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孝列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直接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必然面临在短期内规模迅速扩大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对称、内涵发展水平亟待提高以及招生和就业难等问题。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高职教育必然步入从数量扩张型转到质量提高型的“新质量时代”,必须解决高职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岗位选择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必须有效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优质高职校”建设等一系列内涵建设项目,为高职教育注重质量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因此,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下谋划内涵发展,努力建设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院校。
一、聚焦内涵建设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甘肃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甘肃省高等教育须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目前,高职教育改革已进入一个实质性深层次的改革关键期。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分析当前形势,主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新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盯高质量发展总要求,聚焦内涵建设总任务,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增强办学活力。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高职人才教育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型人才的需求,而当前我国人才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现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深化产教融合成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无疑是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外溢效应的体现,也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作为的认可。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紧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将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优化作为不断提升高职人才教育培养侧重点,改革传统以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推行“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依据岗位核心能力要求,设置核心课程,建立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群,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联系。围绕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共同实施考核评价,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主,融“教、学、做”于一体,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先进性和应用型,学生毕业后能立马上手为企业所用。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进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以职业技能为标准,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同时注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通用技能培养,突出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育,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探索实施弹性学制,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堂体系是人才教育培养的基础,也是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载体,将改革创新运用到课程体系中,使供需关系和谐发展,实现社会人才需求以及人才供给的良性发展,为区域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因此,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力度,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探索试行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在校生创业,可在原有学制基础上延长2至5年。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互通互转。根据学生以往学习情况、职业资格等级以及工作经历和业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了主动适应招生制度改革后的生源现状,因材施教,对普高生、“三校生”“五年一贯制”学生分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层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考核试点,配套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多措并举,统筹衔接,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为契机,积极适应综合评价录取招生、中高职—体化和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等招生方式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在坚持中高职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适应行业产业特征和人才需求,研究行业企业技术等级、产业价值链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确定适合衔接培养的专业。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积极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优良校风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更是内涵发展的根本,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遵循“成就教师”的理念,有针对性地對教师进行培育、提升,精准拓展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主要做法是: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落实教师国培计划,启动实施《学院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制定《学院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实施方案》、教师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计划。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学习业务、提高技能和素质,在教师培训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比重。加强师德师风考核监督评价,采取激励政策,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并引导教师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头衔、重研轻教等倾向,学院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科学使用师德考核结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师德问题,建立师德考核反馈和责任处理的双通道,促进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大力实施科研创新引领工程,营造“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氛围,推行“一切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材编写等都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树立“没有科研的教学不是好的教学”“没有科研的教师是不完整的教师”“不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参与教学技能竞赛、不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等就会落伍”的理念,进一步明确教师职责任务,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教学和竞赛的关系。
二、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服务地方能力
在高就业率的背景下,如何根据产业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如何根据岗位变化及时推进专业复合、以“信息技术+”的形式改造传统专业?则是新职教、新质量时代下高职学院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高职教育必须精准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调整专业设置。特别是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职院校,更要在精准发展上下功夫,从国家的总体要求出发,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和高职教育的特性,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精准打造自己办学的亮点、特色和优势,精准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为“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一要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对应产业行业要求。对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供给与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绑定,以就业为导向,紧跟市场需求发展变化,促进人才供给链与经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二要打通专业壁垒,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根据生产性服务业跨界发展以及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趋势要求,注意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过程中,打破传统专业界限,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要增强人文素养、职业精神等通识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跨界复合能力,探索建立跨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三要以产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机制。瞄准现代农机、专用装备、现代农牧业、动物疫病防治与保健、宠物养护与驯导、畜禽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动物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冷链物流、智能制造、物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型产业以及地方经济支柱产业,根据产业需求及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按照“固优、强特、扶需”原则和“做大经贸与人文类专业,做强畜牧兽医与农机汽车类专业、做优电子信息与机械制造类专业、做精葡萄酒与食品类专业”的思路,对不适应产业和市场需求的过时专业及时“关、停、并、转”,对适应产业和市场需求的专业及时“增、开、合、升”,精准打造自己办学的亮点、特色和优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比较优势、错位发展思路下,积极寻找学院创新发展新的增长极,保证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是坚持创新发展,面对近几年生源数量的持续减少和高职院校办学竞争的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必须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办学,试点推进“双主体”办学机制。建立起“学院党委统筹、部门职能整合、形成工作合力”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行业组织在学院教学管理中的指导地位,建立起多方参与的学院治理结构。例如,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夯實以深度合作企业为重点,以紧密合作型企业为基础,以松散合作企业为补充的协同育人机制,成立合作企业创业学院(如大北农创业学院、德克特互联网学院、东风商用汽车创业学院),组建企业冠名班,通过“双零”培养、“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拓展校企合作育人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院校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开展与本科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办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办学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内涵建设、持续发展,对各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课题,标准更高了,要求更严了,考核也更透明了。如何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专业建设、平台创建、校企合作、创业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制定明确的、量化的提升指标体系,进一步增强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指导性,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下推动高职院校在“新质量时代”创新发展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