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磊
摘要:在常态下的数学课堂,教师需要突出在教学一些“关键处”加以有效引导,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度和促进知识有效建构,让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依旧能散发出永恒的“数学味”。
关键词:引导错失;剖析反思;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71-1
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却忽视了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加以有效引导。笔者发现,有些老师由于平时备课预设不够充分,常常发现在一些“关键处”引导缺失或引导过细,从而错失一些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度的教学良机。现撷取两则片段进行剖析反思,并提出改进策略,与同行们研讨。
一、引導缺失,认知不深刻
【片段再现】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
(1)教师创设“6个桃子,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的情境,回顾除法竖式的相关知识。
(2)师:如果增加1个桃子,是7个桃子,每盘3个,可以放几盘?(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学生通过看到2盘的后面还有1个是多余的桃子,了解从没有余数到有余数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7里面有2个3,商2,完善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的表达方式、书写格式,小结计算方法。
(3)再呈现8个桃子,让学生体会余数2接近除数3,想象如果再增加1个桃子又可以放一盘。顺势增加1个桃,学生看到了又是一盘,没有余数了。
(4)引导学生观察余数变化规律。教师逐步增加1、2、3、4个桃子,让学生想象再放一盘的过程。
(5)师:你想有几个桃子?每盘3个,余数是几呢?
学生在快速的口答中感悟余数总在1、2间变化,不会等于3。
(6)教师出示一堆桃子,这时不知道桃子的数量,你们能猜出余数是几吗?学生顺利猜出了结果。
(7)引导学生回忆上面的分桃过程和算式中余数的变化规律,归纳概括“余数要比除数小”。
【剖析反思】 上则片段不难看出: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从已知数量的分桃,到未知数量的分桃,从直观到想象,思维层层推进。学生比较深刻理解了余数的产生和余数的范围,学生对于除数是3时,余数总在1、2之间变化,已经理解透彻了。归纳概括“余数要比除数小”似乎已是顺理成章。但是,就此“除数是3“的一例归纳概括结论,显得太单薄。若除数不是3时,余数的变化与除数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可惜!就在这认知的关键处教师引导“刹车”了。
【改进策略】 当学生认识除数是3时,余数总在1、2之间变化的规律后,教师还需进一步有效引导。出示一堆桃子,如果每盘2个,余数可能是几?学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余数只可能是1,不可能是2或大于2。接着引导:如果是每盘4个,余数可能是几?这时学生有了前后两次直观体验,答案应该是呼之欲出了。最后引导:为什么余数不会等于或大于4?此时学生对于“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结论归纳概括已是水到渠成。
二、引导过细,探究不到位
【片段再现】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的练习课上,教师出了一道拓展练习题:“一(1)班有男生19人,女生25人,男生增加多少人占全班人数的一半?”
读题后,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在自主练习时,教师巡视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列方程:
2(19+X)=25+19,解得X=3。教师看着不对头,急忙地板书出这个错误的方程,于是有了下面一段“耐心引导”。
师:全班原来有多少人?(生:44人!)
师:增加的男生是不是一(1)班人数?(生:是!)
师:男生增加了,全班人数有没有改变?(生:有!)
师:设男生增加X人,那么全班总人数就增加了多少?(生:X人!)
师:怎么表示增加后的全班人数?(生:25+19+X)
师:根据“男生增加多少人占全班人数的一半”还可以怎么表示全班人数?
学生齐答:(19+X)×2
师:刚才大家所列的方程错了吧?那么应该怎样改进?
在这样细致的引导下,学生列出了方程:2(19+X)=25+19+X
接着教师又过细引导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解得X=6。
【剖析反思】 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遇到了困难,教师这时引导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学生稍许偏离预设轨道,教师便小心翼翼地引导,表面上看课是滴水不漏,却走入了过分引导的误区。从这个教学片段来看,我认为有以下不妥:一是教师的引导“太露”,学生成了不假思索的“应声虫”;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过多,引导的思路过于曲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探究不到位。
【改进策略】 当较多学生列出方程:2(19+X)=25+19,教师应该抓住问题的症结,只需在“关键处”点拨一句:“一个班的男生人数增加了,这个班的总人数有什么变化?”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再现,学生是不难明白的,当学生列出正确方程“2(19+X)=25+19+X”后,教师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解决问题方法?”这种“激将法”通常能有效地将刚刚收到“成功鼓舞”的学生们推向“争取更大胜利”的奋斗中,也往往会出奇制胜。如果学生还转不过弯来,可再适度的点拨:“男生如果占全班人数一半,那么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多少?”这样的点拨,点到了关键的“穴位”,学生就容易发现隐含在题中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这时男、女生人数一定相等。故可得方程19+X=25。另从算术方法考虑,已知男生比女生人数少:25-19=6(人),则男生只要增加6人就同女生一样多了,列式是:25-19=6(人)。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一定会体会到:看似复杂的问题,竟然如此简单;一定会感受到: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真正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不但知识与技能得到了有效地提升,而且也会获得良好的数学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