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明 刘忠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载体不断扩大,除了以往的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之外,还增加了以手机、电脑为代表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新媒体,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力量,大众传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就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众传媒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传播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越来越发达,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信息资源获取的重要渠道,几乎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传播的信息面广,传播速度极快,大众传播在教育传播领域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大众传媒环境之下,对其有着更高的依赖性,受其影响日深。基于此,我们完全可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大众传媒当作重要的传播媒介,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影响
1.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内容往往过于陈旧、单调、老套,影响了教育的有效性。而当代大众传媒形式多样、信息十分丰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信息无所不包,非常有助于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尤其是对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进行解读报道,使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宽阔[1]。传播信息的多样化和深度化,弥补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教条式的缺陷,使古板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得以改善。在大众传媒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大众传媒,教师还可以对教育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得以提高。
2.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以往在对大学生尽心思想政治教育时,其所采用的方式十分有限,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座谈、开会,由于这种方式对大学生的需求、特点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因而难以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而在大众传媒环境下,尤其是当今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通过手机、网络等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自主学习,与教师进行互动,从而增加教育的效果。在大众传媒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双方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使得交流沟通更加便捷,双方距离也得以缩小。
3.有利于教师素质的增强
现阶段,互联网的深入应用,使得网络知识资源越来越丰富,这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帮助。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不但能够在网路中获得丰富的理论资料,而且还能够获得新鲜具体的素材,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真材实料,生动而又充实。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新的实践理论不断出现,而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通过传媒手段的运用,教师教学依然可以同步于现实发展,实现对新知识的补充更新,从而增强了教师的素质。
二、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
1.对大学生形成错误的导向
在当今市场经济下,大众传媒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考虑,一些传媒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倾向。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为了追求更大利益,一些传媒一味地迎合受众,娱乐化、媚俗化十分严重。猎奇、低俗、三观不正等现象在一些视听节目中常常有所表现。各种炒作、虚假新闻屡禁不止。这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都造成了严重的误导,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情趣的培养。
2.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冲击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不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传播的范围也极广。这为西方文化的渗透提供了便利,西方文化的多样性,尤其是殖民文化严重冲击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一些敌意国家对我国的现实问题有意进行夸大、渲染,甚至编造事实,通过网络这些不良信息迅速传播哦,政治素养不扎实的大学生极易受到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3.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功能被弱化
当今大众传媒已由原来的单向性传播逐渐变为双向性传播,尤其是网络交流的自由性能够及时的反馈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然而在其双向性的传播中,反馈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别,教育的效果也难以进行评定[2]。与此同时,大众传媒载体的多样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环节受到了削弱,无论是反馈信息的收集,还是对信息真实性的辨别都跟家困难。
三、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大众传媒犹如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对其积极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尽量减少其带来的消极作用。首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无论是教学手段、方式,还是教学内容的选取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大众传媒环境下,教育者要充分利用传媒带来的各种优势,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教育者一方面要能够从网络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开展生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带来的便利,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動,改善教学手段和形式。同时,教育者还要在网络上吸取丰富的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其次,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应在良好的媒介环境,通过整顿、约谈、依法处理等形式肃清传媒环境,尤其是需要对新媒体进行规范,严禁不良、有伤风化等内容的传播,促使大众传媒走向健康、规范的发展之路,从而防止其带来的消极影响[3]。最后,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使其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辨别。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大众传播信息纷繁复杂,真伪难辨、质量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但可以正确的选择信息,同时还要能够对大众传播信息进行合理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刘辉.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化[J].思想理论教育. 2014(06).
[2]张林,胡晓.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度的消融与重构——以网络拟态环境为话语空间[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3]黄昆.新媒体环境下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J].青年记者. 2014(1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赵明明,(1988年—),男,民族:汉,籍贯:河南郑州,毕业院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职称:助教。
第二作者: 刘忠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