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民
从北京西站北广场进入车站大厅,当您一上二楼,就能看到第二母婴候车室,在候车室进口的南侧伫立着一块醒目的提示牌——036候车室(老幼病残孕)。
她是“036”
20世纪70年代,在北京北站有一名客运服务员李淑珍。她以一颗真心、一片热诚为全国各地南来北往的旅客热心服务、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旅客的认可和赞誉。“036”是她的胸牌号。因此“036”号码也开始在旅客中传赞。
1996年年初,北京西站建成投入使用。1998年,第二代“036”客运服务员、北京市劳动模范——宋敏娟,由北京北站来到北京西站工作。她带来了“036”服务的好传统、好作风,使“036”精神在北京西站生根发芽,北京西站“036”候车室由此命名。自“036”第二代传承人宋敏娟之后,相继经历了第三代胡宗英、第四代王凤莲,如今第五代“036”传承人王琳娜接过了师傅王凤莲传来的接力棒,继续传承着“036”的精神。
“036”——老幼病残孕的温馨家园
1997年7月15日,北京西站“036”候车室正式成立,定位于服务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客运甲班一楼大厅组的职工整建制编入其中,成为“036”爱心候车室的中坚力量。同时,车站领导又挑选了一批工作觉悟高、政治素质强、服务态度好、对乘客有爱心、能展示首都青年风貌的年轻职工,补充到这个先进班组中。车站团委又适时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文明岗位体系,形成了一套具有北京西站特色的服务模式。班组向广大旅客作出庄严承诺:“有困难找036 !”从此诞生了“036”人“诚心待客、热心服务、真心助人、实心爱岗”的四心精神。2004年5月,“036”爱心候车室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北京西站平日里客流量16万人次,春运最高峰达到25.7万人次。“036”的工作人员24小时接送轮椅130趟、200人次,高峰时接送轮椅达150趟、230人次左右。每人每天平均走10公里左右的路程。“036”候车室共有48人,分为四个班,每班12人,分布在各个工作岗位。进站口绿色通道、车站大厅、电动扶梯旁都有“036”人的身影。她们实行的是全方位、一条龙式服务。每个班轮椅接送的服务人员,也就只有两三个人,工作强度很大。即便如此,她们仍然热心地为乘客服务,真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幼病残孕旅客。
2011年7月的一天,“036”候车室客运员李伟正在服务台值岗,忽然听到电台通知,有一位行动不便的旅客赶火车,还有七八分钟,他乘坐的列车就要发车了。为了节省时间,李伟直接推上轮椅奔二楼大厅跑去,走近一看,这位旅客的大腿齐根儿截肢,他正用双手扶地满头大汗地向前爬。他的身上污迹斑斑,浑身散发着刺鼻的臭味儿,其他旅客见了都绕着走。见此情景李伟没有丝毫犹豫,大步向前抱起这位旅客,放在轮椅上,冲他微笑着说:“您放心,咱们一准儿能赶上。”他说完话推起轮椅向站台跑去,这位旅客的車厢在站台最东头,从直升电梯下到站台后还要跑200多米。等李伟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把旅客抱上车,与列车员交接完后,开车铃声已响起,这位旅客扒在车窗看到李伟向他挥手微笑,感动得热泪盈眶,周围旅客也是赞不绝口。
与死神赛跑的“036”人
2018年1月22日18:35,“036”候车室丁班工作人员接到通知:G666次列车4车厢有一名出生13天的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从石家庄来北京治病。必须使用电动制氧机才能维持生命,家属已经联系好了救护车,求助工作人员在5分钟之内帮助他们把婴儿从列车护送到停在广场上的救护车上。一旦断氧5分钟以上,婴儿将会有生命危险。接到通知后,值班主任李宏伟立即确认列车到达站台和到达时间,以及4车厢的位置。并迅速布置人员负责接救护车以及引导患儿。时间为21:31,列车晚点17分。总服务台值班站长韩晶提前和救护车司机取得了联系,确认了救护车到达位置。21:20,客运组长王琳娜提前到达北京西站北广场等候接应救护车。值班主任李宏伟、副主任张硕、苏士强在16站台等待G666列车的到达。21:48列车进站,此时救护车还没到达西站。王琳娜不断通过手机与救护车司机联系,21:50救护车到达北京西站北广场。苏士强与王琳娜互用对讲机确认各自所在位置,制氧机断电后,李宏伟帮助引导疏散旅客,苏士强抱着制氧机,张硕带着医务人员和抱着的婴儿边跑边疏导前面的行人,一路上为患儿开通了一条与生命赛跑的绿色通道。最终,他们不到3分钟就安全将患儿护送上了救护车。给孩子供上氧气的那一刻,所有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虽然路程不远,但肩负的是维护生命的重任。看到孩子微微睁开的眼睛,大家的紧张神情也换作了笑容,“036”人衷心希望这个孩子能健康成长。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每一代的“036”传承人都是心有一团火、心中有乘客。如今“036”的接力棒传到第五代传承人王琳娜手中。作为新一代“036”的代表,王琳娜深知,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已经在这里工作12年了。她深知“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这个道理。在“036”爱心候车室里,她不仅是领导,更是员工。“036”爱心候车室的工作强度大,相对于2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32岁的王琳娜已经算年岁大的员工了,精力、体力都比不上年轻人。可她仍然以身作则,重活、累活抢着干,她每天要接送20多趟轮椅,一趟少则10分钟、多则三四十分钟。每天工作下来都十分劳累,但她咬牙坚持下来。“多年来我能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持为乘客热心服务,是因为工作中遇到的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这件事使我更加认识到‘036服务的意义和光荣。”
那是王琳娜到北京西站“036”候车室工作后赶上的第一个春运,由于春运客流量大幅增加,需要照顾和服务的重点旅客比平时多了一倍。每名“036”客运服务员都加班加点,经常每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那一回,王琳娜在用轮椅送当天最后一名重点旅客上车时,这名旅客用不礼貌的语言抱怨她走得太慢,送得晚了,没有服务好。送完旅客后,她回到“036”爱心候车室委屈地哭了。回想自己一天的工作,从早晨8点直到现在,没停下过。送得晚是因为前面还有发车时间更早的旅客需要送上车,走得慢是因为自己确实太累了、太困了,没有力气了。为什么旅客不能理解呢?
王凤莲师傅知道此事之后,主动找她谈心。王师傅从她在为旅客服务中的亲身经历讲起,帮她分析问题、疏导情绪。王师傅说:“快过年了,旅客着急回家,心里本来就急。特别是行动不便的旅客,更是希望能早点儿上车,心里才觉得踏实。我们应该理解、体谅旅客的心情。”王凤莲接着说:“你的这种情况,我以前也遇到过,也和你有相似的想法。但我们越是忙、越是累,就越说明有更多的重点旅客需要服务,越要求我们不能有动摇和松懈,始终用最好的服务帮助他们。”王凤莲师傅的话语很好地诠释了“036”爱心候车室精神,这话使王琳娜受益匪浅。
如今,“036”精神已经传承了五代。这五代传承人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第一代“036”的创始人李淑珍和第二代传承人宋敏娟、第三代传承人胡宗英都荣获了北京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第四代传承人王凤莲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第五代传承人王琳娜更是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挂在了胸前。“036”爱心候车室这个优秀的集体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张珍贵的奖状凝聚着几代“036”员工辛勤的劳动汗水。让我借用“036”第五代传承人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036”永远在路上,让“036”旗帜在北京西客站、在祖国首都北京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