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eonatal infectious pneumonia,NIP)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患病率约占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30%。NIP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或出生后,主要由细菌、病毒、霉菌等病原体致病,产后NIP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上升、气促、三凹征象等症状。重症肺炎可出现严重缺氧、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围生期NIP患儿死亡率约5%~20%,占新生儿死因的10%~20%[1]。改善新生儿NIP的氧供系统是临床救治的关键环节,其中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e oxygen therapy,HFNC)是一种新型无创通气技术,目前广泛用于呼吸窘迫、慢性肺疾病、毛细支气管炎等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2]。NIP发病和患儿免疫系统发育不良紧密相关[3],免疫学干预如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有助于改善机体抗感染能力,对缓解NIP症状体征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免疫抑制的可能,安全性有待严谨评估。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本研究对100例NIP患儿分组治疗,旨在探讨HFNC联合IVIG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NIP患儿。纳入标准:严格按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4]中NIP相关标准确诊。排除标准:(1)患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2)对相关治疗不耐受者;(3)机体条件较差,如出现重度窒息、多器官功能衰竭等。NIP患儿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28 d,平均(16.7±5.1)d;出生体重2.5~3.4 kg,平均(3.1±0.3)kg;阴道分娩22例,剖宫产28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29 d,平均(16.5±4.9)d;出生体重2.4~3.4 kg,平均(3.0±0.4)kg;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29例。两组NIP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NIP患儿均给予保温、化痰、抗菌、限制液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HFNC通气治疗,相关参数:吸入氧浓度30%~40%,呼吸末正压5~7 cm H2O,流量6~8 L/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IVIG静脉注射治疗,注射剂量200~400 mg·kg-1·d-1,初始输注速度0.01~0.02 mL·kg-1·min-1,30 min后无异常可加速至0.03~0.04 mg·kg-1·min-1,输注时间2~4 h/次,1次/d,连续3 d。治疗期间密切观察NIP患儿症状体征情况,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及相关免疫学指标IgG及亚类IgG1、IgG2、IgG3、IgG4表达;治疗7 d后结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影像检查判定疗效。显效:咳嗽、发绀、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且保持稳定,X线检查未见胸部阴影;有效:NIP症状体征有显著改善,影像检查显示胸部阴影基本消失;无效: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NIP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继续加重,X线检查可见胸部阴影。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治疗安全性。
两组患儿治疗前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O2均提高,PaCO2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PaCO2较对照组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PaO2、PaCO2指标比较
*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IgG及亚类IgG1、IgG2、IgG3、IgG4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IgG、IgG2、IgG4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G及亚类比较
*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P<0.05(χ2=4.000),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整体较为平稳,出现少量轻度不良反应症状。其中,对照组有2例鼻损伤,3例有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率10.00%(5/50);观察组出现1例鼻损伤和2例恶心呕吐者,不良反应率6.00%(3/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4,P>0.05)。
NIP的高发原因多和新生儿呼吸系统结构发育欠充分、自身免疫调节功能低下等有关。由于NIP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病情进展快,容易进展为重症肺炎和引起相关严重并发症。一项某地区2006~2015年住院新生儿病因及死亡分析报告[5]显示NIP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诊疗NIP意义重大。祛痰、抗感染是治疗NIP的常规手段,加上无创通气技术(如HFNC)的发展和辅助应用,取得积极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施治的经典方案[6]。但报道[7]指出NIP发病后,病原体感染能启动患儿自身免疫系统,但自身免疫对抗机制尚不健全,抗原抗体结合过程中可能造成自身免疫损伤,进一步降低免疫功能。基础抗菌抗感染和HFNC辅助治疗虽然较好控制病情,但远期疗效可能并不令人满意,因此临床治疗NIP采取必要的免疫学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和HFNC通气辅助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后PaO2均提高,PaCO2均下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通气不仅具有同传统正压通气治疗相同的增加氧浓度作用,而且能纠正NIP患儿体内的缺氧状态,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对毛细支气管炎、呼吸窘迫及慢性肺疾病等应用效果较好[8]。有报道[9]指出HFNC能对通气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减少NIP患儿呼吸道黏膜热量和水分散失,对呼吸道通畅和减轻发绀、气促、三凹征等效果显著。观察组联合IVIG静脉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治疗后血清IgG、IgG2、IgG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文献报道[10]相吻合。IgG是新生儿体液免疫的重要成分,但新生儿阶段免疫系统无法合成IgG,血清IgG低水平导致新生儿感染各类病原体的机率增加[11]。IVIG提取于健康人血清或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由人体淋巴B细胞合成,其中IgG含量≥90%,富含人体血液中多种抗体,具有识别、清除抗原和调节免疫反应的生物学功能[12]。有报道[13]指出IVIG富含多种特异性抗体,能和NIP病原体(细菌、病毒等)产生中和作用,提高血清IgG及其亚类的含量表达,对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和抗感染能力显著,对缩短NIP新生儿发热、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也十分有利。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84%),也充分说明了HFNC通气联合IVIG静注治疗的显著优势。两组治疗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仅出现少量鼻损伤、胃肠道反应等轻微症状,说明联合IVIG静注治疗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值得肯定。
本研究不足点体现在:(1)研究样本量偏少;(2)NIP具有易复发的特点,缺乏对远期疗效的随访评估;(3)IVIG的最佳剂量有待优化,比如:根据NIP患儿不同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IVIG剂量方案。以上不足将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
总之,HFNC联合IVIG治疗NIP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优化治疗NIP的参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