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永顺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老师出示小猴摘桃的情境图,随即出示例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1.题中的条件有哪些?问题呢?2.“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表示什么意思?3.这里的两个问题应怎样解决?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用列式和填表两种方式解决。在安排自主学习、同桌两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叫两个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如图1)
图1
此时任同学迫不及待地上台指着图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里的第一步非常重要,30+5=35(个)一定要算对,因为后面的算式都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这4个算式第一个加数分别是 30、35、40、45,是 5个 5个地增加的,第二个加数都是5,和也是5个5个地增加的。”李同学马上说道。紧接着又有学生说:“老师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这4个算式……”老师预感到学生讨论的注意力好像都集中在这4个算式上,明显偏离了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轨道”,于是果断地说:“你们能够找到这样的规律很了不起。但是你们在以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没有?”
生:我们应弄清楚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
生:可以从条件出发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填表解决,找出答案。
思考: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历一个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不会提问到会提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授课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培养他们。学生的思维变得狭窄、提问的方向快要走偏的时候,教师主动出击加以引导至关重要。在保护自尊、激发提问意识的基础上,老师及时的追问把学生的问题引导到教学的“正道”上来,以达到以学定教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