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

2018-09-05 11:26白晓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主问题切入点阅读教学

白晓光

摘 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对问题设计主要是“多问题”式的设计方法,所设计的问题显得过细过于零碎,不便于学生把握阅读要领。而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提出却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因此,我们要找准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只有找准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才能把主问题设计得精巧,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主问题 切入点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能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它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整体性阅读。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主问题是阅读探究教学中有质量且立意高远的问题,在教学中具有“一问能抵多问”的效果。

一、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灵魂的再现。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例如在《草船借箭》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在三天内向曹操“借”到十万支箭,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学生通过阅读圈点文章,真正走进文本,把诸葛亮善用天时、善用地利、善于用人、善用计谋等很好地探究出来了。这种提纲挈领的“主问题”设计,对提高教学效率显现了重要作用。再如执教《索溪峪的“野”》时,就巧妙地利用了标题,设计的主问题是: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在表现这个“野”字,要求学生根据示范自主品析。

二、可以从文章的结构方面入手

这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比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文章却用了大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再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文中的三件事在文章中是怎样安排它们的先后顺序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你能说说理由吗?以此来引导启发学生理解多件事情顺序安排的方式和结构特点,感悟多件事情写作思路的方法。

三、可以从文章的语言方面入手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有关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赏析、品味、领悟作品的语言特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文中有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反复出现,作用是什么?这句话三次出现,它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文,织进了作者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难忘”,正是难忘在这里。再如教学《长相思》一课时,抓住 “聒,更”这两个字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接着教师话题一转,作者为什么要写“长”相思呢?他身在何处呢? “程”字说明路途遥远。身在征程,站在不同的地点,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大河小川。而他的家乡却越离越远,思念家乡的心思越来越重,启发学生说出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使学生真正了解了诗的意境,字字、句句体现了对故园的思念,对家乡的情。

四、可以从文本的疑点入手

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难免有疑惑费解之处,教师抓住这些疑点设计主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探疑解惑的欲望。如教学《穷人》这一课,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文中的主人公真的是穷人吗?作者为什么要以《穷人》为题?”等等,然后就自己受感动的地方谈体会,自由选择角色朗读课文,揣摩桑娜的内心活动。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既有较大的“运动量”,又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怎么不畅所欲言?老师的问题有思考价值,学生就“动”起来了,课堂就不会沉闷,学生也不会无话可说。再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中,我是这样设疑的:在生活中,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称为“亲人”。那么课文中却把朝鲜人民当作了我们中国人民的亲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自学文中的三位人物的事例,学生不仅体会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付出的代价,对志愿军战士的亲情、真情、深情,而且还应深刻地体会到我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战斗、流血牺牲等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伟大的友谊不正是“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体现吗?

五、可以从联想创新思维方面入手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一般的思维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这部分的问题尤其要加以重视,并设计恰当的问题予以引导。教师必须在此处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人物的語言、行动、神态、心理,把文中空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不同内容来,揭示这些空白的蕴含,发掘文章的艺术美和人物的内在美。再如《丰碑》一文的教学结尾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给军需处长写一条碑文,来赞美他的高尚品质。学生们跃跃欲试,写的多姿多彩:“舍己为人红军魂,精神丰碑育后人”;“全心全意为人民,军需处长永远活在我的心”;“立此丰碑留军魂,处长精神泣鬼神”……这样的“感悟”,就把教学引入了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学生的“感悟”对话,各种各样,不一而足。这一教学环节,使教学再次推向了高潮,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对主问题设计的方法恰当、巧妙,引导得法,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主问题切入点阅读教学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