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变化 明方向 精备考

2018-09-04 09:55李静马军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试题分析高考英语数据分析

李静 马军

[摘 要]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卷,自2015年起使用全国卷已有三年的时间。通过对三年高考英语试题中各类试题的命制及学生作答情况作详细的对比分析,力求深入了解高考英语命题思想,明确命题方向,精准把握英语学科高考备考。

[关键词] 高考英语;试题分析;命题规律;数据分析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卷自2015年起开始使用全国卷,近年的全国卷高考命题始终坚持“一体、四层、四翼”的命题原则,即高考要树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评价理念,要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要保证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近三年的全国英语试卷深度挖掘了语言材料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辽宁省使用全国Ⅱ卷后,经历了由平稳过渡到逐渐适应的过程,近三年高考英语成绩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见表1)。

笔者现将近三年来英语试题及考生作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高考试题特点和命题趋势,为2018年高考做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准备。

一、阅读理解——选材丰富真实,注重深层次理解

(一)选材特点

全国英语试卷中阅读语篇体裁广泛,涵盖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等文体。題材丰富,内容鲜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涉及生活态度、自然生态、科技创新等多方面话题,富含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在阅读语言材料时,既能拓展国际视野,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同时还能引发学生对人生多角度、深层次思考。

另外,高考阅读材料的选择大多都来自于英美报刊杂志,语言真实地道且具有可读性。以2017年全国Ⅱ卷为例,阅读B篇人物传记介绍影星保罗·纽曼一文,源于2008年《时代周刊》;C篇介绍飞行的汽车科普文章,源于2012年《基督教箴言报》。北京和江苏卷的两篇文章更是源于2016年6月的《科学美国人》和2017年5月的《经济学人》。可见外刊外报已成为近几年高考英语试卷阅读语篇的首选材料。

(二)设题规律

阅读理解试题设置难度适中,情景铺垫到位,阅读词汇量保持稳定,题干及设问合理准

确,全面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年来全国Ⅱ卷阅读理解题的具体考查点设置及对于辽宁考生试题难度如下(见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的英语全国Ⅱ卷的题设逐渐在减少文章表层理解的细节题,而对于文章深层次理解的主旨大意题及作者写作意图的推理判断题在逐年增加。

(三)学生作答情况

从2017年高考阅读理解成绩数据统计来看,阅读科普类文章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于推理判断题的作答,体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见表3)。

阅读D篇难度系数较低,学生作答情况不佳。这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介绍了自然界里

植物受到攻击时不会坐以待毙,可以分泌出VOCs的化学物质进行自我保护,并且间接地使周围植物少受伤害。学生错误集中在以下两道题:

33. What does the auther mean by “the tables are turned” in Paragraph 3?

A. The attackers get attacked.

B. The insects gather under the table.

C. The plants get ready to fight back.

D. The perfumes attract natural enemies.

这是一道短语含义猜测题,难易系数为0.513,低于平均值。

34. Scientists find from their studies that the plants can _______.

A. predic natural disasters

B. protect themselves against insects

C. talk to one another intentionally

D. help their neighbors when necessary

这是一道推理判断题,难度系数值为0.229,在整套试卷中属于难题。

究其错误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学生对此文话题比较陌生,在限定时间内读懂全文有些困难;其二,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语篇意识和全局观念,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欠缺,阅读过程中关注的信息往往和问题不匹配;其三,学生对某些词汇及长难句理解有困难,导致理解偏差。

(四)阅读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可见,学生一定要广泛阅读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尤其是英美原版的经典作品及刊物,体会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阅读时要忠实于原文,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要对文字的表层信息进行挖掘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同时要把握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语篇结构,体会文章基调,揣摩作者态度,悟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二、完形填空——突出语篇的整体性与相关性

(一)理论依据

完形填空题型的设计源于“格式塔理论”,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又称“完形心理学”,人们可以根据脑子里对事物的概念,对已有的不完全的情境信息做出恰当的填补,使之完形。因此,完形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最终建构完整结构的能力(如图1)。

(二)选材特点

完形填空的文本常以记叙为主、议论为辅、夹叙夹议类的语篇。题材常见人物故事类、社会生活、学校文化、兴趣爱好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或事。多数文章会蕴含一定的哲理,通过阅读文本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考点设置

完形填空的题设分为三个层次,即根据一个句子、一组句子(上下文)或语篇的主旨大

意来设题,4个选项的语法功能或词性基本一致。考点以实词为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所占比例较大(见表4)。大部分题设的选项都需要从全文出发,根据前后逻辑或行文逻辑才能做出判断。因此,完形填空既考查学生对重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运用阅读策略通过上下文逻辑关系来理解全文、辨析词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了“突出语篇”的命题风格。

(四)学生作答情况

2017年全国Ⅱ卷完形填空讲述了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启迪的感人故事,传递给读者要从

身边小事做起,身体力行去关爱身边的人。我省学生作答此题时,在第51、52两道题上失分率较高。

Through the years, Id run into former students who would provide 51 on old classmates. I learned that Freddy did several jobs after his 52 from high school and ...

51.A.assessments B.comments (難度系数0.411)

C.instructions D.updates

52.A.graduation B.retirement (难度系数0.225)

C.separation D.resignation

这两道题都是语境化的词义推测题,需根据上下文语境相关性原则选出正确的词义。这两道题的失分,说明学生缺乏对同一语义场中相关信息的关注,也缺乏运用逻辑思维根据上下文语境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能力。

(五)完形策略

首先要依据“格式塔理论”的整体性原则阅读全文,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的模式或结构,然后根据相关性原则,即词义/词性相关、语义相关、语境相关、逻辑相关及文化相关等,分析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语境和行文逻辑,做出恰当的填补,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

三、语法填空——明确词义、词性、词形

(一)试题特点

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是201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新题型,取代了使用数十年的单项选择题型。这一题型的出现,标志着以往在单句层面对语言知识的考查已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在语篇大语境中考查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加体现“突出语篇”的特点,进而体现语篇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语法填空题也是完形填空题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二)考点设置

近三年全国Ⅱ卷语法填空题的语篇选材,多是以说明文为主的短文,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理解语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题设分为有提示词和无提示词两类,且比例为7∶3,具体考查项目如下(见表5)。语法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即特殊语境的用词能力、语法结构的辨析能力、实词与虚词的应用能力、时态语态与非谓语动词的抉择能力。

(三)学生作答情况

2017年全国Ⅱ卷语篇型语法填空介绍了伦敦第一辆地铁开通的过程。通过辽宁考生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在61和65题失分率较高,失分点如下:

...It ran for just under seven kilometers and allowed people to avoid terrible 61 (crowd) on the roads above as they travelled to and from work...

Steam engines 65 (use) to pull the carriages and it must...

61题难度系数为0.197,考查名词的单复数。但由于crowd一词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所以学生再填此空时必须分析crowd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判断出是名词,才能填写crowds;65题难度系数为0.299,考查动词语态。此题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判断动词use在句子中作谓语,且使用被动语态,而且还需注意动词的时态问题,才能填were used。

(四)答题策略

语篇型语法填空的题设中,每一个空格里所需填的单词或短语其实都可以在其所在的句子中或者上下文中找到填写依据。因此,需要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文章框架结构和语篇逻辑有整体把握,然后借助线索词语找出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完整的句子内确定词性。再根据上下文语义确定词形,最后检查搭配,使文章前后连贯。

四、短文改错——语篇入手,审查结构

(一)试题特点

短文改错主要是检查学生写作能力中的校验能力,这种能力是进行书面表达的必备能力之一。短文改错试题的语言材料通常取自学生自己的作品,或类似学生的作品。内容来自学生身边常见话题,篇章基本上不涉及生僻的语言现象和繁难的语句结构。

(二)考点设置

短文改错题分别从词法、句法和行文逻辑三个角度来设题,考查学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准确性。在错词中,涉及实词的错误情况较多,尤其是动词的形式变化,动词的时态、语态及非谓语动词占比例较大;多词错误中,多余的主要是介词;少词错误中,主要涉及介词或冠词。错词、多词、少词比例为8∶1∶1。近三年全国Ⅱ卷考点分布如下(见表6)。

(三)学生作答情况

近三年全国Ⅱ卷短文改错题考查项目基本稳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命题规律,成绩也在稳步提升。2017年辽宁省学生作答情况如下。

Mr. And Mrs.Zhang all work in our school. They live far from the school, and

both 难度系数:0.451

it takes them about a hour and a half to go to work every day. In their spare time,

an

they are interesting in planting vegetables in their garden, that is on the rooftop

interested which

of their house. They often get up earlier and water the vegetables together. They

early

have also bought for some gardening tools. Beside, they often get some useful

Besides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When summer came, they will invite their students

informations comes

∧ pick the vegetables!

to

(四)答题策略

短文改错不是单句改错,学生应把握短文题材,立足上下文,在理解全文大意基础上审查句子结构,判断句子表达是否符合行文逻辑,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再从语法结构入手,改正句子中语法错误之处。最后通读全文,再次检查改错过程中是否有因上下文制约疏忽导致的误改。

五、书面表达——形式再现,强调应用

(一)试题特点

全国卷近几年的书面表达均为指导性写作,主题突出,立意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提纲的方式限定内容、人称、时态、问题等,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情境的创设。内容要点明确,并具有一定开放性,给学生创设了很大的思维空间。着重考查学生是否能把所学的英语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近年来书面表达的题设又融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再次强调了语言的应用型功能。

(二)命题形式

三年来,全国Ⅱ卷书面表达都是应用文体,形式基本相同,写作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命题风格多年保持了一致性与延续性,具体内容如下(见表7)。

(三)学生作答情况

以2017年全国Ⅱ卷书面表达为例。

假定你是李华,想邀请外教Henry一起参观中国剪纸(paper-cutting)艺术展。请给他写封邮件,内容包括:(1)展览时间、地点;(2)展览内容。

学生在作答此题时,由于内容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因此,困难大多集中于如何在展览内容方面拓展细节,使文章逻辑清晰、行文连贯。可做如下补充描写:

In the exhibition, you will see many paper-cutting works, many of which are made by famous handicaftsmen. Most excitingly, you will meet famous handcraftsmen who would like to cut paper works in face of you.

除此之外,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大多是汉语语言的思维方式,语言缺乏真实性与地道性。文章中语句间的连接成分缺失,逻辑性不强,语法错误较多。这些都说明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还亟待提升。

(四)解题思路

对于书面表达的试题,首先要注意审题。学生对于写什么(内容或要点)、怎么写(行文和语言)在头脑中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其次,为了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句与句之间要使用恰当的过渡性词语;最后,要在遣词造句方面多下功夫,可适当使用一些非谓語动词形式、复合句式、强调句式等,使文章结构严谨。另外,近几年英语学科的书面表达试题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因此,学生要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总之,通过近三年高考英语试题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是选拔性考试,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的要求命制试题,主要考查能够形成学生学科素养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阶段教学时,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立足基础,转变词汇教学观

高考试题主要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及得体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孤立地讲解单词,而应该尽量模仿真实语言情境,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用中学。另外,要关注高频常用词,但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要无限制地扩展词汇用法,把课堂变成词典的呈现。要熟悉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精讲精练,以达到减负高效、培养能力的目标。

第二,立足“三维”语法观,转变单一语法教学观

教师应转变原来的单一的语法教学观,逐渐建立起语言形式、意义与功能结合的“三维”语法观,将语法教学置于语篇整体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及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立足语言能力,注重语言输入的质和量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取决于语言输入的质和量。高质量的语篇能给学生提供地道的英语表达、正确的英语思维方式,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学生高一阶段就应该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并对其进行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第四,立足学科素养,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

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注重引领与指导。在日常教学中,要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在选取阅读语篇材料时,要注重语言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策略及思维方式理解和处理语篇的能力。写作也是如此,不要一开始就按照高考标准或模式来要求学生写作,而应从基本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入手,为学生搭建语言的“脚手架”,提供足够的语言支撑,从而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进而顺利过渡到语篇的写作。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文科试题分析(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Hergenhanhn B R,Henlen T B.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M]. Stamford Cengage Learning,2014.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试题分析高考英语数据分析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从高考英语作文评阅看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选择题试题分析
2015年盐城市中考英语试题分析及教学对策探讨
聚焦热点:高考中与病毒有关的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