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农村育人资源 构建“走读”实践课程

2018-09-04 10:02陈晓敏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陈晓敏

【摘 要】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居于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而要使德育卓有成效,必须着眼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学校的周边地区社会环境,办学特色,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挖掘出各种德育资源,如民俗风情、家乡变化、特产资源等。将这些零散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构建出“走读”德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走”中“读”,在“走读”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实现成长,从而提高育人成效。本文从“收集梳理农村资源,建构实践活动框架”“多种途径组织实践,引导学生实践体验”“利用农村资源,打造优质班会”“巧用评价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走读实践;挖掘资源;育人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202-02

将德育课程资源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现在德育课程的开发日渐成熟,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着重大的影响,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板块和途径[1]。

一、收集梳理农村资源,建构实践活动框架

(一)对农村资源进行分类梳理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坚持“德育为先”,致力于“实践活动”的开展。除了继续落实“梅里十惯”的学生养成教育外,同时积极开发符合我们农村小学学生实践活动的课程。我们立足于本土,对农村的资源进行了梳理,将它划分为“历史传闻”、“名俗风情”、“特产资源”、“人文资源”、“家乡变化”这几个主要的模块。在活动的过程中,主张让学生主动体验,在实地采访,调查中了解家乡,提升综合能力。

家乡资源的调查和梳理主要采取常规课堂和综合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模式,常规课堂主要是每周三的“班队课”和每周二晨间的“晨会课”,通过确立每节课的主题开展活动。综合实践小组调查活动主要由学校的德育处牵头组织,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安排不同的调查主题,再由年级组织讨论,对主题进行细化,明确调查内容和方向。然后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每个班级分成各个调查小组,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调查,也可以由班主任带队,进行活动,每一次活动后由班主任进行汇总并上交。

(二)构建活动框架

1.建立观察记录本,捕捉资源

“观察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是德育实践有效的方法”,设计出一个观察记录的样本,并给学生每人一本观察记录本,让学生平时随身携带,以便让学生随时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每一周,定期在中队或小队里,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进行交流,班主任指导,学生互相学习,激发灵感,并建立“资源素材库”储备“可炊之米”。

2.依据年级给资源分类,搭建框架

首先,德育处根据各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划分出各年龄段不同素材收集的重点。如,就“家乡变化”板块来说,低段的学生可以安排认识自己的校园、认识自己的家乡、认识家乡的农作物等;中段的学生可以认识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如圣莱特农庄,状元村等;高段的可以走进家乡企业等等。

二、多种途径组织实践,引导学生实践体验

(一)结合综合实践课程

要收集班会课的活动资源,就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特别是要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和有关部门联系,班主任带领学生去调查、实践,让学生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记录、用心去体验。如,调查家乡农药污染的情况,班主任可以带学生到乡间田头,走一走、看一看,把乱扔的农药包装袋的情况记录下来或用照片拍下来;可以采访干活的农民,问一问,他们平时是怎样处理这些农药包装袋的;还可以采访专家,听听农药包装袋乱扔有什么危害等等。通过观察实践,激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材料越多思路越宽广,开展班会课的时候就不会面临“老黄牛啃西瓜——无从下手”的困境。

(二)融入拓展课程(社团)

近两年,拓展课程成为一个重要板块,各个“社团”应运而生,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利用这一个契机,德育处可以顺应这一趋势,把学生的实践活动融入其中,让活动最鲜活。如,为了解一些传统美食,探寻本土的美食文化而成立的“舌尖梅里”社团,在清明节或端午节来临之际,挖掘家乡“青团”“粽子”的由来,演变过程和制作方法等,并一起动手做一做,尝一尝。再如,“梦工厂”社团,秉承传承工匠精神宗旨,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去采访当地的木匠,了解传统的木器,观看木匠工作现场,回来后,简单进行模仿,制作一些合适的花架、器物等。这些社团的研究内容都是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资源,班主任抓住学生对地方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心理特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爱家乡的真挚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心。

(三)利用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利用乡镇村中的一些大型企业,农业项目,美丽乡村等建立起合适的实践基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例如,我们王店是千年古镇,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化园区。嘉兴现代物流园、现代纺织产业园、厨卫电气产业园、保温新材料产业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我们在这些地方建立了红领巾实践基地,供学生参观、访问,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又为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三、利用农村资源,打造优质班会课

通过以上研究,总结活动资源发掘与利用,并编写一套具有系统内容和方法的计划。

(一)组织班主任交流

可以定期把班主任集中起来,就自己在实践的过程遇到的困惑和困难进行交流,大家互相借鉴,彼此出谋划策,为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也可以将自己的活动方案拿出来,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完善。

(二)优秀方案的征集

德育处依据起初制定的各年级的重点,依据不同的主题,向各班主任征集优秀的方案,德育处收集后集中起来,形成活动课题的资料。然后可以向全校的班主任提供,让各班主任在开展班会的时候,可以拿来借鉴和参考。

(三)优秀班会的观摩

在优秀活动方案征集的基础上,德育处可以安排以年级为单位,在各个班级中开展班会课评比,再推出优秀的班会课。德育处再安排时间,组织各位班主任进行观摩,并进行研讨。最后形成书面和影像资料,可以作为资料保存下来,为今后的班会活动课程提供丰富的素材。

四、巧用评价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走读”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将实现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评价一体化,从班主任的课程开发、课程过程管理入手;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评价、评价的多元化和评价的多形式——统一组织的达标、晋级、争章活动,也可以是搭建各类展示平台——课堂即时展示、校园的橱窗电子屏展示、网站专题展示等等,引导学校全员参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建立,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保证和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让学生愉快地“走”,深入地“读”,两者兼具,两者交融,达到知行合一,才是“走读”的内涵;既领略家乡风土人情,又培养队员实践能力,才是“走读”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我們相信,着眼于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发的“走读”实践德育课程一定会大大提升育人的效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秦永芳.现代德育课程资源开发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