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验教学应根据儿童特点

2018-09-03 03:49郑娟
神州·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儿童

郑娟

摘要:“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不理解;让我做,我就领悟了。”这句名言突出了“做”的重要性,深刻地揭示了“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

教师在设计组织一次实验教学时,要确立正确的实验教学方向和实验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与智能发展趋向。

关键词:实验;儿童;心理特征;认知规律;智能发展趋向

新课程小学自然科学和各地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中都有不少的实验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如:溶解实验;摆动快慢实验;研究水的压力与深度关系实验;物体从不同高度的斜面上下滑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足以令学生“神往”。

实验教学是指以让学生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实验的过程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和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侧重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后一部分是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逐渐深入地发现实验现象演变过程中的具体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包含的事物变化的某种规律,并总结归纳,从而学到新的知识。这一部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得到思维的延伸。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需要经历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具体的感知到在大脑里形成表象,再由具体的表象到用语言对规律进行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组织一次实验教学时,要确立正确的实验教学方向和实验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与智能发展趋向。

1、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流程。儿童的思维活动是有序的。成功组织一次实验要講究处理不同变化条件与变化顺序,这有利于学生进行有序地、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教材中对于实验开展的顺序通常都作了较为合理的安排。如“摆的秘密”实验中,分三步走:第一步,在摆的重量、摆线的长短都不改变的前提下,研究每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第二步,当摆线长短相同,摆线下拴着的物体轻重不同时,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第三步,改变摆线长短让学生进行摆动快慢是否相同的研究。实验中,若没有前面一步所获得的知识作为基础,就无法很好地进行后面的实验步骤。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合理安排实验中各个环节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

2、合理降低实验难度。小学实验教学大多数属于对比性实验教学,其中的可变化的条件较多,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语言把握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在教学中对实验的可变化条件不加限制,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复杂的、实验设计之外的不同现象,这样会影响到学生寻找实验中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适当控制实验条件的变化,适当降低实验过程的难度,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尽可能让学生从简化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中发现某种变化的规律。

3、教会学生“怎样做”和“为什么做”。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有些学生因实验条理混乱而造成屡屡失败的情况,这是因儿童思维的无序性和跳跃性而制约,教师应引起重视,否则学生会在一次次失败中丧失对实验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实验过程中不但知道怎样做,而且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的道理,这对于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自行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大有好处。

4、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工具,也是思维活动的体现之一。在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具体地描述出实验现象及变化过程,并进一步地要求学生具体叙述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和经过思索而得出的结论,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正确的实验教学方式的选择也是组织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最为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为目的的。因此在实验教学前,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设备的条件进行具体的、不同的教学方式的选择。实验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根据实验的操作者不同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对比实验和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2.根据实验中对质与量要求可分为定性对比实验和定量对比实验。定性对比实验主要是研究过程变化与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而定量对比实验则是通过实验分步获得具体数值来对比总结出某种规律。如“摆的秘密”。

3.按实验的研究方法又可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先通过组织实验观察活动,然后分析实验中产生现象的某些差异,帮助学生自行探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因果关系,形成某种结论,发现某种规律。这种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实验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验证性实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有关结论、规律。也可以针对学生所提出的种种猜想或假设通过对比实验予以验证。事实上在自然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对前人所探索出的结果予以验证的,通过摸拟重现前人探索的经历,验证某些已有结论,使学生掌握某些探索自然事物的方法。

设计性实验是根据实验内容和目的,让学生自己设计和操作。教师可以提示对某种实验条件变化加以限制或不加限制,让各个实验小组分别自行设计和操作,自行探究实验所产生的结果及原因,然后再组织各小组进行互相对比,进一步找出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得出结论。设计性实验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实验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对儿童智能的发展大有裨益。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不理解;让我做,我就领悟了。”这句名言突出了“做”的重要性,深刻地揭示了“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我们需要作出各种努力来让实验来成为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的阵地,成为展示他们探究活动成果的舞台,成为学生发明创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邵瑞珍 著《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3]沛西·能著《教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猜你喜欢
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儿童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留守儿童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