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鉴于学生对题海战术的逆反,新课改要求我们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来谋求“减负增效”。本文以设置情境任务驱动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角度,对优化课堂,提高数学效率进行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建模;减负增效
减负增效具体到教学中来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优化的方式达到增强教学效率的目的。传统的数学教学多是抽象理论说教和题海战术为手段,让同学们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完成知识到能力的内化和迁移。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不能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缺乏必要的启发和情境指导,不能建立起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桥梁。因此,新课改要求我们打破题海战术的束缚,在必要的知识指导之后,以系统性的实践来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设置情境任务,驱动学生参与生成完成知识建模进行如下讨论。
一、 夯实基础概念,完成逐步认知
无论怎样的教学方法都不能绕开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和认知,概念和定理是基础的基础。我们只有以恰当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基础概念,他们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举一反三、游刃有余。一般我们在启发学生理解基础概念后,先设置几个与概念切合紧密的难度不大的例题,让同学们在轻松完成例题的过程中完成逐步运用概念和定理解决问题的体验,为下一步引导他们完成综合实践运用,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下面我们就以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应用”教学为例。要想通过任务体验实现减负高效,我们首先就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相关性质和定理:①明白相似三角形是怎样的情况;②掌握基本的相似三角形判断方法(AAA,SAS,SSS等);③尝试用判断方法判断相思三角形;④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例题不需要多,但是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如下例:已知△ABC∽△DEF(如图),其中BG和EH分别是△ABC与△DEF的角平分线,BC=4cm,EF=6cm,EH=4.8cm,求BG的长。这就是一个用相思三角形解决问题的小习题,在知识运用上有很强的连贯性也能对以后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同学们可以根据△ABC∽△DEF,得出∠GCB=∠HFE,∠ABC=∠DEF,所以两个角被平分后也存在∠CBG=∠FEH,这样可以根据由两角相等三角形相似判断出△CBG∽△FEH,这样的话就得出BC∶EF=BG∶EH,可以算出BG=3.2cm。这样设置通过一个小例题,让同学们体验了相思三角形从判断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题量下来了,学生的体验上来了,这就向减负高效卖出了最基础的一步。
二、 设置问题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后,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我们就要设置对应的练习来启发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在传统的题海战术无法奏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初中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比较紧密整合初中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比较强的特点,设置出契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情境问题。通过上面的基本练习,同学们对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判断和运用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样我们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抛出综合性问题,以期帮学生拔高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笔者就在此时指着操场上烈日下的旗杆问大家,谁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测得它的高度?这一问陡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带他们到旗杆旁,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相关解决方案,寻找需要掌握的数量关系。同学们经过互动讨论,最终寻找到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图):设若AB是旗杆,旗杆的影子为BC,为了能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我们要创设相思三角形,找一根棍子,让棍子樹在BC上并使得棍子的影子顶端与C重合,那么我们可以找一根棍子DE,让DE立在BC上并使其影子顶点与旗杆影子顶点重合。这下同学就会发现就与基本练习中的例题一样了,于是就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这样的实际情境,让同学们体验了创造条件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完成知识到能力转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敢于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总结任务过程,完善解题模型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相适应,着眼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科技联系,要求研究和把握学科之间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所以,我们要在上述练习之后及时启发和指导学生总结任务过程,然后用数学语言概括出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在将来遇到同类问题时就知道如何解决,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具体到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来说,我们可以按照上面测旗杆的方式测量大树的高度,甚至高楼的高度等。为了帮同学们巩固知识,我们可以要求同学们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将该类问题的解题模型总结出来: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高度和长度的问题需要我们构建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能测量的量来对比未知量。就上例来说应该归纳如下:用一根便于测量的棍子树立在旗杆影子上,让棍子影子与旗杆影子重合,来构建两个相似三角形,这样就会有:棍子长度旗杆高度=棍影长度旗杆影长度,然后按比例关系算出:旗杆高度=棍子长度×旗杆影长度棍影长度。这样,同学们就通过完成任务,完整地体验到知识到运用的全过程,对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完成了数学建模。
上文是笔者联系教学经验,以初中相似三角形教学为例对以任务驱动,归纳建模的方式来减负增效进行的分析与探索。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连贯的知识生成体验中来,才能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搞题海战术,我们只需要用连贯的任务驱动学生去体验和探索,然后教师再画龙点睛启发他们归纳和总结完成知识建模,就能让学生在轻松的体验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俊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策略新探[J].中华少年,2017(26).
[2]郑泽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效新探[J].科学导报,2013(7).
作者简介:
杨小兰,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合什镇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