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2018-09-05 08:44张跃伟于丽颖成乐琴李延春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能力课程

张跃伟,陈 哲,于丽颖,成乐琴,张 俭,李延春,于 雪*

(1.吉林化工学院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2.吉林化工学院 科学技术管理处,吉林 吉林 132022)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所以,高校肩负着向国家培养输送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重要方针[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策略非常关键。但是,现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 教学内容固化,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

教学内容固化,我国部分本科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选用方面,与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没有依据学科发展前沿对课程及其内容及时更新。课程体系设置更多注重以学科为导向,追求学科知识的完备性和系统性而不是面向实际应用。课程按学科划分,体系独立,彼此之间很少建立有机的联系,学生无法将所学课程建立联系,同时,在解决综合性问题时很难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能力[2]。

(二) 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融合不够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过多看重学历、学位及教师的科研能力,在教师的业绩考核方面也注重科研成果,忽略了教师所在领域的实践经验。因此,大部分高校教师虽然拥有很高的学历,但是缺乏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能将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效联系起来,从而忽视了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不紧密,高校的学生实习环节淡化,实验课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很少有机会真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创新实验,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差[3,4]。

(三) 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价模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本科高校因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讲授式,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范读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课堂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听众;教学程序大体是宣布本课教学目的并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等四个阶段。其缺点是:学生活动少,易受教师教学经验与教材难易及趣味性的影响。讲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缺点是评价方式单一、片面,通过“一卷定能力”只能掌握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程度,不能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等其他能力进行考察。

二、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 优化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

目前,大部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中必修课较多,导致学生因被强制学习而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效果不佳。在此背景下,本科高校应加强课体系建设。围绕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放共享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组织、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形成结构优化的课程教学团队。建立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及时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课程教学。专业课的安排应该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紧密相连,学校应该主动、灵活地发掘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培养专业型的人才。教师本身要创新教学方案及方法,展现自身的能力优势及教学特色,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为以后的实践、就业打下基础[5]。

(二) 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本科高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6,7]。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实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研究性教学。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不同专业和人才培养要求,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合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三) 加快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8]。在互联网背景下,本科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速实现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共享。加强网上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完善数字化教学支持、使用、评价等服务系统,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基于网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网上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的学习支持和服务。

(四) 建立目标性、多样化、灵活性的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

建立新颖的成绩考核平台,实现学生成绩考核网络化和平台化,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9]。改变考核方式,适当地增加平时测试,考试题应多采用开放式的案例分析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兴趣点,通过资料搜集、资料阅读和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行归纳、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提交报告。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三、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实践方法

(一) 课程设置改革

通过重新设置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由单一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调整为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相应实践内容,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行为中。以化学专业《合成化学》课程为例:本门课程主要设置5部分内容:基础理论和逆合成分析属于理论知识,主要由授课教师讲解;文献检索与整理、有机合成实验方法和综合专题属于实践内容,主要由学生分组完成。

课程设计中我们采用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0],实现教学和实践一体化。实践环节主要由学生完成,在实践环节的综合专题中,考虑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讲授的基础理论,我们选择全球销量Top 200的药物分子合成作为综合专题内容。设置通过现有理论和学生动脑思考可以解决的10个药物分子合成综合专题(图1)。

图1 药物分子合成综合专题

(二) 授课教师的配备方式改革

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大都是一名教师负责一门课程全部内容的讲授。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不熟悉的领域,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的长处,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本门课程拟由两位教师同时担任,一名教学经验丰富,负责讲解基础理论部分,一名熟悉相关科研领域进展,承担实践环节的专题部分,做到各尽所长,优势互补。

(三) 建立学生交流探讨平台

建立线上和线下交流和讨论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交流和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上利用网络建立群聊系统,实时的进行问题的探讨;线下建立小组式讨论组,组织小组成员和授课教师展开面对面的探讨,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切实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传统评分方式中主要由期末成绩(所占比例80%)和平时成绩(所占比例20%)构成,本课程中拟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将比例提高到30%,目的在于通过增加平时成绩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到实践环节的任务中,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改变考核方式,适当地增加平时测试,考试题多采用开放式的案例分析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兴趣点,通过资料搜集、资料阅读和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行归纳、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提交报告。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实为一举两得[11-13]。

四、结 语

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部分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缓慢。因此,本科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问题来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和方案,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满足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