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8-08-31 11:03史陆星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移动终端混合式教学高职院校

史陆星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逐渐变革,越来越多的网络在线教学客户端发展壮大,针对于教学对象以及现有条件,逐渐形成了新形势下的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因此,本研究将以高职院校为例,以手机移动终端作为平台研究高职院校混合式学习的现状,探究其学习特点和设计原则,最后综合分析适合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的基于手机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移动终端 高职院校 混合式教学

一、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混合式学习是由美国学者率先提出的面对面、实时网络化学习、自定步调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既利用了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的优势,又有网络在线学习作为所学知识的拓展,因此能充分发挥教师启发式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引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自觉性及创造性。其中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是最基本、学生接受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但是缺乏创新,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手机学习客户端软件应运而生,也让每位学生的网络化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客户端充分利用了移动网络的便捷,利用手机客户端除了能够完成在线课程的学习,发送文字、图片、语言、视频等信息,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工具实现在线实时签到、选人、调查等,充分的和传统课堂融合,再加上手机在青年学生中普及率相当高,因此作为新时代网络教学平台备受教师重视。

二、手机移动终端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由经典混合式学习结合手机移动终端的新型混合式学习模式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其一,前端分析,这方面内容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内容,是要求教师要对混合式教学中涉及的多方面内容进行评估分析,只有对整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都有了清晰的了解,教学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其二,设计学习活动,这是在前端分析的基础上拓展学习内容,其中传统教学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教师课堂授课及学生讨论交流,手机终端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发布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资料及课后问题答疑。其三,学习资源的分配设计,在基本确定学习活动形式后要求对手机客户端的学习资源包括学习相关的文字资料、音频资料、图片资料及视频资料。其四,了解教学知识设计,这一方面内容既是正式授课前的最后准备内容,同时也是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一项内容,它要求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影响因素都有一个适当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能够正常进行。其五,实施教学并分析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疏漏并为下次教学做好铺垫。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应用的新型混合式学习模式基本包含以上内容,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由于手机移动终端的特殊性,使得借助手机终端实施的新型混合式学习具备了许多传统教学甚至是传统网络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首先,这种教学的成本是比较低廉 的,其从设计到管理都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只需要老师将学习资源整合好并通过前端网络平台发送出来。其次,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可以建立通知群,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并且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问题,老师也可以在空闲时间回复学生,不耽误彼此时间又完成师生之间的交流,可谓一举两得。但是手机终端教学存在诸多缺陷,如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不足或部分老师对手机终端APP的操作不够熟练等,但是使用手机移动终端教学优势突出,利大于弊。而基于手机移动终端混合式学习的特点,制定了相应教学设计原则:①目标导向原则,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有了目标才能够真正确定教学方向,根据所确定的方向,再按照手机移动终端新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步骤,逐步确定接下来的每一步。②主导、主体相结合的原则,这里的主导指的是在教学中占主导位置的教师,主体则是学生,在新型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要充分将教师与学生双方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将教学效果最大化。③整体性的原则,新型混合式教学虽然明确由传统教学与手机移动终端相结合,但二者却不能相互独立,而是要保持知识内容、结构等一致性,只有二者达到了整体性,才能够达到最终学习目标。

四、构建适合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的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新型混合式学习模式

1.课堂基础学习。在针对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的教学中,结合手机移动终端的新型混合式学习首先提出了拓展学习模式。它是将现实中的课堂作为基础学习平台,同时利用手机移动终端做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知识的拓展。通过实践,可以分析得出该模式的以下优点:首先是能够帮助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主体,满足个性化需求;其次是丰富了学习资源,每一位参与手机移动终端学习的学生都能够在这个平台学习并分享资源。通过拓展学习模式,能够激发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课堂后继提升。结合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的知识复杂和特殊性,提出了课前优先学习方式,该方式主要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状态,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制定个人的学习安排,适用于自我学习效率较高的学生。整个过程主要是先通过教师发布的有关学习资料在课前进行基础学习,再在课堂上解决知识点上的一些漏洞,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理解。课前优先学习方式是将基础课堂搬到正式课堂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反馈的信息,能够使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3.课堂能力拔高。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轨道交通专业特点,实践教学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必不可少,它着重强调学习者的对所学知识的转化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加强学习者之间的团结协作,促进相互交流。而该方式将交流的平台移到了手机移动终端上,老师针对所学知识点的能力目标,布置相关学习任务,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后通过录制小视频或者拍摄图片的方式分享操作实践过程,各小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參考文献:

[1] 王丽艳. 基于微信的高职院校新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践[J]. 学园,2017(2).

[2] 姜涛.MOOC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 河南农业,2016(5).

[3] 徐梅丹.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 (4).

[4] 余滢. 互联网_环境下职业教育混合式学习方法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 (16).

猜你喜欢
移动终端混合式教学高职院校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