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学情” 提高教学效率

2018-09-04 08:49陈风兰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学情因材施教

陈风兰

【摘 要】准确分析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是进行科学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情分析;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141-01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因材施教,狭义的讲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方面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在生物课堂中做到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是很多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做了许多尝试,我认为能够准确地把握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也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学情”呢?

1 把学生引入备课中

教材是相同的,但学生个体之间却因为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就显得十分必要。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改作业,有学生走到我身边问:“老师,下次生物课我们上什么内容?”我说:“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要讲青蛙,对吧?”看到学生兴奋的神情,我不由得问:“你见过青蛙吗?”学生说:“见过,我还养过蝌蚪呢!”听到这话,我禁不住心里一动,拿出课本说:“那你帮老师看看,在这一节里,哪些内容你知道,哪些内容你不知道?”那位同学真的将课文认真看了一遍,并指出他认为已知和不解的地方,后来我又问了几个学生,发现情况基本相似,而且学生并不像我想象的‘身在城市很少见过青蛙的情况。于是,我果断地推翻前面已经设定好的思路,而重新设计课堂,根据学生已知的,简介叙述,给学生更多提问、交流的机会,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有了这次经历,在每次备课时,我都会提前找3~5个学生,请他们谈谈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我再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修改。有时侯,我还会询问学生的意见,选择他们认为比较好的方法进行教学。把学生引入到教学备课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喜好和知识水平,同时,也多了一条和学生交流沟通的途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较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 课前复习提问,是把握学情的一个重要环节

温故而知新,在上课前,我常常采用“问答接龙”的形式进行复习,先让一個学生根据上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提问,后让第二个学生作答,第二个学生答出后再提出一个新问题,让第三个学生作答依次类推。在学生的设问中,我可以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点的把握情况,在学生的答问中,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效果,及时调整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 敏锐的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在上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时,学生对环境的概念认识显得模糊,我立即停止了对概念的描述。把重心集中在这样的问题上:“在麦田里,你认为什么因素会影响小麦的生长?”我引导学生根据经验,说出阳光、水、肥(营养)、蝗虫、等多种因素,通过板书画出右图,把这些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环境一词的含义。我接着让学生分析鼠妇的环境,并由此引出探究实验,而学生在清楚环境的概念后,也很快理解了实验原理,为下节课进行探究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关注学生课后作业, 检查学生遗漏知识点

如在介绍植物的呼吸作用后,我发现很多学生把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混淆在一起。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呼吸情况,讲解呼吸作用的过程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强调这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植物也具有这样的特征,而光合作用是植物的另外一种生理功能。

综上所述,对一节课的学情,我从学生“已知”、“未知”、“想知”和“怎么知”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然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各方面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这就教师从学生的现实水平中去了解学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意识的锻炼。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学情因材施教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