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向保守主义和本地主义转向只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才开始的?究竟是哪些美国人投票选出了特朗普?作者历时三年游历了故土美国及周边,发现了一个在种族、阶层、教育、地理上充满了区隔和断裂的美国:财富在迅速增加,但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拉大;传统的信念已经消逝,而新的信念仅仅处于萌芽状态。撕裂的隐患已然埋下。
作者:[美]罗伯特·D.卡普兰 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3月
作者托尼·朱特,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关注时代,奥威尔终身成就奖得主。本书是作者的最后一本文集,由其遗孀珍妮弗·霍曼斯整理出版。事实改变之后——即冷战结束,中东危机加重,伊拉克战争、“9·11”事件爆发,世界有了新的秩序,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而各种重大事件都与美国紧密相连,由此作者针对事实及美国的评论深入、锐利,又给人启发。
作者:[美]托尼·朱特 出版: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本书作者之一彭慕兰在中文版序中写到,在大英博物馆非洲馆,他看到来自埃塞俄比亚基督教堂的一件圣坛服装,年代大约为1700年,衣服的面料是中国的丝绸,由来自也门的犹太织工制作。这件有意思的展品充分说明了“贸易打造世界”这个主题。全球化进程不是只有欧美国家参与,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也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属功劳,拉美、东亚、巴西、印度、中国,都曾为人类现代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
作者:[美]彭慕兰 史蒂文·托皮克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本书作者是研究法国抵抗运动史和美国文明史的历史学家。书以“9·11”事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美国战争思想和军事文化对其政治、外交、社会的渗透和深刻影响。美国并不酷爱战争,但需要战争。过去的20年,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接连打了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作者提醒我们,未来的美国,终将是一个军事国家,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之心。
作者:[法]托马·拉比诺 出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本书描写在英国托管时期巴勒斯坦重建过程中,三位不同文化背景与信仰的建筑师参与建造耶路撒冷新城的往事。脾气暴躁的天才、德国犹太建筑师埃里希·门德尔松,刚从纳粹手下逃离欧洲,奥斯汀·哈里森是英国托管政府的首席建筑师,这位爱自由的公务员,必须在托管地暴力频发的空气里工作,还有一个神秘的阿拉伯建筑师斯派罗·霍利斯,他们如何克服巨大的压力和阻碍,完成自己的规划?他们心中又曾经构想过一座怎样的耶路撒冷?这是一段瑰丽动人的历史。
作者:[美]阿迪娜·霍夫曼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自西方哲学概念被引进中国之后,思想就日渐被划归到一个脱离生活的领域中去,甚至居于后者之上,被视为更有价值的存在,但思想与生活真的可以一分为二而论吗?其实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反过来生活也是思想的一种方式。两个应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两个应该像风一样不停地来回往复。所以,作者关怀的是思想的生活性与生活的思想性。
作者:王汎森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3月
五年前,作者起笔写《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今天我们又见到了《沈从文的前半生1902-1948》,对后半生有了相对充分的了解之后,回头再看前半生,会见新的气象,会有新的理解。书中作者巧妙地引用了沈从文留下的大量文字资料,使我们读到的是沈从文自己的表述,而不是作者语言的改编重述,更显真切、准确。封面速写是沈从文1930年11月5日晚上画在写给王际真信中的。
作者:张新颖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8年2月
这是一个非虚构类作品的好时代,写小说却很难。本书即是一位小说家的非虚构类作品。她是豫北农村一位普通的母亲,他是从河南煤矿走出去的著名作家。当得知辛苦操劳一生的母亲病倒入院,身为作家的儿子赶赴病床前守护,与母亲亲密接触一百多个日夜,点点滴滴的记录,写下了这部日记。平实、质朴的文字下,涌动着作家丰沛的情感波涛。
作者:刘庆邦 出版: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2月
英国皇家科学院的圣诞科学讲座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本书即是从圣诞科学讲座中精选出13场与宇宙时空有关的讲座编辑而成。第1场讲座《太阳、月亮以及那些行星》是1881年讲的,而第13场《如何在太空中生存》则是在2015年,《每日邮报》评价本书“像巧克力一样引人入胜,营养无限”,那么134年前的科学家与今天的科学家对宇宙的认知有多大差距?也一样令人好奇。
作者:[英]科林·斯图尔特 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人类在逐水而居的生活中,少不了凭水而照的习惯。后来有了镜子,镜子就在人类的文明发展中担任了照容颜正衣冠的重要角色,并被古人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历史文献中关于镜子的故事,更是数之不尽。本书选取14个关于古代铜镜的话题,从不同角度,对铜镜进行了研究,涉及铸造、使用、收藏、鉴赏和镜子历史中的人物。
作者:霍宏伟 出版: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