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
[摘 要]根据具体情景创设不同的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魔术情境等。在这样的情境下,再辅以有效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究物理、学习物理,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问题情境;物理教学;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1-0038-02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物理奥秘。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而获得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引导,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初中物理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
物理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情境式教学法开展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师生合力解决这些问题。教学中成功巧妙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在学生中激起感情的涟漪或思考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联系实际,在情境中创设有价值、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问题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
下面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探讨。
【实例一】在教学《物体的质量》时,创设“购物情境”
1.货比三家:看看哪家商店的香蕉最便宜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际调查或网上查询等方式,调查水果商店、超市、国外华人超市三个地方的香蕉标价,看看哪种最便宜。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类似问题,假期也曾随父母走出国门,这样的调查活动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他们有想弄清楚的冲动。要解决哪里最便宜的问题,就必须先弄清楚这三地常用的质量单位,引出课题。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有些学生有生活经验,把自己看到的质量单位与大家一起分享,也有些学生提出:还有公斤、两、钱、盎司等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怎样的换算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讲解质量的单位,是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物理课堂,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后通过学习物理知识解决这个生活问题。问题解决后学生会有很强的自豪感,觉得物理很实用性,对生活也有了很大的便利。
在此期间,学生自发提出问题,标价中还有人民币和美元的转化问题,延伸出钱币汇率问题。以教师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有时一个问题背后往往还需要思考很多其他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也逐渐变得严谨。
2.精打细算:学一些质量的基础知识
学完质量单位后,怎样理解质量的概念,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用同样的钱,买这三地的香蕉,在哪买香蕉买得多?问题从哪里的香蕉的价格便宜,变换成同样的钱在哪买香蕉买得多。
看似数学问题却包含着质量的含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同样买香蕉,学生很容易发现买回多的质量大,但只有深刻理解质量概念才能比较不同物质的质量。在学生感觉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又抛出一个问题,看似相同,其实包含了物理概念,再辅以其他实例讲解,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清晰。
3.足斤足两:测一测香蕉的质量
教学中,教师可创设让学生“当老板”的情境:顾客要买30千克香蕉,怎么测量?顺理成章引出物理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也可进一步提问:“你知道自己的质量吗?用什么仪器测量?”这样,测量质量的各种仪器就可以闪亮登场了。以问题引出,让学生很想亲自当回水果店老板,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实例二】在讲《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时,创设了“节日情境”
探究万圣节佩戴的牛角灯的构造。
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展示牛角灯,闭合开关,两个牛角上的小灯发光。提问:“牛角上的两个小灯是如何连接的?”让学生尝试设计电路并试着用所给器材连接电路,使两个小灯同时发光。当两个小灯发光时,学生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大多数学生设计出了串联电路,正沾沾自喜。这时,教师再创设“故障情境”:一个灯的灯丝断了,按理一个灯的灯丝断了,另一个灯应还在发光才对呀!可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却两个灯都熄灭了。新的问题出现后,经过再次探究,才能解决这个新的情境中的问题。发现了电路连接方式不唯一,还有并联电路。学生自然而然想去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这是探究两种电路特点的教学重点,这样课堂教学内容也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
再提出开关连接问题:房间里吊灯和壁灯开关控制电路的连接和前面展示的牛角灯的开关电路的连接相同吗?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它们的开关连接位置不同。继而提问:“牛角灯的开关在何处?吊灯、壁灯的开关在何处?”这时探究并联电路开关在不同位置所控制的电路问题就显得更加贴近生活,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了。牛角灯模型和吊灯、壁灯模型的电路图很容易就能设计出来了。
一个完美的自制牛角灯戴在头上,那种成就感,远比买一个现成的牛角灯更令人兴奋。
【实例三】在讲《二力平衡》时,创设“杂技魔术”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观看视频:《世界的平衡》,如右图所示,问:“你是否也能做到视频里的平衡?”学生可以把笔平衡在手指上等。那么你能否使刀叉立在一根牙签上?教师播放将叉子勺子立在牙签上的视频后,引入平衡概念。
你们也可以成为平衡大师,相信吗?当人人跃跃欲试时,提出用一张硬纸片,做实验检测一下,如下图所示。学生惊奇地发现人人都能做到,有些杂技魔术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这些魔术其实就是一张折成长条的纸,平衡在你的一根手指头一样。
融入:你是否一下子就使它处于平衡状态,是否物体受两个力作用就一定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学生讨论:1.手指放在边上无法使其平衡。2.若纸不均匀,或手指不是放在中间,很难使其平衡。顺势进入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
深入:创设不可思议的“反常规情境”:手指在纸的边缘,而非正中间,也能使其平衡,你能否揭秘并尝试?
学生学习二力平衡条件后,就可以自行揭秘:纸中包有硬币,使纸和硬币重心通过手指,从而符合两个力在同一直线的条件。这样也就可以知道学生真正的掌握了二力平衡条件。揭开其他的二力平衡小实验的秘密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当解决了课堂上的所有问题后,我发现学生在课外也会“依葫芦画瓢”,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当它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對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式教学法开展物理教学,恰如其分地提问,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概括、评估,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优化课堂提问,减少无效提问,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提问要有重点、有层次;要适度、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根据具体情景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如生活情境、游戏情境、魔术情境等,再辅以有效提问,可引导学生探究物理,学习物理,进而解决更深层的新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独立思考问题,敢于质疑,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参 考 文 献 ]
[1]王兆鸿.物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张大昌.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