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
坐落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一个承载了诸多历史记忆的地方。历史已然过去,而今圆明园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一堆历经岁月洗礼的残门斜柱,似乎在诉说着那段让人不能忘却的历史。
我是一个十分宅的人,虽然向往北京的诸多美景,但自己一个人总是懒得四处游玩,以至于来北京快要两年的时间,我还没有去过这个世界闻名的园林。赶着北京闷热的时节,正好父亲来北京看望我,想着清代的皇帝都在圆明园避暑,我俩一拍即合,决定到圆明园去避避暑。
我们从家出发,正好有公交直达圆明园,在去的路上看着车窗外两旁的景色,不禁感慨圆明园所在的位置可谓人杰地灵。附近就是清华、北大、北航、北林等著名的一流高等学府。与之遥相呼应的还有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因海淀这一带园林众多,植被覆盖率高,一下车我闻着空气里的味道都与市内不一样,一股沁人心脾的青草香扑鼻而来。深深地吸一口,我和父亲一对视,同时脱口而出“爽”!
我们从圆明园南门进入,正准备排队买票的时候,看见入口处有一处写着一卡通通行处,原来圆明园是可以刷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进入的,父亲还和我说:“北京真是带给市民越来越便捷的生活体验。”
有些东西放到纸面上其实并没有多么深刻的感受,就像没到圆明园之前,我光从字面上看圆明园占地5200余亩,并没有深刻的体验,但这次亲自走了一趟,才对这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萌生出了深深的敬佩之情。我和父亲从上午逛到下午,才仅仅逛了圆明园三园中的两个园子——绮春园和长春园,全园最大的圆明园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并没有逛到。
来到圆明园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当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的西洋楼遗址,所以我们的游览路线也就是奔着西洋楼去了。从新宫门进园后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绮春园,这里处于整个园子的东南方位。往前走便是月牙河,河上有一座横跨两边的汉白玉石桥,过桥后是一座规模略小于新宫门的穿堂门殿,进入后是一座开阔的宫殿。此殿在嘉庆朝前称为“勤政殿”,道光时改为“迎晖殿”,外檐挂着道光帝御书“迎晖殿”三字匾额。迎晖殿以北是后殿,面阔七楹,挂有嘉庆帝御书“中和堂”三字匾额。中和堂与迎晖殿的东西两侧有长廊相连,自道光朝以后,迎晖殿成为皇太后接受众臣及嫔妃朝贺的地方。
出了殿门继续往里走我越发感觉到,继承了中国3000多年优秀造园传统的圆明园是多么吸引人,仅仅走了40多分钟的路程,我就已经看到了大约有十几个大小不同的湖泊和岛屿,既有纵横蜿蜒的山峦,又有曲折回环的水系,每一眼看去都給人以惊奇之感。走得累了在湖边的长椅上坐坐,看着湖面上成片的莲花、看着眼前成片的绿色、望着远处无边的美景,仿佛把一切烦恼都抛在了脑后,闭上眼睛,这一刻的心情无比舒畅。
沿着湖边一直走,我们来到了三园交界处,这里是个三岔路口,分别通往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时,这里也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展览处所在的位置。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最早是圆明园喷池塘中“水力钟”的喷头,“水力钟”的全称叫作“十二生肖报时喷泉”。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呈“八”字形,罗列在喷池塘两旁的人身石台上。每个动物便是一个喷泉组织,每到一个时辰,响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由于古时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恰好是24小时。
大家一定都知道当年被英法联军掠夺到海外的兽首,最近几年多次出现在拍卖会上都拍出了不菲的价格。上亿元的拍卖价格,给这流失海外的国宝又添上一抹色彩。我一直就在好奇,这十二兽首除了是国宝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拍出上亿元的高价?这次在展厅我找到了答案。
修建圆明园的时候正处于清王朝的盛世时期,不管是造园工艺还是手工艺均处于顶峰时期,圆明园十二兽首所用的材料是铜,但并非普通的铜,而是工匠专门为宫廷所炼制的合金铜。这种铜含有诸多贵重金属。所呈现的色彩深厚,内蕴精光,历经风雨都不会锈蚀,堪称一绝。
十二兽首的铜像虽为报时所用,但工艺却毫不逊色任何精致小巧的手工艺品。铜像上动物的绒毛等细小之处都清爽传神,鼻子、眼睛、耳朵等重点部位及颈部的褶皱都十分逼真。
感受完十二生肖兽首的魅力,我们就前往今天来这里的重头戏——最著名的西洋楼遗址。西洋楼景区位于长春园最北边,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整个园林充满西式气息。著名景观有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10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总占地面积约7公顷。
在西洋楼遗址中最为壮观的就是大水法,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图片中看到的门洞样式的建筑。大水法原先是一处喷泉,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它的整体造型类似于石龛,样子比较像门洞。门洞下方有一头大型的狮子在喷水,有7层之多。正前方还有一椭圆形喷水池,池中有一只梅花鹿,从鹿角的地方可以喷出8道水。两侧还有10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这也就叫作“猎狗逐鹿”。
据说当喷水池中所有的喷泉全部开放的时候,巨大的声音可以传到数里之外,声音宏大无比。相传皇帝想要与身边的人讲话都需要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就可以想象得到了。
除了大水法,整个西洋楼遗址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有黄花阵,黄花阵的建造是仿照欧洲迷宫而建。整个方阵为南北向的长方形,阵中心为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阵墙总长1600余延长米,墙高约1.2米,因为镶字雕花青砖墙面,所以也被叫作万花阵。
每年到了中秋节的时候,皇帝都会坐在花园迷宫中央的亭子里,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从迷宫入口进去,谁先到达亭子,就可以得到赏赐,所以这里又称“黄花阵”或“黄花灯”。现存我们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照原貌重新修建而成的。
这些壮美的景观也是后人根据书籍记载而得出,而如今我们看到的也就只剩些残垣断壁。但就是这些残缺不全的废墟也依稀可以看到这些建筑曾经的辉煌。一路走过,看着这些被毁坏后残存的遗址,我尤能感受到圆明园当时的盛况。
整个圆明园在清王朝150余年的不断建设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占地规模、杰出的建造技艺、多样的建筑景观、丰富的文化收藏、博大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集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被称作“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一天的游览我既感受到了圆明园中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感受到了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既看到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又感受到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的魅力。这时候我就想起了一句话“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我觉得用它来形容圆明园是最合适不过了。
将近5个小时的游览中,我并没有完全感受完这座世界园林史上的顶峰之作全部的魅力。圆明园的故事不仅讲述着一座皇家园林的前世今生,更诉说着落后就要挨打的社会法则。
在北京的你,有机会一定要去感受一下这座世界闻名的园林真正的魅力。
(编辑·刘颖)
5149847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