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课改在中小学全面进行,在课改大浪潮的引导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改进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下课改对初中数学学科的具体要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另外,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之间的不同点进行包容,促进学生得以个性化发展。进而有助于促使学生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向前不断发展,使得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得以更高效地实现,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地位;不同点;直观教学
新课改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要积极应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制定出适合全体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难点和重点,加深学生对数学课堂所学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方式就是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课上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来,导致了学生只会接受教师向他们传授的数学知识,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欠缺,学生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还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进度,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例如,在向学生讲述《轴对称》这一内容时,在课堂上就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上课的时候,我先在黑板上写出了几个问题:1. 你们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片吗?2. 在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轴对称?3. 你们可以找到现在所在的教室里的轴对称物体吗?学生根据我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踊跃地思考、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之后,在班级里进行答案的分享。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也可以与小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并最终得出结论,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 尊重学生之间不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相对较难,在教学时,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之间的不同,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包容,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更好地学习初中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并针对不同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于那些学习效率高的学生,针对这种,可以把这些学生的数学能力进一步拔高,对于那些学习效率低的学生,我们作为教师要对其进行耐心指导,保证全体学生都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中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向学生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这节课的时候,我先向学生提问了一个问题:怎样判断两个全等三角形是全等的?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吗?然后,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后对我的这一个问题进行回答,学生回答的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学生对这一个问题的回答,我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状况,然后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来制定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 创造直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化的学科,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学习初中数学的技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显得有些吃力,这样,就会致使学生丧失进一步学习下去的欲望。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直观式的教学模式,把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得以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向学生讲《几何图形初步认识》这一大章节的时候,因为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几何图形,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就把现代化高科技引进了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在上课的开始,我利用PPT向学生展示了几张几何图形的图片,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对新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地认识,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的环境中来,促进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
四、 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改变,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进而促进學生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声扬.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刘冬,高明松.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几点探索[J].学周刊,2016.
作者简介:
杨红英,河南省信阳市,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石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