂、县汽车修理厂、县建筑工程公司由集体所有制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县皮鞋厂、长秀服装厂、县印刷厂等企业以产权转让给个人。

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废除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培育农产品市场。1980年5月,县商业局以贸易公司为试点,进行“三项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奖励制度改革、干部制度改革),适当扩大“五个方面的自主权”(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商品经营、物价管理、人事招工奖惩自主权)。1981年7月,以县饮食服务公司为试点,实行利润超额分成经营责任制,县百货公司、扬武旅社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工作;12月末,县饮食服务行业的24个自然门店全部实行国有民营。供销系统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饮食服务、旅社、副食、糕点、家具、五金家电、建材等多种经营,产品产销结合,同农民结成经济联合体,使供销社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服务中心。2001年初,启动民有民营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企业人员身份社会化、企业资产私有化、组织结构法人化、经营活动市场化,企业转变为民有民营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转变为员工和股东。粮油体制改革。1978年,执行“统一征购、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统一库存”的粮油管理制度;粮食征购任务实行一定五年不变、超产超购、加价、奖励政策。1979年,开放粮食市场,国营粮食企业恢复议购议销业务,粮食购销以国营粮食企业为主渠道、多渠道经营。1993年4月1日,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取消非农业人口的平价粮定量供应,粮票停止流通。

(三)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改革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形成了一大批改革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按照上级的决策部署,新平县保持改革定力,加快改革步伐,成立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九个专项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理顺议事决策、督查、考评等体制机制,明确改革重点和时间表,以发展为目的,以问题为导向,积极稳妥地实施了殡葬、营改增、产业扶持政策等300多项重大改革,经济、文化、生态、教育、卫生、扶贫、党建等各领域的改革纵深推进,建制镇示范、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营改增等国家、省、市级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发展理念得到实践,新发展格局得以呈现。

二、辉煌成就

(一)县域经济蓬勃发展。2017年,新平全县实现现价地区生产总值1396779万元,比1978年的4580万元增加1392199万元,增长57.4倍,年均递增11%(按可比价计算,下同);人均生产总值(GDP)达47868元,比1978年的215元增加47653元,增长42.2倍,翻6.7番,年均递增10.1%;实现地方财政收人154732万元,比1978年的616万元增加154116万元,增长250.2倍,翻8番,年均递增15.2%;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25542万元,是2011年266602万元的5.3倍,年均递增32.3%;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0773万元,是1978年291万元的1686.5倍,年均递增25.3%。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61.6:13.1:25.3调整为2017年的14.5:38.6:46.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239万元,是1978年1534万元的157.9倍,年均递增13.9%。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截至2017年底,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6956件,其中:蓄水工程699件比1978年的361件增94%,新增中型水库2座(黄草坝水库、平甸河水库),小(一)型21件比1978年的9件增133%,小(二)型97件比1978年的54件增80%,小坝塘579件比1978年的282件增105%,总蓄水量13400亿m³比1978年 的 4955.8万 m³增 170.4%;新增小水窖工程29256口;有效灌溉面积15.91万亩比1978年的3.69万亩增12.2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01万亩;新增水保治理面积55.5k㎡,新增整治江河堤防22.93km,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291件比1978年的165件增1126件,农村供水人口达22万人。

新平县城

2017年,全县已建成水电站28座,总装机容量14.75万千瓦;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8座、35千伏变电站10座;220千伏输电线路2条、110千伏输电线路17条、35千伏输电线路56条、10千伏配电线路共65条,电力网络覆盖全县12个乡镇(街道)。

从1978年至2017年,公路通车里程由937公里(国道143公里、省道107公里、县道273公里、乡村道173公里)增长到5712.7公里(高速公路22公里、国道282.7公里、省道182.9公里、县道440.9公里、乡村道4784.2公里),公路网密度由0.22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到1.35公里/平方公里。通公路乡镇由10个增到12个,公路均改善为水泥沥青路面。通公路行政村从26个增加为123个,实现了全部行政村通硬化水泥路。

2017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4.52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9.24%,县城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6.45平方公里,比1979年增5.45平方公里;城镇道路达58.7公里,比1979年增36.7公里;公园绿地面积7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4.28平方米;各类路灯、景观灯达9741盏;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95.5%。

1978年,有1部交换机,100门容量;杆路长度8.35杆公里;架空明线线条长度24.4对公里;电缆长度0.908皮长公里;电缆芯线长度40.5皮长公里。2017年电话总数达25.64万部,其中:固定电话0.77万部,移动电话24.87万部,电话普及率87.9部/百人,互联网用户4.41万户。4G网络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宽带乡村”、电子政务、光纤入户工程全面推进,“互联网+”成效初显。

建设中的大戛高速公路

(三)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农民人均纯收人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13年的7806元,增长57.3倍,翻5.9番,年均递增12.3%;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59元,比2013年8245元增长48.7%,年均递增10.4%。197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只有238万元,人均储蓄11元,到2017年末分别达到654468万元、22429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748.9倍、2038倍,翻11.4番和11番,以年均22.5%和21.6%的速度递增。201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4717元,比2003年的6082.5元增加28634.5元,增长4.7倍,年均递增13.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1117元,比1978年的476元增加70641元,增长148.4倍,翻7.2番,年均递增13.7%。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已达9584元,比1978年的115元增加94669元,增长82.3倍,翻6.4番,年均递增12%。

(四)文化事业繁荣兴旺。2017年全县有规模以上省级联网直报法人单位3家、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64家,比5年前增24家,直接从业人员1332人,比5年前增478人,文化产业增加值12209.41万元,比5年前的11248.07万元增961.34万元;市级民族民间工艺师7人;共扶持奖励民间艺人和手工艺品生产者276人次,扶持奖励资金44.94万元;建成两个文化产业园区,一个园区被列为省级示范园区,一个项目被列为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编辑出版了《中国彝族经典文化图集》《新平楹联集》《中国民间故事集·新平卷》《文化新平》《手艺新平》,扶持部分重点作家作者出版《恋上新平》《爱神之门》《壮美新平诗韵200首》《白胴体红舞鞋》《只缘身在哀牢山》《龙桑与南娥》等文集。2012年至今,新平县文艺工作者创作的225件文艺作品,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并参与各类展览、演出活动,有170件作品获市级以上奖项。成功创建了中国楹联文化县和中华传统诗词之乡。

全县共有文化活动场所485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推出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广场舞19套,拥有农村业余文艺队伍174支,成功申报“陇西世族庄园”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确定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5人。实施“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完成3家数字影院建设。

2017年全县共有各类专业体育协会组织12个,会员3.5万余人,活动点1162个;建成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100多个,健身广场和公园4个,晨晚体育锻炼点40个,健身步道3条,体育馆1个,游泳池(馆)3个,田径场4个,篮球场445块,门球场3个,地掷球场4个,跆拳道馆1个,健身路径器材600余套(件),社会体育指导员500多人,全县体育人口达1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8%。

(五)社会发展更加和谐。2017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2所,教职员工2909人,在校学生3869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80.14%,比2000年提高46.22个百分点;小学巩固率99.72%;小学入学率99.96%,比1978年提高10.76个百分点;初中入学率114.55%,比2005年提高15.07个百分点。实施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全面改薄”等项目326个,新建校舍143318平方米,维修校舍61877平方米。先后建成数字校园106所、中心机房26个、信息点5678个、安全监控2232个、计算机教室102间3140台,首创“一区四校”优质资源共享模式。

累计出台科技政策6项,申报立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15个(国家1个、省57个、市57个),争取科技经费5146万元(国家300万元、省4414万元、市432万元),专利申请1476件、授权923件、发明专利有效量181件,兑现新平县专利奖励1097件145万元。评审新平县科学技术进步奖146项,推荐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9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各1项;认定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个、省工程(企业)技术中心3个、创新团队各2个、省创新试点企业3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4个、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8个、省科技示范园8个、省科技特派员16人。

2017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从1978年的125个发展到181个,民办医疗机构从无到有,自1981年批准个体行医17人后至2017年已有民营、厂矿医院8个、门诊部2个、医务室和个体诊所34个,有效促进我县多元化的就医格局。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1978年的1.6张增加到2017年的4.89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由1978年的无增加到2017年的1.96名,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由1978年的0.09名增加到2017年的2.56名;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县人均期望寿命由可查记载1981年的60.2岁提高到2017年的75.9岁,孕产妇死亡由1989年的234.89/10万降至2017年的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由1989年的119.6‰下降至2017年的6.51‰;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低于全省平均发病率;从1978年实施计划生育工作到2016年的全面两孩政策有效落实,计生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78的19.4‰降到2017年的6.38‰.

2017年“五项保险”参保率均在98%以上。城市低保标准由人均334元/月提高到人均506元/月,增幅达51%;农村低保由人均2070元/年提高到3420元/年,增幅达65%。全县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77亿元97.68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605.1万元,累计救助8.4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21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463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63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445个,发放创业贷款67899万元;劳动力转移培训16779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20235人;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3056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304人。

褚橙种植基地

近5年来,共落实中央、省市扶贫资金及县级统筹资金22.1亿元;共派驻138个工作队589名党员和干部结对帮扶;全县共完成易地搬迁1110户4282人、农危房就近就地集中改造1447户5442人、其他3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1002户301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3个贫困乡摘帽退出,3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553户9262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8.49%下降到0.81%。

2017年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6956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946.03平方公里,新增水保治理面积55.5k㎡,新增整治江河堤防22.93km,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291件比1978年的165件增1126件,农村供水人口达22万人。新增工程造林141.45万亩、飞播造林34万亩、人工模拟飞播17.1万亩,退耕还林8.19万亩,森林覆盖率64.60%,林地面积占全市林地面积近1/3,是全市唯一实施天保工程的县份。城区绿地面积达219公顷,绿地率达34.4%;公园绿地面积达7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5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新平县共完成了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20立方米高炉结构淘汰拆除、云南新平南恩糖纸有限责任公司(造纸生产线)中段废水治理、云南新平云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PSB治理酒精废醪液+冲灰水及洗滤布水沉淀+分离+循环回用、新平县水塘镇拉博养殖小区雨污分流+干清粪+废弃物综合利用等19项,共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3414.02吨,氨氮80.02吨;二氧化硫1753.46吨。2016至2017年,新平县完成省市级重点减排项目新平县戛洒镇春安肉牛养殖场、新平鲁奎山水泥有限公司管理减排、新平县宝山水泥有限公司淘汰拆除、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90平方米及新平县污水处理厂管理减排等11个。实现削减化学需氧量134.65吨,氨氮12.76吨;二氧化硫559.14吨,氮氧化物149.63吨。全县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1%。

大红山矿业公司

(六)对外交流不断拓展。2012年至2017年,全县累计招商引资合同投资额438.87亿元,累计实施市外国内资金项目188项,引进市外国内资金203.68亿元,其中: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53.3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49万美元。2017年全县实施市外国内资金项目107项,比2012年的19项增463.2%;引进市外国内资金74.26亿元,比2012年的16.2亿元增358.4%;引进省外资金50.64亿元,比2012年的13亿元增289.5%;实现税收3.03亿元,比2012年的1.1亿元增175.5%。

2017年,全县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证的企业共有23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4家,分别是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云南天之光土畜产品有限公司、力高(云南)箱包有限公司和玉溪桂瑞斯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外经企业2家,分别是新平聚宝源实业有限公司和新平县恒茂种植有限公司。实现进出口业绩企业5户,实现进出口总额4951万美元,比2016年增长79.4%。其中出口4802万美元,进口149万美元,出口额比2002年的6.8万美元增长706倍。2002年首次出口至2017年共实现进出口总额14028.5万美元。

(七)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自1981年1月新平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至今,从第八届至第十七届,累计举行会议40次。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全县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真正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切实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980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新平县改为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平县正式拥有民族立法权。于1989年颁布实施了《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相继颁布实施《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两部地方性单行条例。

1984年,政协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委员会正式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九届委员会34年的历程。历届政协突出“团结、民主”两大主题,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团结全县各族各界人士,共商大计,共谋发展,为新平的改革、发展、稳定,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八届政协期间,共收到委员提案352件,协商解决219件,提案面商率、办复率均达100%,综合解决率63.8%。2017年,提案解决率达61.6%,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比2013年提高了个14.2百分点,居全市七县二区之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347件批次4635件人次,书记、县长热线及电子信箱接处各类来电来信265件,办理县级领导批示件216件,开展县级领导视频接访日80期,共接待处理各类信访案件204批次609件人次,办理市局交办件114件,网上信访148件,市委书记、市长电子邮件46件,市长热线转办件42件,书记、市长视频接访交办件19件,微信5件,人民网7件,复查案件19件,化解信访积案和疑难信访案件236件。

(八)党的建设全面加强。2017年末,新平县辖6乡4镇2街道,97个行政村、26个社区,1476个村(居)民小组;12个乡镇(街道)党(工)委、7个县直党(工)委、3个“两新”组织行业党委,160个党总支、161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6789名。全县共有公务员1545人,其中女干部452人,少数民族干部842人,中共党员1143人,35岁以下干部395名;全县共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623名(不含挂职干部),其中:县处级45名、正科级187名、副科级391名。科级干部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130名,占22.5%;女干部122名,占21%;少数民族干部326名,占56.4%;党外干部71名,占12.3%;大专以上学历干部576名,占99.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共受理群众信访件3568件,查处563件603人。给予党政纪处分603人,其中:开除党籍265人,留党察看96人,留党察看并行政撤职5人,撤销党内职务16人,开除党籍并行政撤职21人,党内警告138人,“双开”9人,开除公职17人,行政撤职7人,其他处理29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2017年受理群众举报181件,运用“四种形态”处置问题线索127件,立案审查66件70人,立案审查案件数创历史新高,与1978年恢复重建时的“零查处”相比不仅实现量的历史性突破,更是质的飞跃。

三、经验启示

(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40年来,新平县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县情,抓实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的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进一步坚定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念和信心,才能更好地凝心聚力,推动新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新平的发展,靠的是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新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外地经验与新平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符合新平的科学发展路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新平要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也必须坚定不移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依靠改革开放解决前进中不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新平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作为大事来办,坚持不懈地实施“民心工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新平今后要加快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勤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才能不断创新局面。

(四)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新平把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与新平民族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民族工作的主题,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在宗教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主题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及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依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五)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新平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新形势下,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创新,助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地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六)坚持生态优先,重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新平经济社会能否持续永久发展的重要资源,新平县委、县人民政府一贯坚持“生态优、新平兴”的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对生态保护一时也不放松,一刻也不停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对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大河道河流的整治力度,实现了水清、天蓝、山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红河第一湾

猜你喜欢
新平县新平全县
幼儿园里欢乐多
小蚂蚁去游玩
老腔唱新歌
让蘑菇
新平县总工会:医疗互助暖人心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新平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思考
新平县山地鸡养殖发展的思考
新平县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