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汪莉莉
建筑行业作为劳动力密集行业,管理好施工人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既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又能促进工程顺利进行,缩短施工周期和减少成本投入,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一直以来,建筑施工现场往往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施工人员流动较为频繁。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很多施工人员未经安全培训就上岗,一方面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另一方面也对施工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隐患。此外,工资发放监管也一直是劳务管理头疼的一个问题,施工现场人员众多、流动性大,缺少能够有效监管工资发放到位的工具手段,从而造成施工人员讨薪难、维权难等现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改革建筑劳务用工制度,开展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做好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组织起草《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按照征求意见稿要求,凡是我国境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建筑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作业的建筑工人应经过基本安全培训,并在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上登记。
我国建筑行业在劳务管理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较晚,目前还大量保持传统的纸质作业模式来记录工人花名册、考勤数据、工资发放数据,不仅仅影响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无法保障实际数据的准确性。此外,建筑行业准入门槛低,工人流动性大,工作较为危险,大量农民工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这对于工程建设存在安全隐患,不仅是对工程质量而言,对于建筑工人自身在面临突发状况也缺乏必要的应对措施。同时,半农半工的从业队伍现状也导致其流动性巨大,传统方式无法对其从业经历、技能水平、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得企业劳务管理还处于粗放式、传统式的管理为主。
近年来,国家在行业用工安全方面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农民工工资保障不断强化,劳务用工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得企业在劳务管理方面开始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投入。特别是大数据、BIM、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施工现场深度融合,让建筑工地变得更加智慧。例如,通过在现场应用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完成工人信息采集、考勤数据采集,能够实现对人员进出作业区域的有效管控;通过业务平台记录工人基本信息、从业经历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工资发放记录、奖惩记录等信息,可以建立工人职业资格信息、社保信息等,并逐步形成企业用工大数据,推进劳务管理改革。
同时,随着移动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移动应用已经开始替代传统的作业方式,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也能够解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诉求。施工项目现场对移动应用的诉求更为迫切,在工人登记、查验、数据实时查看等各种环节中,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施工人员实名制管理的有效落地。
以广州地铁新线金峰站为例,金峰站位于开创大道和科祥路的交叉路口,车站为标准的地下2层车站。车站西北方向为万科站,东北方向为保利林语山庄等高档住宅小区。东南方向为香雪制药厂房,西南方向为江苏扬子江药业厂房。车站总长204.8米,标准段宽18.8米,站台为10米有柱岛式站台,主体结构建筑面积为8157.5平方米,出入口及风道、风亭等建筑面积4139.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296.8平方米。
在施工人员管控方面,利用派工单去约定每天现场的准入施工人员名单,并自动推送至工地现场的门禁系统,通过系统保证仅当天有作业安排的人员才能进入工地,将作业人员在施工现场不可控的安全风险因素尽量减少。
该项目使用了一套以派工单为核心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施工单位根据审批过的周计划创建派工单,将施工任务以派工单形式创建出来,派工单中包含进入车站作业的人员、设备/材料、工序指引、安全隐患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等。在施工人员管控方面,利用派工单约定每天现场的准入施工人员名单,并自动推送至工地现场的门禁系统,通过系统保证仅当天有作业安排的人员才能进入工地。
参建项目的相关作业人员统一建立了“平安卡”并参加安全培训。“平安卡”由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统一颁发,用于记录建筑工人上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相关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身份证号码、家庭或亲属联系电话等)和安全生产教育等情况。工地派送工人到培训平安卡管理办公室指定的7所培训学校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考核不合格人员将被强制培训并重新参加考核(区属工程由各区属安监站负责)。在广东范围内,所有建筑行业企业只能聘用持有“平安卡”的建筑工人,工人必须凭借“平安卡”方可进入工地上岗工作。
在智慧人员管理系统中输入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电子签名、施工人员信息,创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并创建对应的施工标段、监理标段之后(此处需要配置施工标段和监理标段对应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单位管理员帐号会被提供给相关单位的系统负责人进行使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获取单位管理员帐号后,可登录系统,导入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信息,为施工人员配置专业,编制施工班组并上传施工人员资质文件,待安全监理工程师审核。
系统管理人员负责对符合准入资格的施工人员进行清册建立。施工人员资质文件一般包括身份证、平安卡、上岗证(含特种作业证),由系统管理人员按一定标准统一扫描并上传至系统中。
通过派工单的精细化质量安全管理,金峰站按照派工单颗粒度要求编制了以“天”为单位的进度计划,按部就班有序推进。每张派工单包含一天的计划工作任务量,通过系统填报、审核,符合要求的计划才会被派工单选择。每张派工单包含了符合上岗的施工人员、经检验合格的设备材料,施工区域以及标准工序指引等内容。当天被派工单选择的施工人员,其信息将被推送到门禁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车站的门禁系统进入作业区域施工。
以车站派工单流程为例,操作流程如下:首先,施工单位各专业施工员在施工前一天创建派工单,选择施工班组和施工人员,选择需要使用的设备、材料及数量,填写工序指引及注意事项,签名,提交给对应专业的监理工程师;第二步,监理单位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登录系统,对施工员当天提交的派工单进行确认,经过监理确认后,施工人员的信息将推送给门禁系统,派工单生效;第三步,施工员在派工单确认后次日组织施工队按单施工,施工完成后,施工员填写当天的完成情况,包括实际开始、结束时间,完成量,生成施工日志等,对于该项任务的下一步操作,需要施工员进行选择;第四步,专业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员填写完成情况后,当天对完成情况进行审核确认,同时生成监理日志;最后,每天的派工单任务完成情况需要填报反馈到BIM系统,对未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发出预警。系统从派工单中提取实际进度数据,并与计划进度比较,分析工期延误情况,同时定量分析任务完成的质量以及数量,建立对工程质量安全的及时跟踪反馈制度。
该项目中采用的基于派工单的施工过程信息管理是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传统工单有很大不同。派工单不仅规范施工单位的工作内容,对监理单位的日常行为同时也加以约束,以监理方主导的施工管理是对传统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在该项目试点过程中,派工单达到260多张,通过派工单的精细化质量安全管理,金峰站按照派工单颗粒度要求编制了以“天”为单位的进度计划。
项目通过智慧人员管理系统对施工方案以及工艺流程进行“彩排预演”,提前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提前控制上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提高施工效益。同时,利用系统对工单派出的前置条件自动检查、判断,包括施工人员上岗资质条件、设备材料到货状态等,例如没有受过三级安全教育的工人是无法被派工单选择的,从作业层进行精细化管控以保证施工人员、安装的设备材料都是合格的,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此外,项目团队利用派工单的完工情况确认实现了进度计划的闭环反馈管理,既是上一项工作的结果,也是下一个环节的入口。例如,系统对需要在工程实体完成后同时提交预归档验收资料的派工单发出提醒,规范施工和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档案资料的预归档。这样从管理上约束和规范了工程档案资料的及时性、完成性和真实性,也为打造优质精品工程提供了借鉴参考。
将派工单与门禁系统关联,最大限度地实现施工人员准入安全管理。通过施工组织优化管理方式,在保证关键工期节点的前提下,降低多专业施工工序之间的相互影响。项目管理人员利用派工单将施工人员严格限制在约定的区段内,将“人”这种在施工现场最不可控的安全风险因素尽量降低,防止人员的随意流动而导致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