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阳 白春阳
摘要:《教育的危机》是汉娜·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论文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篇文章中,阿伦特具体阐述了现代美国社会教育危机的体现,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着眼于哲学立场的问题解决思路,对现代美国教育危机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育;阿伦特;权威;保守主义
1 现代教育危机的表现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经历了不同程度不同领域的危机,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席卷欧洲的经济危机相比,发生在美国的教育危机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并未受到其应有的重视。然而事实上,美国的教育危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政治问题,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反思。
美国当代教育危机并非仅仅涉及到美国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阿伦特指出,在本世纪,任何发生在一国之内的事情,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同样有可能发生在几乎任何一个国家。因此美国当代教育危机影响的绝不仅囿于当代这一历史范围内,以及美国这一个国家。同时教育问题也不仅是职业教育家应当关心的问题,大众由于抛开了假象和偏见,更可以从本质上对教育危机进行思考,有助于新的解决问题思路的发现。
教育危机在美国表现得尤为突出的原因在于美国国民构成的特殊性,移民国家的身份使美国的教育染上了更多政治色彩,學校教育是使多元民族加速融合的重要途径。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秉承着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的宗旨,即联合全世界受压迫和奴役的人,致力于消除贫穷和压迫,因此美国人对这个世界的新来者,即未受教育的孩童赋予了更多重要性,从而使教育变成了一种政治工具。
教育改革者的急于求成割裂了新世界与旧世界的联系,不断盲目地追求创新非但没能加速新移民摆脱旧世界,进入新世界的脚步,反而引发了教育危机。美国人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盲目否定,在一夜之间推翻所有传统、推翻所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对教育体系进行激烈的变革,这些变革直接引发了教育危机的爆发。美国作为走在改革前沿的国家,在这一范围内体现了进步主义的误区,同时也揭示出平等概念的弊端。
美国对于平等概念的过分追求已经超出了平等本身的涵义,对抹平一切差别的追求,不得不以牺牲少数精英和教师的权威为代价,受教育权的绝对平等直接影响了整个教育质量。
2 现代教育危机的产生原因
2.1 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阿伦特在分析教育危机的过程中提出了三个假定,第一个是假定一个儿童世界的存在,成人不对其加以干涉。然而这种情况下,任凭儿童按天性自由发展不仅会破坏儿童与成人间的正常关系,而且会使儿童落入儿童群体的权威之中,这种无法逃脱的暴政对儿童的成长十分不利,会引发顺从主义或青少年犯罪。
2.2 “教”与“学”的关系
第二个假定与“教”有关。在现代心理学和实用主义信条的影响下,教师的职责相比之前发生了改变,教授的内容不受实际内容的束缚,同时导致对教师培训的疏忽。对教师针对性地精通所教授科目要求的放宽使很多教师消极怠工,丧失教学积极性,甚至“比学生提前一小时学会知识”。这使得教师不再得以依赖自己本身的权威教育学生,教师特有的权威正不断丧失。
2.3 “做”与“知”的关系
第三个假定是人只能认识和理解你亲身做过的东西。教师的职责从教授系统理论转为知识的实际操作,使学生用做来代替曾经的学。这一措施存在两个弊端,一是过于重视实践,忽视了正规课程体系的;二是过分解读孩子的天性,以“玩”的方式教育孩子,忽视了儿童不断成长的特点,忽略了成人品质的培养,不利于儿童向成人的发展。
阿伦特指出,第一个和第三个假定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割裂了儿童与成人世界的联系,试图建立一个独立于成人世界之外的儿童世界,目的是培养儿童独立性,实际上将儿童世界人为的孤立出来,不利于儿童的成长过程,也不利于成长后的儿童进入成人世界。
3 现代教育危机的哲学角度分析
3.1 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
儿童,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同时具有崭新和处于变化过程中的双重特性。人的出生一方面是作为生命个体的出生,另一方面则是作为政治个体的出生。因此,个人的成长就既包括个人作为自然生命的成长,也包括个人作为政治个体的成长。所以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某些生活的技艺,而是让那些通过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新来者获得属于这个世界和爱这个世界的经验和能力”。
作为社会中新来者的儿童,他们的成长需要家庭的庇护,家庭作为私人场所,用四面墙将儿童与公共领域分隔开来,保护儿童的隐私与安全,保证他们免于来自公共领域的侵犯。任何可能破坏这个庇护,使儿童失去安全成长环境的因素都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的现代教育恰是在建立一个“儿童的世界”,表面上看是考虑了孩子的天性,但实际上这种破坏了儿童成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使儿童暴露在成人化世界中的做法是不恰当的。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社会对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关系的判断与偏差导致的,美国教育兼有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特点,是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引入了一个社会领域,意图给予儿童进入公共世界的资格,然而忽视了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私人领域。
3.2 权威的丧失
对于儿童来说,学校是他们进入世界之前要经历的必要步骤,是家庭的私人领域到世界的公共领域之间的桥梁。学校教育承担了儿童向政治个体发展的重任,这就要求学校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以其特有的权威引导儿童进入新世界,这种权威建立在成人对已有的世界负责任的基础之上。现代教育意图建立“儿童的世界”,同时也将教育者的权威排斥在这个“儿童世界”之外。同时,自由平等概念在教育理念中的体现一方面在于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绝对平等意味着教师无法站在传统教育模式的立场上去引导学生认识新世界,从而导致教师权威的衰落。
4 现代教育危机的出路
阿伦特认为,教育不同于政治,应当遵循一定的保守主义的态度,教育应当做到对传统的发展与继承,保护儿童不受公共世界的打扰同时保证公共世界不受儿童的伤害。对教师权威的重塑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教育者要肩负起引导儿童走人世界的责任,向儿童传达有关这个世界的最准确的信息。
与成人世界有所不同,教育问题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普遍的权威不适用于其他领域。教育问题是发生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而公共领域、政治生活的问题发生在成年人之间,因此应当划清界限,但同时也不能将儿童世界从成人世界中剥离出来,要注意到儿童始终处于发展阶段的特点。
阿伦特还指出,教育与学习不同,教育权威应当有一个可预见的终点。要使教育与政治生活、公共领域分离开来,就应当为教育划出一定范围,毕业代表着教育的结束,儿童成长为一个成年人,接受教育权威指引的新世界的知识,为进入新世界做好了准备。如果不为教育权威制定一定的时效性,教育很有可能沦为政治的工具。
教育应当在对传统良好继承,保护旧世界的同时,给孩子推陈出新,开创出成年人无法预计的事业的机会。教育因其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特殊性,应当得到人们足够的思考与重视。人们对待诞生性的态度决定了人们站在怎样的立场去看待教育问题,教育危机的解决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M].王寅丽,张立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67.
[2]陈高华,石国辉.“教育”的误读与重释——阿伦特的《教育危机》释义[J].外国教育研究,2016,04:14-24.
[3]刘铁芳,曹婧.撒向世界的思想酵素——汉娜·阿伦特教育哲学思想简述[J].教育学报,2010,(3):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