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华
自新课标施行并不断向纵深推进以来,在“大语文教育观”的积极引领下,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积极开展“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教学活动,既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学习视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又有利于不断增强课程教学的广深度,从而为推动教学相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以初中语文来说,如何开展丰富多元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呢?
一、以情境创设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
“教于表象入手,学于直觉感知。”这是情境化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语文教师善于借助生动形象的情景来涵养学生的学习心境,引导他们在感知与体悟中更好地与文本、作者进行联系、沟通和交流,能够从中攫取事半功倍的教书育人效果。比如,《社戏》这一小说,文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月夜美景及其童真童趣的生活气息。对一群少年“偷豆、煮豆”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更能激发人们的真情回忆和无限神往。为了有效唤醒学生的灵动情感,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一方面借助多媒体演绎相应的视听画面,并以简洁性语言介绍江浙风土人情;一方面引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打开快乐回忆的大门,回味那刚刚逝去的“豆香”般童真童趣。通过如此这般的情境濡染,不仅让学生置身于身临其境的生活化学习氛围,而且激发了他们与“我”同乐的阅读期待心理。
二、以角色体验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
“从根本上来说,每一位学生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就初中学龄而言,正处于心智发育的第一活跃期,他们的理解力、表现力和创新力都急速地丰富起来。正因为如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努力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为例。这篇小说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讽刺色彩,而且富含极其丰富的黑色幽默元素,即使在如此进步的今天,现实生活的味道依然很浓。有鉴于此,笔者在课文教学结束后,组织并引导学生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自主开展角色体验实践活动:有的以教材为蓝本开展话剧表演,有的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创作并演绎了现代版“变色龙”话剧,有的借助于动漫形式加大了喜剧幽默成分。
三、以自主探究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确立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关系,这就为各类课程开展自主性教学作出了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的有效支撑,“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活动中不断地发展自己、弘扬个性。
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为例。在一次教学研讨观摩课上,学生们经过“个体研读、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形式,从中“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芸芸众美”:有些人通过“晨兴”和“月归”,发现了作者的勤劳美;有些人通过“体累心不累”和“衣沾不足惜”,发现了文章的情感美;有人通过“月夜归耕”图,发现了作者所说的“田园风光”美;有人通过“草盛豆苗稀”,发现了作者是个劳动门外汉,却有着自娱自乐的幸福感……所有这些,赢得了观摩现场的阵阵掌声。
四、以资源开发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本着“深入教材、超越教材”的指导思想,在坚持以“典型例子”为主要依据的前提下,善于链接丰富多
元的生活元素,认真发掘并充分利用课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为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营养”元素。还是在上文教学观摩课中,当有人通过“草盛豆苗稀”发现作者“算不得合格农夫”的时候,引发了当堂的热议和质疑——“既然不善劳作,为什么要得不偿失呢?”经过师生的共同梳理、总结和提炼,最终达成了如下共识:因为作者实在不愿“混迹官场”才“挂冠离职”,来到这“世外桃源”并非只是为了“耕种”,而是追求“归隐后的清净和闲适”。我们应以“旁观者”的积极性眼光来对待这一切。这种不期而遇的生成性资源,是多么地难得而又珍贵啊!
五、以学用结合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借助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有经验,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用结合”教学活动,既有利于深化学生的综合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
以《两小儿辩日》为例。在教学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就文中的“其人其事”写一写学习心得。有人从“两小儿”身上,学得了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有人还得到了“遇事要全面、客观、辩证”的实际体会,否则就会陷入“自以为是、有失偏颇”的泥淖;有人從孔子身上,学得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精神和科学态度;还有人从两小儿讽刺孔子一事中,切实地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的人生感悟,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特点。
总之,语文教学与生活元素之间是紧密联系、无可分割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生活元素既是语文教学的“必需品”,又是无可替代的“营养品”,我们应为生活化教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飞达路初级中学(2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