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形式:厘定不同类型古诗教学基点的抓手

2018-09-01 06:51张海云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8期
关键词:言语形式

张海云

[摘 要] 不同类型的古诗,学习基点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本文探讨采用不同的策略,引领学生在想象、体悟和运用的实践中提升核心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古诗词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诵读联想;拓展补充;统整实践;言语形式

小学语文学习古诗词并不是要让学生学写古体诗,运用文绉绉的语言来说话写文,而是要借助古典诗词选取典型景物、意象和人物活动来展现主旨的写作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古诗主要有描绘风景类、叙事典故类、言志寓理类等不同类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古诗,从其独特的言语形式中选择不同的学习价值点,采用不同的策略,引领学生在想象、体悟和运用的语言实践中促进核心能力的发展。

一、紧扣景物特点,在诵读联想中再现美景画面

描绘风景的古典诗词在小学古诗中占据有半数的比例。这类古诗词的最大特点在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真正做到了“诗画合一”,表達不着痕迹,读来浑然天成。教师教学就应该充分借助诵读体悟的方式,将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作为这一类古诗的教学的言语形式落脚点。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诗人正是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从太阳照耀下的“香炉峰”入手,以“遥看”的视角,借助极具想象力的一个“挂”字,妙用一个动态性的“飞”字,夸张性地运用“三千尺”,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站立在诗人“远望”的角度,圈画出诗歌中诗人实实在在描写的事物,如“香炉”“紫烟”“瀑布”“飞流直下”等,引领学生想象紫烟升腾后笼罩下的香炉,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状态?学生结合图片、视频资源的观察后进行想象,促进学生认知向诗歌内核不断逼近。

风景类诗歌的文字凝练而优美,诗歌的意境充盈,学生在想象中进行感知体悟,从而为语言的积累和画面的描述提供训练的渠道。

二、聚焦异常之举,在拓展补充中体味人事情怀

由于古诗体裁的限制,叙事类的诗歌不可能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人物的言谈举止进行全面的描写,而是借助典型的细节和人物最为传神的动作加以体现。正是这些与平常言行相异的举动,才能将诗人的豪放潇洒、悲喜情怀充分地展现出来。

如《池上》是一首语言浅近、形象鲜明的五言绝句,通过小娃一系列的动作,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象特点。一个小孩子,有条不紊地撑船、采莲,就足以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了,更何况这位“小娃”动作如此熟练,既“撑”又“藏”,最为关键的在于“偷采”,为原本就充满生趣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极富情趣的气质。教师可以紧扣这一特质,对“小娃”的动作进行具体地分解,从而在言语细节的补充过程中深化感知孩童形象的活泼淘气、天真幼稚。

三、揣摩物象隐喻,在统整实践中感悟人生哲理

言志寓理类的诗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并不算高,但进入高年级之后,这类古诗词对于丰富学生的作文表达手法、引领学生理性思维,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将提炼这类诗歌物象以及探寻物象背后的“隐喻”作为言语形式教学的价值点,从而在逐层感知的过程中洞察诗歌所指的“人生志向”和诗句中自然渗透出来的人生哲理。

如在教学《墨梅》一文中,教师就可以用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将教学的着力点聚焦在借梅自喻上,感受诗人是怎样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人生志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性诵读,感知整首诗歌的大意,并深入感知墨梅自身的特点;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借助多元资料,揣摩王冕其人:小说《少年王冕》中王冕“孝敬母亲、自强不息”的君子形象;网络收集的王冕生平资料,感受其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特点;最后,教师引领学生调整自身的理性思维,深入对比墨梅与王冕在特点上的共性特点,从而意识到作者正是想借助墨梅淡雅幽香来表达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傲骨和情操。

教师正是从这一类文本在言语表达上的独特之处出发,引领学生穿越诗歌语言的表层,让学生在联系、对比、统整的思维下,形成了“梅即是人,人即是梅”的感悟。

总而言之,古诗词作为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无论是其内在,还是其外形,都显得博大精深。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歌对于夯实学生语言能力、提升传统文化的鉴赏素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借助诵读、形象、补充、统整等方式,引领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实践,在不断积累经典性诗词语言中,汲取语言营养,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德斌.基于言语形式学习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11).

[2]王惠良.谈古诗言语形式的文化意蕴[J].语文学刊,2015(3).

猜你喜欢
言语形式
“言语形式”为核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