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育的路径探析
——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为例

2018-09-05 06:45康学梅
传播与版权 2018年7期
关键词:茶文化辅导员心理健康

康学梅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高校要注重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滋养师生心灵;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统一,加强心理疏导[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文育人”要求我们一要重视“文”,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的道德教化作用,二要重视“育”,结合新时代的要求有创造地开展育人工作。

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是高校心育工作的有益探索。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为例,茶文化是其校园主流文化,分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的特点及作用,并构建融入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当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流于表面,未能兼顾个体差异

基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高校重视度不够等问题,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多见于课堂教学,教育方式方法与一般学科教育趋同,创新性不够,引力不足,未能引起广泛关注,降低教育效力。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5后乃至00后,思维活跃却不成熟,个体差异大,心理需求纷繁复杂,心理健康教育的滞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较薄,未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熏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环节逐渐被重视却有待落地开展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心育的文化氛围营造不足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几乎是心理健康文化氛围营造的全部,内容较单薄,形式较单一,常规校院文化氛围营造少见心理健康文化,未能形成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文化氛围,未能形成教师全员心育的良好态势。

(三)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常在,大学生存在多方障碍

高校大学生心理成长依据年级不同,存在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注此,也着力解决此,但问题依然存在。希冀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干预性引导、补齐问题短板。

二、茶文化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传播中的特点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重要内容,具有丰富内涵的哲学与美学概念。茶文化是二元统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2]。茶文化指其核心的精神文明部分[3],融合了中国儒、释、道等思想,陈香白(2010)认为茶文化以“和”为核心思想[4]。茶文化有儒家的中和中庸之道,有道家的天人合一,也有佛家的禅茶一味,它包括人身心统一、人与人统一、人与自然环境统一[5]。本研究认为,茶文化内化在精神,外化在行为,将影响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因为还包括人与社会的和谐。

(一)助力学生身心合一,达成自我认知

茶文化有助于茶性与人性的统一。茶的天然保健功能有益学生身体康健,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茶文化有助于大学生三观构建,完善人格发展。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需进行自我认知的解构与重构,保持平稳心态,秉承“清、净、雅、和”原则,完善自我认知。

(二)有利人际关系和谐,破解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适、冲突与矛盾,是高校心理咨询中常见的问题。茶文化为人际交往带来新主张,一是以茶联谊,丰富的茶文化活动,开辟新的交往方式,在轻松和煦的氛围中构建良好关系;二是以茶传情,助力人际关系的沉思,有效缓解人际交往心理压力与矛盾冲突;三是以茶润德,无形中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规则,完善双方心性发展。

(三)促进学生与环境相融,缓解适应障碍

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下,校园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注入茶文化,进一步美化环境,营造浓厚茶文化主题氛围,学生耳濡目染,吸收的精髓,感受要义;学生感受自然规律,对自然环境报以良性反馈,以更理性平和的心态建设校园,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引导学生与社会统一,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茶文化能让学生进行理念思维更新,进而行动方式更新。在校园内,学生是校园秩序守护者,遵守校规校纪,达成和谐一致;在家庭之中,是家庭关系的道德纽带,伦理基础,能有效缓和学生的突出个性,促成家庭和谐安宁;在社会生活中,学生能秉承“和”原则,遵守秩序,化解社会冲突矛盾,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是福建农林大学的校区之一,地处茶乡安溪,以茶产业为特色,安溪校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学校优势资源与当地人才支持,开展具有茶文化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课堂载体:教学实践双管齐下,提高教育实效

因时而进,抓好教学课堂主阵地。一方面,进行师资建设,建设学院专业化的茶学及相关专业教师队伍,引导职业技能培训、学术交流、课程探讨,营造全方位育人趋势。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开设茶专业及相关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满足不同专业学生需求,达到专业与茶文化相统一。此外,鼓励学生进行茶艺技能培训,提高个人气质修养,增加就业砝码,丰富精神生活。

因时而新,创新第二课堂实践。成立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校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并建立“每日下午茶”心理辅导员谈心谈话制度,号召茶学院专业学生参与朋辈心理辅导;成立茶文化主题社团,定期开展茶叶生产、营销、流通等茶产业链上的主题文化周,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喜好,得到品格熏陶;实习实践保障,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支持学生积极投入到茶博会志愿者、礼仪导游、科学研究等实践中去。

(二)环境氛围:自然人文浑然一体,实现以文化人

打造“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按“禅茶一味”等思想,校园景观设计以“茶韵书香”作为景观文化主题设计景观轴与生活区,并有各处富有茶文化的建筑小品与宣传标语[6]。培育特色突出,产教结合的人文环境。重视校企合作,引入资源优化校园环境,建设茶文明展览馆、茶文化茶艺表演室、茗创意设计展览室、茶学实验中心、传承白茶馆等茶叶生产使用场所。

打造新媒体阵地,让茶文化引领学生。积极开展茶文化氛围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通过校区电台、报刊、橱窗及校园网络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开展“5·25”心理健康月活动,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团体辅导、茶苑树洞心理健康栏目、茶文化主题心理健康讲座等。

(三)师生主体:师生队伍建设,培育“茶人精神”

着力进行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引导辅导员走进教室、鼓励辅导员开设茶文化主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辅导员在多处茶功能室开展谈话值班,定期安排辅导员外出培训、提升技能,目前共有8名考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鼓励辅导员重视茶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引导学生做好自身心理建设。以茶文化育人,以茶文化化人,学院以培养“茶人精神”为目标,培养理性平和的向上心态,引导学生文化自信,团结和谐,引导学生对外交流,成为茶学院一张张宣传名片,号召师生走出去交流,引进来知识。

四、结论与建议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7]。习近平指出,文化传播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8]。基于此,设计茶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形成课堂载体层面、环境氛围层面与师生主体层面等三位一体的融合体系(图1)。

图1:茶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茶文化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