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明:道路客运30年嬗变的见证者

2018-09-03 02:48
运输经理世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交运客运行车

1985年取得大货车驾驶证,1986年进入交运集团(青岛)从事大货车驾驶,1989年转为长途客车驾驶,在长途客运岗位一直坚守到今日,先后服务过青岛至蓬莱、海阳、黄城、威海、文登、郯城、济南、南京、冠县等客运班线,累计行驶里程达300万公里以上……

这位拥有着30余年驾驶经验的老师傅名叫孙其明,现为交运集团青岛东方客运公司的一名长途客车驾驶员。30年潮起潮落,30载沧桑巨变,这位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追随着改革开放而成熟的“60后”,如今已是两鬓微霜。在这个过程中,他见证了中国客运车辆的更迭、公路建设的腾飞以及客运服务质量的提升。

20世纪最后20年的道路运输景象

1967年出生的孙其明,1985年在山东省公路运输潍坊技工学校(现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学习汽车驾驶专业时,取得了大货车驾驶证,那一年他18岁。

1986年,孙其明手持一张报到证,踏进了青岛市公路运输总公司(交运集团前身)的大门,从此成了这里的一名专业驾驶员。服从公司安排的孙其明先在交运集团原集装箱汽车三队进行了3年的大货车驾驶的历练,随后考取大客车驾驶证,并进入交运集团原客运一分公司从事长途客车驾驶,这一干就是将近30年。

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长途客车驾驶时的景象,孙其明侃侃而谈。“刚到车队,我最早驾驶的是58座的黄河客车,后来是45座的扬州东风客车。那时的车型发动机是前置的,开起来的时候你能听到发动机在耳边嗡嗡地响。行驶速度也比较慢,平均时速在每小时40到50公里,跟现在城区公交的最高时速差不多。车窗、车门的玻璃并不是密封的,遇到路况不好时,常常会有灰尘钻进来。一趟长途跑下来,一定要下车好好洗把脸,因为脸上、鼻孔里都是灰尘。如果车的年岁久了,开起来还能听见玻璃的震动声。”

据孙其明讲述,那时候的车座位是一排一排的硬座,车座一排5个,中间只有一条过道,不少乘客几个小时坐下来,都会腰酸背痛的。“不过那时很少有人抱怨,毕竟在那个运力比较紧张的年代,能买上车票并按时到达目的地都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儿了!”孙其明笑着说。

背着大包小包,拼命挤上长途车,找到位置坐下,再冲送行的亲友挥一挥手。这是一代人的生活记忆。是啊!那时候的长途车,没有专门的行李舱,行李架上、过道里、腿上抱着的,都是行李。中途停车去趟卫生间,每一步都要找好下脚的地方才行。

车辆跑不快,除了车辆本身的限制以外,路况也是一大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迎来的第一个十年,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起步期。而在这之前,对青岛的大客驾驶员来说,多半是跑省道和国道的,甚至有的路段还是尚未硬化的土路。这些道路有几大特点—车道少而窄、道路多颠簸、交叉路口多。遇上风雪雨雾等特殊天气,跑起来就更慢了。

以青岛-郯城这条孙其明驾驶了多年的老线路为例,全程360公里的路程,那时大约要行驶8个小时。“每天早上7点发车,下午3、4点才能到达目的地。而现在,这条线路只需要4个小时左右即可跑完全程。”

1995年,青岛环胶州湾高速投入使用后,车速开始有了明显的提升。此时,正值20世纪90年代,省内乃至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不少线路都可以跑上平坦笔直的高速公路。

新世纪道路运输的全新面貌

2002年,孙其明被调整到交运集团原快车分公司,开上了全新沃尔沃客车,线路为青岛-济南。“这条线路当时是青岛交运最‘黄金’的线路啦!新购置的这批车辆,后置发动机,车厢的空间明显敞亮了许多,也更加安静。全密封的车厢再也飘不进灰尘,车里有独立卫生间、行李舱、安全带、空调、电视、饮用水,柔软舒适的座椅,而且每人一个专座,坐上长途车跟在家里一样舒服。”车辆在济青高速上可以达到100公里左右的时速,从海滨城市青岛经350多公里路程到达泉城济南,仅需4.5小时。

此后,孙其明还驾驶过青岛-南京等跨省线路。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从北方城市直达南方城市,免去了换乘的周折。

现在,孙其明驾驶着青岛-冠县的大金龙客车,每两天往返一次。单程530公里,7个小时的路程,孙其明早就轻车熟路。车上的每一个部件、路上的每一个转弯、旅客的每一次需求,他都了如指掌、轻松应对。

不断提升的客运服务质量

每天早上发车前,孙其明总是提前来到岗位,对车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好的行车习惯和服务水平,是在30年里逐渐养成的。每天早上发车前,孙其明总是提前来到岗位,对车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机油、冷却液、刹车、转向等全部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行车中,他谨慎、安全、节能驾驶;收车后,他围着车辆转上一圈,决不让车辆带着故障过夜,认真清理车厢内外的卫生,为来日的服务做好准备……30年,日复一日地工作,孙其明的安全行驶里程超过3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5圈以上。期间,他从未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从未接到过一个服务质量投诉,在安全和投诉上实现了两个“零”,是青岛市客运安全行车的“状元”,在山东省也是屈指可数。他因此获得交运集团“金牌安全驾驶标兵”“金奖安全驾驶员标兵”“劳动模范”“交运工匠”以及连续4年获得青岛市“红飘带星级客运汽车驾驶员”等荣誉称号。

谈到改革开放以来道路客运的变化,孙其明认为,除了路况、车况等硬件设施的提升,更多的是人的变化、人的素质的提升。

首先是驾驶员素质的提升,这来自于公司不断强化的服务质量管理。“尤其是1995年,交运集团发起了‘情满旅途联手大行动’,从那时起,公司对原有的服务标准进行了细化,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流程,从发车前的站位、帮助旅客提拿行李、叮嘱旅客系好安全带,到行车中的安全驾驶、热情服务,到收车后嘱咐旅客带好随身物品……公司也加大对我们的不定期检查和考核力度,服务质量自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人的变化,还体现在旅客素质的提升上。“以前旅客上车后争抢座位、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现象很常见,而现在,这种情况都很少发生,这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民素质的提升。作为一线服务人员,这一点我的感触很深。”

此外,孙其明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行车经”,那就是他用30年的行车经验提炼出来的“三字安全要诀”,即:慢,小心驾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超速,保持安全行车距离;礼,礼让三分,礼让三先,不争不抢,仔细观察,安全行车是大事,要练就一颗宽容的心,保持礼让的良好心态;勤,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按规定项目检查车辆,做好例行保养,不开带病车上路。

一名驾驶员优秀与否,需要经受数十年的实践考验;一项国家决策的深远影响,流逝的时间会给出答案。改革开放的号角似乎还响彻在耳边,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个30年、40年会是什么样呢?路况会更好、车辆会更优,新一代的驾驶员已经在接力,一起朝着一个更加崭新的中国而迈进。

猜你喜欢
交运客运行车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宁波城乡客运变革催生新商机
雾霾天行车安全
夜间行车技巧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营收与净利润均两位数下滑 德新交运IPO仍要加码主业
新能源客车助力传统交运企业转型
交运·长江三峡8号游轮开启首航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