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昕
摘要:在百年评剧发展史上,他以非凡的毅力和惊人的速度,创作、改编、移植了一百二十余出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评剧剧本,是近代中国最多产的剧作家。对评剧的形成有着巨大的贡献,而且对评剧的发展和革新起到了重大的奠基作用。
关键词:评剧;成兆才
在百年评剧发展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历经时间的沉淀,但始终散发着动人的光辉。他就是被誉为“评剧祖师爷”的成兆才。
成兆才,字洁三,艺名“东来顺”,演员、剧作家、导演,杰出的评剧创始人。他出生于河北滦县茨榆坨镇,绳家庄。生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卒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享年五十六岁。他的生平与评剧形成的历史密切联系在一起,如同血与肉那样不能分开。
成兆才所在的家庭并非名门望族,他出身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成兆才自幼聪明好学、积极进取而且颇具艺术天赋,小时候在秦腔班子,18岁时初通文墨,并出于爱好,拜师莲花落艺人金开福(艺名“金长腿”)学唱莲花落,并参与了莲花落班社的演出。这时,成兆才通过接触梆子班及皮影班各类剧种的演员,深人了解了梆子、皮影等大剧种的声腔、板式和剧本结构,也学习到了更多的演出技巧。这为他以后创作、改编和移植剧本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成兆才20岁后跟随莲花落小班去天津,以“撂地”、“跑棚”等形式进行演出。22岁时由于家庭的变故,生活所迫,他由一个莲花落业余爱好者,走向了卖艺求生的道路。由于他勤奋好学,天赋异禀,很快受到观众的欢迎、成为了与西路莲花落著名男旦“西来顺”齐名的东路莲花落男旦,群众给他取名为“东来顺”,成兆才成为了冀东一带有名的莲花落演员。
时间悄然而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他30多岁的时候,光绪、慈禧相继离世,清政府强令百日内禁止一切娱乐活动。此时莲花落各班社几乎处于瘫痪、解体状态,演员生活穷困潦倒。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以成兆才为首的一批有骨气的莲花落艺人,不但没有退缩,反而离开天津回到滦县吴家坨重组班社,并取名为“京东庆春班”。
宣统元年(1909年),唐山乡绅王永富借助南厂工人的资助,在唐山小山修建了“永盛茶园”。成兆才随班组成员从永平府进入到唐山,在永盛茶园演出莲花落。然而,开始唐山的演出并不顺利,遭到了当局和上层观众的阻挠。成兆才经过一番分析,认识到,要想使莲花落及其艺人继续生存和发展,一定要适应时代和观众的需求。于是,成兆才在众多剧种艺人的共同帮助下,对莲花落唱腔、演出及剧本等方面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革:(1)唱腔方面:广泛吸收各大剧种,如皮影、大鼓、二人转、河北梆子等的腔调成分,来丰富自己的唱腔,最终把“莲花落”唱腔改为“平腔梆子戏”唱腔。(2)演出方面:借鉴“辽西对口莲花落”和“拆出小戏”分场演出的形式,把莲花落原有形式简单的走唱曲艺“对口”表演改为“拆出”分场表演。(3)剧本方面:成兆才对莲花落的传统剧本加以创新,以原有剧本为基础,拆出新剧本,把“對口”莲花落剧本改为“拆出”剧本,如《鬼扯腿》《六月雪》《乌龙院》等作品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这次全面的改革,使他们形成了具有自己班社、剧目、演员、音乐唱腔和艺术风格的一个新兴剧种——平腔梆子戏,人称“唐山落子”。
民国三年(1914年),成兆才与他的京东庆春平腔梆子戏班再次来到天津。戏班上演的剧目大多是成兆才编写的,如《开店》、《花为媒》等,深受天津观众的喜爱。
民国八年(1919年),成兆才领班社成员到东北各地演出,并同时担任教师和编剧的角色。当时他以吹、打、弹、唱全都会,生、旦、丑行样样行的才干活跃在评剧舞台上。
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天津,戏班更名为警世戏社,“平腔梆子戏”改名为“评戏”。
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起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止,他以非凡的毅力和惊人的速度,创作、改编、移植了一百二十余出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评剧剧本,是近代中国最多产的剧作家。其编写的速度、数量,在中国戏曲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他的代表作《杜十娘》、((马寡妇开店》、《王少安赶船》、《花为媒》、《王二姐思夫》、《花魁从良》、《杨三姐告状》已成为中国戏剧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成兆作为中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之无愧。
成兆才离世后,他的手稿作为遗产留给了其继子成国祯,成国祯用了很大的努力,冒着生命的危险,保存了成兆才的四十八本手稿。解放后,成国祯和保有成兆才手稿的评剧艺人们,将成兆才的手稿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目前这些手稿被珍藏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评剧院也照抄了一份,用布面精装保存起来。
成兆才为莲花落的新生,为评剧的形成和发展,整整奔波劳碌了四十余年,他不仅对评剧的形成有着巨大的贡献,而且对评剧的发展和革新起到了重大的奠基作用。过去,评剧界的后辈艺人,说成兆才是评剧的祖师爷,又说评剧是“成家戏”,这一方面表示了后辈艺人对成兆才的尊敬,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后来出版的“评剧大观”,大多是成兆才的作品。他的作品,现在和将来,都将受到尊重;他的主要作品,会被有才能的作家,整理成优秀的剧目;他的名字,将一天一天地发出光辉;他的艺术创作的方法和经验,将被我们当作一份宝贵的遗产,加以研究和学习。他为我国的戏曲,特别是评剧界,创造、积累了一笔巨大的艺术财富,为后人留下一笔相当珍贵的艺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