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概率易错点探讨

2018-09-04 10:20李玲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易错点探讨

李玲

[摘 要]条件概率是概率的一个重要内容,探讨条件概率易错点,能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提高学生解决条件概率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条件概率;易错点;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09-01

条件概率[P(B|A)]和一般概率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容易和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B)]相混淆.学生在审题时很容易出现偏差.下面以一道高考模拟题为例说明解决条件概率的三种方法.

题目:政府为了应对因人口老龄化而造成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拟定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 策”.为了了解人们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态度,责成人社部进行调研.人社部从网上年龄在 15~65 的人群中随机调查 100 人,调查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支持“延迟退休”的人数与年 龄的统计结果(略) .

若以 45 岁为分界点,从不支持“延迟退休”的人中按分层抽样抽取 8 人参加某项活动.现从这 8 人中(45岁以下6人,45岁以上2人)随机抽 2 人.抽到 1 位是 45 岁以下时,求抽到的另一位是 45 岁以上的概率.

分析:这是个条件概率问题.即求“抽到一人是45岁以下的条件下,抽到另一人是45岁以上的概率”,记“抽到一人是45岁以下”为事件A,“抽到另一人是45岁以上”为事件B,求[P(B|A)].这种情形下抽取是无序的.

解法一:用条件概率的定义[P(B|A)=P(AB)P(A)]计算.

[P(A)=C26+C16C12C28=2728,][][P(B|A)=P(AB)P(A)=372728=49].

解法二:用事件数之比[P(B|A)]=[n(AB)n(A)]求概率.

[n(A)]=[C16C12+C26]=27,[n(AB)=C16C12]=12,[P(B|A)]=[n(AB)n(A)]=[1227=49].

現在,我们将问题做以下引申,则所求的概率问题又会不同.

引申一:求“抽到的第1人在45岁以下时,抽到第2人在45岁以上”的概率.

这种问法必须考虑抽取的顺序.记“抽到第1人在45岁以下”为事件A,“抽到第2人在45岁以上”为事件B,即求[P(B|A)],这种情形下抽取是有序的.

解法一:用条件概率的定义[P(B|A)=P(AB)P(A)]计算.

[P(A)=A16A17A28=68],[P(AB)=A16A12A18A17=314],[P(B|A)=P(AB)P(A)=31468=27].

解法二:用事件数之比[P(B|A)]=[n(AB)n(A)]求概率.

[n(A)]=[A16A17=42] , [n(AB)=A16A12]=12,[P(B|A)]=[n(AB)n(A)]=[1242=27].

解法三:缩小样本空间.

第一次抽取的人不再考虑,第二次只能从剩下的7人中抽取,抽到45岁以上的可能有2种,则[P(B|A)]= [C12C17=27].

引申二:求“抽取的2人中1人在45岁以下,1人在45岁以上”的概率.

记事件A表示“抽取的2人中1人在45岁以下”,事件B表示“另1人在45岁以上”,该问题就是求[P(AB)].

解法一:抽取一次完成,该过程是无序的,概率为[P(AB)=C16C12C28=37].

解法二:抽取两次完成,这个过程是有序的第一次抽到45岁以下,第二次抽到45岁以上;另一种是第一次抽到45岁以上,第二次抽到45岁以下.

该事件的概率为[P(AB)=A16A12+A12A16A28=37].

求这两种情形下的概率问题时,对抽取的顺序有两种考虑,因此会出现两种解法.这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因此解题时为了避免出错,对顺序的考虑必须把握一个原则:总事件数和所求事件包含的事件数要么都考虑有序,要么都考虑无序.

引申三:求“抽取的2人中第1个人是45岁以下,第2个人是45岁以上”的概率.

记事件A表示“第1个人是45岁以下”,事件B表示“第2个人是45岁以上”,该问题也是求[P(AB)].这种情形下抽取的顺序就是有序的,因此概率为[P(AB)=A16A12A28=314].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易错点探讨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易错问题分析
错因细探,避免再犯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通用技术水平测试易错点分析
通用技术水平测试易错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