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达央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 江苏常州 21316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呈现开放、多元、自主的特点,学习资源走向多样化、数字化、便捷化。以“微博”为代表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微资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微课程、微视频等[1]。目前,微课正在教育领域迅速发展,其学习形式适应当前主流社会群体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的需求,并可广泛应用于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等教学过程中。研究发现,传统微课教学视频单向传播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反馈的达成,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设计互动微课视频是促进微课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研究发现,在以往基于视频媒体的在线教学平台中,过多的媒体种类资源应用并未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反而降低了学习者注意力的稳定性,而以时间短、容量小、内容精、媒体单一为特点的微课视频学习资源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2]。微课视频播放时间虽短,但它的整合度很高,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知识内容。
传统视频媒体自身具有封闭性与单向性特点,很难与课程教学中所需的其他要素(如问答、考核等)进行深度融合。学习者通过基于传统视频设计的微课进行学习时,必须在学习平台的其他模块间跳转切换学习,学习效率低。
由于目前在文献中还没有对微课互动视频有明确界定,基于微课教学特点,结合媒体交互特性,微课互动视频可表述为基于网络学习环境,选择某学科、某个或某些适合视频媒介表现的知识点教学内容,利用技术手段给微视频增加交互功能,实现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相互作用和相关操作的视频。微课互动视频的设计以适应网络环境为前提,可以面向基础通识性课程或专业课程。互动视频的设计模型以ADDIE通用教学模型为原型。学习者在完成一段视频的学习后,可直接在无需切换学习模块的形态下,通过输入设备(鼠标、键盘、触摸屏、手写笔等)对视频中的学习内容(如测试题)进行互动操作,实现微课教学内容的达成度检测,以提升微课学习的效果[3]。
微课互动视频的设计要依据教学规范和学习规律,根据ADDIE通用教学设计模型,首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教学要素展开分析。流程设计前不仅要基于教学目标选择适合交互式设计的教学内容,还要分析教学对象前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对教学内容内部的知识点结构顺序进行设计和安排,考虑两者之间建构关系。最后,利用分析结果明确互动视频的互动内容、互动形式和流程走向。微课互动视频的设计流程可用图1来表示:
图1 互动视频常规设计流程
图1中所展示的互动视频的设计流程仅针对某一段视频,在实际的微课视频中,可以添加多个检测点(交互点),测试难度根据学习内容由浅入深设计。流程中知识点测试的方法有两种:画内测试法和画外测试法。画内测试法是指根据视频播放的图片序列添加测试题,测试完成后,视频才能继续播放。画外测试法,是指通过热区链接跳转形式添加测试题,测试完成后,有两种结果:其一是返回原视频;其二是不返回原视频。目前画外测试法主要用于课程完整的评价测试或阶段测试,对于学习中间过程的知识点测试则主要采用画内测试法。
目前微课互动视频实现的工具和方法有很多,常见的软件有Adobe Captivate、FLASH、Camtasia Studio、Storyline等。不同软件在视频互动功能的实现方式上各有不同,本文利用Camtasia Studio 8实现互动视频制作。Camtasia视频编辑软件在微课开发的工具中使用较为普遍,但很多仅停留在使用它的屏幕录像功能,而软件自带的强大有用的交互功能却很少被研究与应用。
Camtasia提供的交互视频制作思路是基于已完成录制的视频片段,在其中给拟定的一个或多个时间点添加交互设置,当视频播放到该时间点时,视频暂停,弹出测试问题,学习者完成测试交互操作后,视频继续播放,同时教师能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基于Camtasia软件可以设计的视频互动类型有两种:一是画内互动;二是画外互动。
1)画内互动。画内互动功能实现的思路是利用Camtasia的Quizzing功能,通过插入测试点的方式来实现视频互动功能,属于顺序播放。实现方法为拖动时间线上的播放头到需要添加测试题的时间点,然后启动Quizzing问题设置功能。用户根据教学需求可自由设定添加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判断题四种类型。目前Camtasia 8版本的软件已支持对视频片段的一个或多个时间点添加不同种类型测试题,且支持向学习者反馈正确答案,支持向教师指定的email邮箱发送学习者的答题情况。
2)画外互动。画外互动功能主要是针对较为复杂的教学测试而设计,测试类型更为多样化。画外测试互动视频有内部跳转测试链接和外部跳转测试链接两种。内部跳转测试链接功能不同于画内测试的顺序播放,而是可以实现在视频片段的任意时段帧间跳转。内部跳转测试链接功能常用于小知识点学习的阶段性测试。外部跳转测试链接功能是指测试脱离视频片段本身,类似于打开一个新的测试文件,该功能常用于微视频学习结束后的总结性或综合性评价检测。如图2。
图2 画外互动原理图
研究将微课互动视频应用于计算机基础通识课程教学中,检验视频学习效果。选取其中两个班为实验对象,分别以传统微课视频(实验1班)和互动微课视频(实验2班)开展实验教学。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实验历时1个月,先后学习3个单元的知识,把所有测试数据录入SPSS中,使用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认知负荷和学习满意度三个维度。
经实验发现,在教学中应用互动视频进行学习的实验2班可以快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应用传统视频进行学习的实验1班出现漏看、跳看或只播不看的现象。从学习成绩来看,实验1班的平均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实验2班。从两个实验班对于视频课程教学的满意度来看,实验2班对互动视频兴趣度较高,实验1班则出现部分排斥现象,说明对传统视频教学满意度较差。从掌握同等知识内容和能力层次的花费时间来看,实验2班整体耗时较低,学习速度比实验1班快,说明互动微课视频对学生的认知负荷较低,学习效果好。
微课互动视频属于微课视频制作的延伸与创新,其核心与传统微课视频的录制途径是相同的。对于学习者来说,互动操作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能有效避免传统视频学习中出现的空放现象。这种基于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建构,系统的即时学习反馈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效果的把握,使学习者能及时有效地调整学习步调。同时通过学习反馈,教师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