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伟
摘要:葫芦烙画艺术由来已久,工匠皆可为之,而形象神似,则为艺术创造。在葫芦上做出赏心悦目的图案,不外乎人物、花鸟、山水、吉祥图这几种。无论采用哪种制作方法,我们尽量都要在葫芦上做出“画”来,而不是简單的“花”。我们的葫芦烙画创作者要争取成为艺术家,而不是工匠,只有朝这个方向努力,才能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葫芦烙画艺术才能更好的发展,本文笔者从葫芦的种类及样式考源,以及葫芦烙画的工艺创作特点展开说明,结合自己学习创作中的经验,对葫芦烙画的创新传承及发展略作见解。
关键词:葫芦烙画;工艺特点;传承创新
一、葫芦的种类及样式考源,
早在近一万年前,葫芦就在中华民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长繁衍,遍布大江南北。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葫芦皮和葫芦籽;在马家浜文化的浙江罗家角遗址、良渚文化的浙江杭州水田反遗址等处也有所发现;在黄河流域的河南裴李岗,距今约七八千年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土了葫芦皮。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我们的祖先对葫芦的利用是很早的,其一度成为生活必需品。葫芦因其蜜封、身轻、能随水漂流的特点,浩瀚的海洋可以把它带到世界各处,让它在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古人对葫芦的称呼也是各式各样,首先与葫芦的品种有关,同是在《诗经》中,就有好几种说法,比如说“鞠有叶苦”,又“甘翰累之",很可能就是对不同葫芦品种的真实描述,意思是说称为“鞠”的葫芦叶子是苦的,而称为"瓠”的葫芦味道则是甜的,有可食和不可食之分,宋代陆佃《裨雅》认为:“长而瘦上日瓠,短颈大腹日匏”,“似匏而圆日壶”,其明确指出辄、匏、壶是葫芦的三个品种,故名称亦有不同。在植物学上,葫芦类植物属一个科,即葫芦科。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葫芦科下面又分约 100个属,850余种,我们常见的品种有:瓢葫芦、亚腰葫芦、扁圆葫芦、长柄葫芦、弧子、兰州小葫芦、鹤颈葫芦、疙瘩葫芦等等。
二、葫芦烙画的工艺特点
烙画工艺即火画,又称火绘,俗称“烫花”或“烙画”,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工艺类别,最初是在木质器物上烫出种种花纹图案,后来被艺人移植到葫芦上,出现了烙画葫芦。皮色较淡的新葫芦,可以使烙痕的浓淡变化得以充分显现,如果葫芦皮色为深褐色,烙痕就难以显现。火画葫芦出现于清代,自彼迄今,操此业者不乏其人,创造出不少火画葫芦作品。质地坚厚,金色灿然,上面的火画田园人物图更令人惊叹不已,艺人在方寸之间,用极细的火针精心绘制出山水、田园、人物、茅舍、树木、篱笆,构画出一幅幅美丽而宁静的生活图案,笔法细致入微,意境深远,技巧高超。在葫芦烙画的创作过程中,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勤、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烙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使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板画,因此烙画葫芦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能实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葫芦烙画的创作过程中,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必须做到“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先前的烙画工艺是先将火针比较尖细,区分开来,即使很精细的地方也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来,并且能够产生一种工笔画的精致效果;不过,这样的工艺缺点也很明显,在创作过程中,烟雾缭绕,易熏到创作者的眼睛,影响其视线,更甚者会泪流满面,使其无法继续创作。现代葫芦烙画的创作者大都已不再使用这种工艺,而是改用电烙铁作画。采用这种创作方法不仅操作起来更为简便,而且也不再饱受烟熏火燎之苦,电烙铁的瓦数不同,烫出的花纹有浓淡之别。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可调温的电烙铁用起来就更方便了。
葫芦烙画工艺并不难,只要不断练习,就会有所长进,重要的是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任何烙画大家其作品绝非仅仅表现其高超的画技,作品更多的是体现了他们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审美感受。
三、葫芦烙画雕刻的创新与传承
通过前往山西省四个地级市,太原、晋中、长治和晋城,以及山西省工艺美术馆、九个寺院和三个大师工作室的参观学习,我以佛教和道教雕刻塑像、彩绘图案为主,历时45天,设计并制作出这套作品。作品以一个大亚腰葫芦和一个中号亚腰葫芦,还有 18个手捻葫芦为原料,大亚腰葫芦65cm×028cm,正面是观音,左右下角是四大护法金刚,背面上面护法韦驮,下面是书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面蔓腕和长脖下吊18个手捻小葫芦,用面人技艺捏制18罗汉放在经过过镂空处理的小葫芦里,大葫芦通过线条烙制、雕熨、皱擦、彩绘、镂空雕刻、浅浮雕等手法把这次所学习的佛教感悟都融入在了设计制作大葫芦和18个小葫芦里面。
这次还学习了道教“二十八星宿”,为了不把道教和佛教混在一起,我又用一个中号亚腰葫芦,设计烙制、雕、刮和彩绘手法于一体,把二十八星宿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这个葫芦上,为了体现有不同的观念,最后把大小葫芦用藤蔓连接起来,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这就是该作品设计、制作完成的整个过程。
四、葫芦的颜色技法
葫芦套色烙画是我带着徒弟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研究成功,由此开创了葫芦套色烙画的先河,葫芦套色烙画的特点是颜色浸染到葫芦里2-3微米,永不掉色,且不覆盖葫芦的表面色彩,让观者看了非常自然舒服,好像是葫芦天然长出来的。其的加工过程如下:1、立秋后开始踩集各色花也和绿叶,一定数量后用沙布包在一起挤压,后经过过滤填加防腐剂待用;2、在烙运之前把想要上色的部位用最锋利的刀刃刮去表面0.5-1微米,把采集的天然色戴上皮手套反复揉搓几遍,直到颜色跟所要达到的颜色一样为止,在运色时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必须前一个部位上色后经过低温慰烫、压熨方能把颜色慰的深、慰的匀,经过低温熨烫后,作品的表面光滑、颜色更加鲜艳,看起来舒服自然,之后把所需要上色的部位进行处理,白色是最难处理的,为了让作品形象逼真,经过多年实践摸索,我采取雕刻的一种方法去加工,通过薄意的手法把白色的部位进行薄意刮制,再用橄榄油进行擦亮,一幅完美的作品就完成了。
在葫芦艺术的创作方面,我走的路子和别人不同,我将个人的创意构思与葫芦自身的形态特征及天然瑕疵完美结合,“以瑕取意、依形造势”,力求做到自然的境界。打破传统构图法则,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之融会贯通,根据作品需要,将烙画、彩绘、雕刻等多种技法灵活运用其中,创作出既传统又现代、并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作品,收到可业内和收藏爱好者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