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从认知走向审美浅见

2018-09-04 09:56高文蓉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闻认知审美

高文蓉

[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语文课堂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例,通过文本细读,了解新闻题材,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对生命的思考。体验与成长相生相成,体验过程不仅仅是学习过程,还是一种生命成长历程,更是一种审美体验。

[关键词]新闻;认知;审美;生命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22-01

日前,笔者有幸受邀去某中学听评课,课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该文是人教版必修一中的一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戰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写的,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三位教师同课异构,分享新鲜活泼的教学方式,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生成新的理解、新的智慧。三位教师从不同的点切入,最后条条大路通罗马,让每一条路都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感知生命的审美体验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的选定——认知层面

新闻题材可以选择的教学内容很多,选择教学内容就是选择教学路径。笔者窃以为选择的依据就是课本的单元提示。人教版教材所选择的文本,其语言、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有很多可以借鉴学习之处。但课堂教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文本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即可,争取做到一课一得。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属于新闻,新闻阅读教学的方向是培养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受众”,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作为新闻在场景、心理、情感感受、细节刻画方面的特点。作为杰出的作品,《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有两个突出特色:一是情感的传递方式别具一格,作者的立场、情感、价值观都隐藏在文字背后,字里行间却又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二是色彩的运用别出心裁,沉重的黑白、欢愉的碧绿、冷暖色调的搭配恰到好处,使读者得到深刻的启示。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把黑暗的时代、纳粹的暴行与和平、希望、温暖附丽于色彩上,从而让学生产生心灵震撼。三位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阅读体验

语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教师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渲染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声光电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教师深挖文本,通过对文字细节的反复诵读、研磨、体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冷峻的语言下蕴含的深沉情感;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高考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方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勾画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通过文字将情感传递给学生。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文本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是趋势和主流。视频资源和图片固然能渲染气氛,带给学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但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是感染人心的文字。文字才是语文学习的根基,品读文字,含英咀华,鉴赏和体会文字的力量才是语文课堂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好多媒体运用的“度”和主次,不要让语文课变成了“影视鉴赏”课,不要让课文沦为了“空文”。课堂语言的建构,是从认知层面对文本进行解读,课堂语言应该指向文学,指向历史,指向现实生活。

三、教学过程的组织——认知走向审美

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非常灵活,可以选择从新闻要素入手,围绕标题设置问题,以此作为研读课文的主线。如:1.奥斯维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2.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新闻?3.没有新闻为什么还要写新闻?4.既然没有新闻,作者又写了什么?也可以从新闻的特征入手,分析这篇文本不同于传统新闻报道的特点。这篇新闻稿突破了以往新闻写作采用的零度语言,更有文学色彩,饱含情感。还可以着重研读文本中饱含情感的字句,感悟作者对和平的歌颂。

三位教师同课异构,所选择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把教学目标指向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认知层面,掌握新闻要素,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报道的事实信息中分析鉴别文字背后所隐藏的信息,区分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辨析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力图将学生提升为理性而具有评判意识的阅读者,使学生通过认知层面的知识性学习,逐步过渡到审美层次的感知。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度研读,一方面了解到纳粹杀人无数的残酷罪行,一方面感受到正义和平终将战胜邪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

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对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样的文章,就是要点燃学生心中对丧失人性的憎恨,对和平美好的珍惜,对善良人性的向往。厌恶丑恶和欣赏美好都是丰富的审美体验。个体生命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丰富的体验。体验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还是一种生命成长的历程。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同样也是由认知走向审美的过程。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新闻认知审美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