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婷
思考力是以思维发展为核心,着眼于学生基本思维素养形成的一种思维能力。思考力也是当今时代每一个人所应必备的技能,而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小学生提高思考力是关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应该抓住小学阶段小学生的特点,在教育中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各种途径,引起他们的探究欲,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发散,对学习进行挑战,同时,我们也应该在教学中,适当增强孩子们抗挫折的能力,还有持久性,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利用好奇心,吸引孩子思考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奇心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的源泉,在小学阶段,因为孩子们的认知有限,所以好奇心很强,思维能力比较活跃,但是处在不稳定的态势,注意力时常不能集中,自控能力也比较差,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孩子们的各种好奇心,在课堂上抓住孩子们的兴奋点,引导他们走进课堂,注意力集中在课上,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探究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有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思维的惰性,孩子们也不例外,而思维惰性对思维的发展能产生很大的障碍,只有想办法消除思维惰性,才能让思维得到有效发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想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克服思维惰性,培养发散思维。
三、增加挑战性,培养思维发散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教条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吸收知识情况,适时变通教学方法和变通知识内容,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才能激发学生在变通中,增加挑战性,诱导他们在放弃已知思维方法,寻求新的思维途径,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挑战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习知识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有层次、有坡度,逐层而上的拓展式训练,增加孩子们对学习的挑战,让孩子们在挑战中,延伸思维的广阔性,启迪思维,开拓对问题的解题思路,针对相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训练孩子们的发散思维,不断探索解题的各种方法,通过多层次的渐进式拓展训练,让孩子们举一反三,增加思维的广阔度,让思维得到有效发散。
四、抗挫折教育,改变思维方式提高能力
小学阶段,是思维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键时期。根据调查显示,小学生五六年级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开始占主导地位,所以,在小学阶段,实施抗挫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适度的有的放矢的抗挫折教育,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但在教育中,要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差异,理解其行为的特征,把握他们的心里,根据不同的特点,精准把握脉搏,对症下药。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数学学习方面优秀的学生,可以适当在他们所学的基础上,提高知识的难度,让他们在学中挑战自我,有的时候这样的难度可能让他们产生挫折,在挫折中,教师适当引导,能够使其在受挫折中得到磨炼,思维得到成长发展,对问题的思考力得到提高。对于一些自信心和学习把握度较差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中,适度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探索和战胜挫折的勇气。利用抗挫折教育,让学生们意识,理想的美好,而实现理想却是曲折不容易的,鼓励他们战胜困难,不畏挫折,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坚持持久性,是养成思维好习惯的关键
习惯在于养成,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所以需要持久性,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样需要持久性。这种持久性不止在于学生,同样也适用于老师。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养成思维习惯和提高思考力,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有持久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在课堂上,要持之以恒,寻求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对学生们进行学习教育和引导,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坚持一直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只有双方共同的坚持,养成持久性,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对生活中的事物的思考力。
六、培养效能感,培养学生自我强化养成思维习惯提高思考力
社会学家班杜拉认为:“效能期待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不止是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决定努力的程度和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即,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越强,却倾向与更大程度的努力。”这种知觉到的效能期待,就是自我效能感。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效能感也同样存在,而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孩子们努力的程度和面对困难的忍耐力。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是教育的关键,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思维习惯提高思考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探究效能感的培养,笔者认为,无非是内外两种,一种是外部强化,培养学生的效能感。所谓的外部强化,就是通过教学,教师用适当的方法去激励学生,讓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自我效能感。比如在课堂分组学习上,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出其不意的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等等,会让学生感受到自信,从而激起努力学习向新目标迈进的信心,进而产生自我效能感。而另一方面是内部强化,也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强化,这种自我强化培养自我效能感,笔者认为要比外部强化更重要。有一个打破鸡蛋的故事说的就是这种道理。故事说,如果把人比作一个鸡蛋,你是愿意从外部被打开还是从内部打开,从外部打开,可能就是一个鸡蛋,而从内部自己打开,那就是一只小鸡破蛋而出,同样是打开,但结果和内涵不同。培养自我效能感也一样,自我强化往往比外部强化更重要。
小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会对成长中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而如何能养成小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灵活机变认知时代,用独特的视角看问题,解难题,跟得上时代,让我们培养的人不落伍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