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2018-09-04 10:25刘静文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临床研究预防

刘静文

【摘要】目的:分析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的致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中心门急诊诊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抽测一次随机血糖,筛选出低血糖患者,选取回顾性分析手段展开讨论研究。结果:发生低血糖患者共计31例,占调查人数的9.480%a其中,出现严重低血糖1例;症状性低血糖27例;无症状性低血糖3例。经对症处理后,31例患者低血糖症状得到纠正,病情缓解,没有出现后遗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低血糖的常见原因依次为饮食不规律、口服降糖药过量、未监测血糖、胰岛素使用过量、药物相互作用、运动量过大、酗酒、其它感染、应激、睡眠障碍等。结论:提早发现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潜在的诱因,采取预防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状;预防;临床研究

现今,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己达到10.9%[1]。糖尿病治疗中常常出现低血糖,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患者昏迷,导致不可逆性脑细胞受损,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后遗症,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2]。本文针对32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对其中发生低血糖的31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在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蓟门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集患者手指末梢血,抽测一次随机血糖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3]。参与调查人数327人,其中发生过低血糖的患者31例,包括男19例,女12例;年龄41~82岁;病程5~35年。327例调查对象均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加入糖尿病管理俱乐部,医务人员定期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家庭医生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选取回顾性分析手段进行总结。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糖尿病病程、有无并发症、有无发生过低血糖、低血糖的诱因、糖尿病相关知识等。共发放问卷327份,回收32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1.3 低血糖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31例低血糖患者临床表现为: (1)严重低血糖1例:意识障碍、昏迷、嗜睡等中枢抑制症状,测随机血糖2.1mmol/l,立即开放静脉通路,给予50%高糖40-60ml静注,并用10%葡萄糖液持续静脉滴注,监测血糖,并向家属告知病情,拨打120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诊疗; (2)症状性低血糖27例:表现为心慌、出汗、手足颤抖、面色苍白、躁动等交感神经兴奋现象,测快速血糖均(3.9mmol/l; (3)无症状性低血糖3例:无症状,快速血糖检测均(3.9mmol/l,这两类患者立即予口服葡萄糖或含糖食物后血糖恢复到5.6-6.8mmol/l,及时调整用药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宣教。

2 结果

2.1 低血糖发生的分类

出现严重低血糖1例,长期过量注射胰岛素,未监测血糖;症状性低血糖27例,发生人数最多;无症状性低血糖3例。经对症处理后,31例患者低血糖症状得到纠正,病情缓解,没有出现后遗症及相关并发症,见表1。

2.2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发生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为不规律饮食、药物过量、未监测血糖,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可能发生血糖过低现象[3]。低血糖可导致激素,以及活性肽的增加,进而引起血液粘度和凝血活性增加,及血小板活化,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影响血液流动,因此,反复出现低血糖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已有微血管疾病将会恶化[4]。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一旦发生严重低血糖,可能诱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卒中、猝死等严重事件[5]。

诱发因素: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导致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缺乏对疾病的重视和知识的了解。有些患者认为服药后血糖就控制好了,不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有些患者服用降糖药后未及时进食,有些减少进食次数,从而诱发了低血糖。有些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又超负荷运动,但未能及时降低服药剂量,也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有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进食量少、长期卧床,但未调整用药,或者记忆力下降,忘记已经服药而再次服用,导致药物过量。有些患者糖尿病病程长,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活性降低,无法及时察觉到低血糖的症状。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水杨酸类等,在服用磺酞脲类降糖药的同时,若服用磺胺类及阿司匹林等,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也易发生低血糖。

预防措施: (1)老年人服用降糖药的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适宜选取蓄积量小并半衰期较短的降糖药物; (2)老年人需要在医护人员或是家属指导下服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最好选用单一或是预混胰岛素; (3)一旦患者的活动量增加或是出现食欲不振现象时,需要立即调整药量,避免出现低血糖;

(4)科学合理规划运动负荷量以及体育锻炼时间,推薦由家人陪同,不应超负荷运动;

(5)加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积极宣教,一旦发现患者病情恶化能够及时治疗;

(6)安眠药、镇静药等药物需谨慎使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低血糖。总之,我们要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低血糖的重视,积极治疗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一定要个体化,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01):4-67.

[2]祁俊,俞学芳.68例老年糖尿患者者低血糖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J].当代医学,2010,1(618):66-67.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07):447-498.

[4]]范书新.12例无症状性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防治及护理[J].保健文汇,2010:1062.

[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J].药品杂志.2017(17).

猜你喜欢
老年糖尿病临床研究预防
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护理延伸服务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