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8日上午10时,随着一声“通水”令下,洮河上游九甸峡水库的取水闸口缓缓开启,清澈的洮河水倾泻而出,涌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总干渠全长109.3公里,其中88%为隧洞,共18座。沿此长途跋涉后,水流将于12月29日抵达定西市安定区。而后,汩汩清水再经过3条干渠、18条支渠、2条城市专用输水管线,流向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通渭县、渭源县、临洮县以及白银市会宁县和兰州市榆中县,年引水量达2.19亿立方米。因为干旱,以定西市为代表的甘肃省中部地区,“苦瘠甲于天下”。为了解决这里的水资源极度短缺问题,1958年引洮工程开工建设。但由于当时我省经济、技术条件所限,工程于1961年被迫停工。半个世纪的渴望,半个世纪的等待。2006年底,国家启动引洮工程,分两期建设。引洮工程总引水量5.5亿立方米,涉及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个市辖的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区),建成后425万余城乡群众将从中受益。但是,引洮工程作为甘肃省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难度非常大,工程跨越洮河、渭河、祖厉河三大流域,穿越西秦岭山地、兴隆山、马唧山山地及陇西黄土高原,给施工增添了很多的“拦路虎”。特别是一期工程总干渠7号隧洞发生了罕见的含水疏松沙岩洞段涌水涌沙、塌方变形等复杂地质情况,为世界级施工难题。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和全体建设者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于2014年10月7日终于打通了7号隧洞最后剩余洞段,实现了引洮供水一期总干渠全线贯通。“引洮河清流,解陇中之渴”。听到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通水的消息,定西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忘情地构想着有水的生活。沿线村庄的村民自发鸣放鞭炮庆贺,有的步行十多里地到鄰村交界处迎水。更为感人的是白发苍苍的“老引洮”们,在引洮工程通水的那一刻,含泪相迎。有几位被采访的80岁高龄的老引洮人,还没有等到引洮工程通水的那一天,就撒手人寰……。甘肃省水利厅负责人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通水发挥效益,为二期工程早日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紧随引洮总干渠洮河水自流的方向,我们日夜兼程,跟踪采访,记录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2014年12月29日下午3时30分,在引洮总干9号隧洞前,刘发兵看到水渠内缓缓流来的水高兴地喊道:“水流过来了!洮河的水流过来了!等水位到1米的时候,咱们的水厂就可以进水了!”“刘兵其实在半个小时以前就到了这里,就等着通水呢。不然他们的水厂可是真没‘事情’干了!”在9号洞出口,早早到来的定西市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人笑着说。
——2014年12月29日晚11时,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自来水公司的张喜平调度员,用手中的鼠标点击了一下屏幕上的开闸按钮。通过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的洮河水,经过自来水厂五道工序处理后成为水质硬度200的一级生活用水,正式进入定西市区供水管网,进入千家万户之中。“我们只需要三天的时间,就会将定西市城乡居民现在使用的地下水全部置换完毕。也就是说,3天后定西市所有的城乡居民,都将告别多年来一直在喝、在用地下水的历史。”内官营镇自来水公司经理刘发兵自豪地说道。
张喜平是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内官村人,以前是老水厂的运行工。他笑着说:“其实就是推个电闸,把地下水抽上来,然后通过水厂进行处理后,运送到父老乡亲的家里。那个时候,都是地下水,喝起来都是咸的。现在我是新水厂的调度员,是通过电脑来操控,将洮河水通过我们新水厂处理后,运送到父老乡亲家中,这次我送的水可都是甜的了!”因为新水厂刚建好不久,张喜平的水厂服装是新发的,烫熨得很是展挂。可以看出来,他很喜欢自己的工作。
2014年12月29日,甘肃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供水在奔涌一天多后,终于抵达位于定西市安定区的总分水闸,分三路向旱塬腹地进发。旱塬群众半个多世纪的引水解渴梦也随之实现。正式通水的消息更让沿渠的群众激动不已。定西市安定区内官镇内官村的76岁老人李炳璋,是全村依然健在的两位“老引洮”之一,李炳璋带着他的夕阳红演出队来到引洮分水闸前又唱又跳;“引洮通水暖人心,这是万年幸福根。喝干一碗洮河水,味道要比矿泉美!”在他的快板书中,也珍藏着旱塬曾经的辛酸:“一碗水,用三遍。又洗菜,又洗脸。当年的大旱你没见,牛在哭,羊在叫,麻雀没水飞不高。”“引洮工程为我们百姓解渴,洮河水已经淌到人的心里。”通水那天,沿线村庄的村民自发放鞭炮庆祝,有的老引洮人步行10多里地到邻村交界处含}目迎水。77岁的定西陇曲艺人刘福是当年引洮工地上的“青年突击手”,他亲手写就的自传里,记载着甘肃中部干旱地区人民对引洮的期盼。他组建的刘山三陇曲剧团,几十年专门为农民送戏,刘福获得2006“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我唱戏、写戏的本领,是当年在引洮工地上学的”。他作为一名老引洮人,2010年以来,就酝酿着创作一部引洮的戏。2014年底,洮河水穿越半个多世纪终于来到定西,这一喜讯,让刘福激情满怀。他用了半个多月时间,创作出新编陇曲现代历史剧《圆洮梦》。张如珍老汉将自家水龙头上接到的第一碗水一饮而下,“水通到哪个村子,哪个村子的鞭炮就响个不停。”“这口水,我们盼了几十年!”
一项规模远不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何令许多旱塬群众倍感牵挂,又如何助民解“渴”?干旱少雨的甘肃中部地区,曾被认为“不适合人类居住”,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三成,蒸发量是降雨量的七八倍。许多百姓像李炳璋一样,渴望引水润旱塬。“引来洮河水,再造米粮川。”1958年,第一次引洮工程启动,当时陇中地区常年动员10万多民工参加会战,最多时达到16万人,有2400多人伤亡。但仅靠一腔热情接引不到幸福水,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工程在1961年被迫停工。“老引洮”停工后的半个世纪,从国家到民间,重启引洮动议不断。2006年11月,引洮工程再次启动,而景象已迥然不同。年轻的建设者们操纵一列火车般的隧洞掘进机,两层楼高的巨大刀盘隆隆转动,碎石土块飞速传送出去,一块块蜂巢状水泥板铺在洞壁上,十几公里长的隧洞一次成型。甘肃省水电工程局副局长曹利俊是白银市会宁县人,过去每次从引洮工地回家,亲戚朋友都会关切地问他:引洮快通水了吗?什么时候能通?他说,外地朋友很难体会到引洮工程在旱塬百姓心目中的分量,那是生命工程、解渴工程、圆梦工程。
5年来,跑遍了定西市135公里的12条支渠、980公里斗渠和农渠的定西市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人说道:“引洮供水一期总引水量2.19亿立方米,分到定西则达到1.73亿立方米,占了79%左右,将惠及定西市安定、陇西、临洮、渭源4县(区)的30个乡镇115.78万人,可发展节水濯溉面积16.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