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声音

2018-09-03 08:41孙铭雪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社会文化

孙铭雪

摘 要: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是中国当代音乐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却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音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文章以书评的形式,阐述了《通俗音乐美学》一书的概况及阅读价值。伴随着当代大众文化的强势发展,通俗音乐文化有跃居大众文化之巅的趋势。

关键词:通俗音乐 社会文化 当代流行音乐 欣赏主体

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我一直认为所谓通俗音乐,只是指当下星光璀璨的乐坛。而就在前不久,李老师赠予我一本她的亲笔著作——《通俗音乐美学》,我这才明了通俗音乐那广阔天地赋予我们的深远意义。

介绍这本书之前,我认为很有必要向读者介绍一下《通俗音乐美学》的作者,也就是我的恩师,我不想用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来描述她,只想告诉身边的朋友们,她是一位智者,就像一坛陈年老酒,在我没有沾染过人世风霜时,是无法品尝出她优雅醇厚的口感的。虽然她没有正式的教过我什么课程,也并非我的硕导,但她给了我许多力量,给了我诸多人生路上的道理与方向;是她,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社会栋梁之才;是她,让我学会了钻研,让我多次站在梦想的舞台上找到自己,她对于我来说影响是深远的。她就是李冰,一个蕙质兰心、博学多才、典雅端庄的女子。

李冰老师出生于1978年1月,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艺术学硕士。现任我院院党总支副书记、音乐美学学科教师、中国人生美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管一个学院的学生工作,还要不断地钻研学术,当真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榜样。李冰老师曾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并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次荣获省级先进个人称号,并多次赴美国、日本、台湾、澳门等地开展学术交流。《通俗音乐美学》这本书汇集了她多年的心血和汗水,预祝此书能与广大读者产生精神共鸣。

此书共280千字,275页,参考文献131篇,由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内容共七章,远至音乐起源及类别分析、通俗音乐美学范畴、音乐形态分析、近至接受心理分析、审美感受、传播及通俗音乐产业的发展无所不包,音乐家美学家们可以在此书中进行高度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学生学者可以在书中大量汲取营养,业余人士也能从中发现通俗音乐的博大与宽柔,而我喜欢《通俗音乐美学》,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音乐信念。

音乐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在历史的长河中,音乐艺术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劳动人民的劳动与生活。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音乐艺术作品,它们支撑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正如本书第一章所说,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大众音乐生活中颇具影响力的音乐形式,并且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人们在忙碌之后的闲暇时光大都选择倾听流行音乐来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心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愉悦,这也恰恰成为人民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原因之一。同时,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社会交流和对话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并已经成为不少人心中不可磨灭的成长印记。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是中国当代音乐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却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音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一个在当代引起许多争论的中国音乐当代历史生活现象,因此需要中国音乐史学工作者将它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

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样,通俗音乐只是一种载体,承载着当代社会中的各种思潮。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歌,每一代青少年都有为之迷狂、为之倾倒的旋律和偶像。写到这里,不得不说书中提到的邓丽君,虽然我是一个90后,但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对邓丽君倒是别有一番情谊。

1967年5月在中视公司主持《每日一星》节目,被誉为“最年轻的天才女歌星”。后又被评为香港最受欢迎的十大歌星之一。1974年在日本录制推出第二张唱片《空港》,获日本歌坛最高荣誉奖——年度红白歌唱大赛冠军奖,并获年度最佳新人歌星奖。1980年获得第一节金钟奖最佳女歌手奖等。从1975年9月10日发行首张专辑至1985年8月19日退出歌坛,台湾金马公司、日本宝丽多、香港宝丽金共录制发行了邓丽君的三十二张专辑,其中较大影响的有:《岛国情歌》一至八輯,包括《再见!我的爱人》、《丝丝小雨》、《香港之夜》、《小城故事》等;还有《在水一方》、《甜蜜蜜》、《漫步人生路》(粤语)、《独上西楼》等等。1991年底邓丽君又出版了一张国语新曲加精选专辑《莫忘今宵》。邓丽君以演唱甜美温柔,舞台形象活泼多姿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60年代中到80年代港台流行歌曲的代表人物。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气喘病发作在泰国清迈去世,她的各类纪念专辑在各地销量榜上均取得佳绩。

时光流逝,昔日的翩翩少年逐渐成长为中年壮年,而那些陪伴着他们度过那脚趾着梦想希望和苦闷彷徨的青春年华的歌会伴随其终生,永远在他们的心中回响。《通俗音乐美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父辈们的青春年华,让我敬畏历史、感叹时光,铭记经典。

《通俗音乐美学》高度体现了四个基本特点:人类性、综合性、超前性和实践性。

人类性是指此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实践哲学为基础,始终关注人类发展的前途,把音乐存在和发展和人类生产实践相联系,在研究通俗音乐审美规律的同时,从整体上把握通俗音乐与人类存在的关系及其价值意义。

综合性是指广泛汲取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寻求理论构建的结合点、突破点,使通俗音乐美学研究摆脱单一学科的狭窄视野,具有宏观审视的气势。

超前性是指具有关注未来的意识,具有追求人类长远目标实现的责任感。

实践性是指理论的研究不仅与音乐实践相关,并且还与作为人类本质结构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有着密切联系,其理论对于美育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在阅读此书之前,我对欣赏主体的概念理解的非常浅薄,可再细细品味之后,尤其是阅读完第四章和第五章,我才明白,要使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欣赏主体,必须具备以下方面的条件:

第一,必须具备对作品身心感受的能力。

第二,必须具备欣赏音乐的综合素养,培养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第三,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

读完此书,受益匪浅。通俗音乐的瀚海是无际的,我们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去摘取那一朵朵艳丽的艺术奇葩,希望通过专家学者的努力,能为我国通俗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同时也热切期望广大音乐爱好者,能够通过本书而更加热爱通俗音乐,并从通俗音乐艺术中得到高尚的陶冶和美好的享受。最后,我想借用《通俗音乐美学》书中笔者的一段文字,来阐述自己对通俗音乐的美好愿景。

通俗音乐作为当今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核心之一,是最重要的大众审美文化现象之一,也是我们认识社会、探寻社会心理的重要场域。纵观历史,横跨世界,通俗音乐皆是与民生同在,与社会同行。它既是社会文化心理内涵的外显,也是族群时代精神之重要导向,更是人性自我抚慰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当代大众文化的强势发展,通俗音乐文化有跃居大众文化之巅的趋势。正如美国人评论他们国家的流行音乐一样:“它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给美国乃至世界带来了一场文化革命,它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是任何社会及文化研者都不容忽视的。”理查德·罗杰斯说:“一首歌就是它的时代的声音。”书籍作者坚信:对于通俗音乐美学的深入研究必将推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前进!

这就是《通俗音乐美学》,好书《通俗音乐美学》,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通俗音乐美的慧眼。通俗音乐唱给我的,是始终在心中跳动的火焰,是耳根的宽慰之音,是漫漫人生路上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于潤洋《音乐美学史学论文》,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1

[2] 克列姆辽夫(俄)《音乐美学问题概论》,吴启元 虞承中 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 明言《新时期大众流行音乐的文化属性探析》,载《中国音乐学》1995年第6期。

[4] 汪毓和、黄礼仪、蒲方《通俗音乐漫画》第1页,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5] 李传华《通俗音乐美学探析——兼谈通俗音乐发展趋势》,载《中国音乐学》2001年第2期。

[6] 彼得·曼纽尔《非西方世界流行音乐研究析论》,载《中国音乐学》199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社会文化
欧美电影创作中的认知主义
缅甸汉语教育的社会文化因素浅析
广告语中的社会文化
论广场舞对社区、村镇居民的重要性
关于 “机械复制”的思考
六曜与日本文化
网络流行语“颜值”的语言学解读
法国社会文化对现代政治制度变迁的影响及其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启示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图里翻译规范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