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教育渗透生命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2018-08-31 11:03亓娜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

摘 要:在殡葬教育中渗透生命文化教育,让殡葬学子正确看待死亡,认知生命的意义。本文从殡葬专业教育渗透生命文化的必要性入手,殡葬教育渗透生命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认为以生命文化为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生命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有效配合,是生命文化教育在殡葬教育中的渗透实践。

关键词:生命文化 殡葬教育 生命教育

以生命文化为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生命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有效配合,是生命文化教育在殡葬教育中的渗透实践,通过这些营造的生命文化环境,使殡葬学子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

一、殡葬专业教育渗透生命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殡葬学子的社会责任感

“感悟生命,珍爱生命”是殡葬教育的真谛,引导殡葬学子树立“珍爱每一个生命”的理念,培养殡葬学子的“逝者安息 生者慰藉”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文化教育,使殡葬学子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价值的认知,在以后的殡葬工作中能够做到热衷、执着和热爱,从而能够全身心的投到的工作中。

(二)有利于培养殡葬学子的生命道德观

开设生命文化系列课程,同时要在全部课程中挖掘生命文化内涵,将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外实践紧密结合,实现生命文化全面育人的功能。以生命文化为内涵的殡葬教育,不是单纯的以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为目标,而是要运用生命文化的激励作用,唤醒殡葬学子的生命热情,实现个性化培养,树立其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在今后的工作中本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提供温馨、优质的服务。

(三)有利于完善校园生命文化建设

从殡葬专业的生命文化教育入手,策划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的生命文化体验活动,邀请全校师生参与,逐步扩大成整个校园的生命文化教育,向全校学生传递生命文化理念,真正理解生命文化的核心,有助于培养全校学生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精神,完善校园生命文化的建设。

二、殡葬专业教育渗透生命文化的实施路径

(一)课堂内生命文化教育

1.反思生命,构建生命文化环境。殡葬教育实践中,让殡葬学子学会对生命的反思,理解人生的意义,学会礼赞、颂扬和崇敬生命。生命文化教育是指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追求以殡葬学子健康发展为根本的一种教育理念,是能给殡葬学子带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精彩课堂环境和学习活动。通过生命文化教育丰富高职殡葬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从事殡葬专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2.理解生命,改革殡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尤其是富有生命文化内涵的优质实习基地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专业认知和技能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推行适合殡葬专业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按照行业需求量身定制培养人才,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推动现代殡葬教育朝现代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认知生命,构建生命文化课程体系。创建以生命文化为基本内涵,以“人文殡葬、绿色殡葬、科技殡葬”为基本理念的生命文化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练、做”综合项目与单项项目结合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认识《生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它是与殡葬专业各门课程紧密相连的一门课程,在殡葬教育中应处处彰显生命的意义。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在殡葬教育的各门课程都应渗透生命文化教育,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精彩。

(二)课堂外生命教育

1.通过校园活动,增强生命文化体验。在生命文化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学生兼具学习者和生命文化体验者的双重身份。例如,定期举行“死亡体验”活动,模拟真实死亡环境,通过拍摄“遗像”、拟写遗书等活动,让学生反思生命,回望过往的人生。开设生命文化节、生命文化大讲堂,培养学生对生命文化的热爱,让生命文化潜移默化深入学生内心。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生命潜能。生命文化教育重视学生自身的生命感悟和体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实践性生命文化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能够真正让学生理解、关爱、珍惜生命,激发生命潜能。例如通过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做志愿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爱心的过程中感悟生命,从而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3.通过社团活动,培养生命互动。通过成立生命文化社团,开展与生命互动和生命对话的社团活动,使学生获得生命的互动和成长。生命文化社團是一个平等、团结、和谐共进的集体,学生在其中不仅仅是一个生命参与者,更是一个生命创造者。通过社团活动中,学生自己设定的生命小目标的不断完成,增强其生命自信心,为其带来生命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江文富.开展生命文化教育培养良医大爱情怀[J].中国高等教育,2016(1):48-50.

[2] 江文富.生命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黄建烽.试论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的高校生命文化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9):97.

[4] Giorgio A.Homo sacer:sovereign power and bare life[M]. 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作者简介:亓娜(1983.11-),女,汉族,辽宁沈阳,硕士,讲师,民政部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生命文化、生态殡葬经济和殡葬营销。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
论初中英语生命教育中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探究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