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霞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平时写作,学生心头纵然有万千思绪,可下笔时却是只言片语。因此,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遣词造句,还应该注重对写作中材料的组织运用能力。本文仅以《湖心亭看雪》为例,探讨如何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湖心亭看雪》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张岱的代表作,全文虽不足160字,但文短意丰,景中叙事,事中有情,情景相融,幽远脱俗,对我们写作有着极高的指导作用。
1.注重词汇的运用
《湖心亭看雪》中量词的选择独具匠心,使文章富有立体感和张力。如“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巧妙地描绘出了雪后西湖惟妙惟肖的景象,将稀松平常的景物以这种方式凸显,并巧妙地将人物与这些景色相提并论,而且一个小似一个,视线由远而近,小而见微,勾勒出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顿时使微不足道的量词散发出艺术的光芒,使整篇文章蓬荜生辉,成为散文中的经典。
2.注重生活实际,抓住景物的特征
《湖心亭看雪》采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用线条描绘出不加色彩的画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句话从总体形象着笔,叠用三个“与”字,写物写云写山写水,一气呵成,而“一白”强调了雪后夜色中天地相连,浑如一体,苍茫一片,显示了天地的阔大,加上湖上影子,又让人感觉到天地之间人物之渺小,宛如中国山水画一般,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呈现出人与自然特有的艺术画面。
3.写景叙事,情致深长
与唐诗宋词相比,此篇文章平实叙述,但融入了诸多的情感,文字极为精练,韵味无穷。以“强饮三大白”为例,一个“强”字,表达了作者本不会饮酒,但因偶遇知己,兴致极高,难以自禁,相见恨晚,不得不喝。作者虽然没有运用表达感情的词句,但在叙事中处处显真情,将作者独自赏雪的落寞,意外遇知音的喜悦,分别时的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文,虽然篇幅较少,但意境悠远,用词精练,巧妙地运用量词,抓住景物的特征,将写景、叙事、抒情相融合,对初中语文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存在无从下笔,对素材组织能力很差等问题,原本寓意深刻的题材,但由于缺乏深厚的遣词造句的基础,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如白开水般平淡无味。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借鉴和学习张岱的写作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会感受生活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产物,表达真情实感,文章才能感人,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生活中处处有文章,通过观察生活,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
例如,针对一些新闻热点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引导和鼓励学生写一二百字的点评,以学生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或者以某一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并让他们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想;为学生展示一幅图画,让学生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想象不同的画面,学会用自己的笔尖记录下来。从生活中取材,关注内心的感受,通过日常的点滴积累与历练,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从而才有可能达到信手拈来、随心成文的写作目的。
2.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通过阅读,学生分析和揣摩文章中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欣赏作者对字、词的锤炼与精选,借鉴和学习其中的技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鼓励学生阅读,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字句进行分析揣摩,学会抓住主题句,总结概括文章主旨,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表达中心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同时在课堂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朗读,如果遇到精彩的句子、段落,可以要求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增强学生的语感。
3.挖掘语文教材内容
《湖心亭看雪》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洋溢着诗的意趣,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以此文为例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教学,是一种提高学生对词汇、语句运用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仿写是一种体现语言运用水平的训练形式,仿写的要求和标准几乎涉及语言运用的所有要求。例如,语言是否规范、简洁、叙述是否连贯、用词是否得体等,在练习仿写时,教师应当重点考察学生对精彩字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和应用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针对学生的进步应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东城开明中学(2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