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良
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一)全球经济呈现复苏向好势头
2017年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当年经济增长率为3.3%,较上年的2.6%显著回升。其中,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加快,2017年美国、欧元区、日本实际GDP增速分别为2.3%、2.3%和1.7%,比上年加快0.8、0.5和0.8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保持较快增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实际GDP分别增长6.9%、6.4%、5.1%和3.1%;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分别增长1.5%和1.0%,摆脱衰退状态。今年一季度全球经济继续回升,全球贸易景气指数为102.3,全球综合采购经理指数(PMI)延续扩张态势,连续5个月位于54%以上的景气区间,新兴市场增长指标稳定回升。
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推动:一是周期性因素,发达经济体需求迎来恢复性增长;二是改革因素,美国税收改革和相关刺激措施提振了经济预期;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主要新兴市场保持强劲需求。
(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面临新变局
从全球主要经济体来看,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提速,并将接近2%的通胀目标,预计全年将加息3次左右,进行渐进式缩表。欧元区经济增长动能增强,失业率仍然高企,通胀处于低位,预计不会很快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日本经济温和复苏,但受到人口老龄化和政策封闭的制约,预计2018年经济增速将下滑,将会维持实质性的量化宽松政策取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分化,亚太地区货币政策将趋稳,整体处于相对宽松的状态;拉美、中东、东欧和非洲货币政策将保持较宽松状态。
(三)全球经济在加速增长中酝酿新变局
当前,全球经济在加速增长中酝酿着新变局:一是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美国国内政治利益的驱使下,美国大概率会在全球挑起更多贸易投资争端,特别是针对中国的争端。二是股市出现动荡调整的迹象。今年年初,股市动荡情况较为突出,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在政治及经济事件的催化下,资产价格发生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三是债务风险依然较高。全球宏观经济杠杆率仍在攀升,发达经济体债务向政府部门转移;低收入国家的政府债务脆弱性正在加大。四是全球智能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2017年全球专利申请量中,中国占比最高,为42.8%,美国占16.4%,日本和韩国各占10.2%。随着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限制移民等措施,预计将增大中国对于全球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全球金融形势分析
(一)全球金融形势总体稳定
从全球金融形势来看,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复苏,企业盈利改善,有利于金融市场稳定。自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逐步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低迷期。欧美私人部门杠杆率降至低位,投资和贸易增速显著恢复。美国通过减税法案,企业直接受益,盈利前景较好。二是通胀温和,加息节奏平稳,金融条件宽松。美国核心通胀水平仍处目标通胀水平之下,加息节奏相对平缓。欧元区、日本仍然维持QE和超低利率政策,全球流动性整体充裕。三是未来经济增长预期和货币政策变化,将对市场利率和资产估值形成一定压力。美国步入充分就业阶段,叠加特朗普财政赤字和减税刺激,推动总需求继续扩张。油价中枢上移,关税贸易壁垒提高,薪资显露加速苗头,加上美元贬值的累积效应,从供给层面推高通胀压力。随着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变化,市场担心美联储可能加快紧缩,导致美债收益率曲线上移。
(二)美国金融危机预警指标处于安全区间
根据我们课题组编制的金融危机风险指标(ROFCI),美国金融危机风险指标的月均值已从上年四季度的33.66进一步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27.33,维持在安全区域内的历史较低水平。美国金融市场整体稳定,公司信用风险有持续改善迹象;市场风险有上升迹象,股票市场波动性上升;VIX已从历史低位回归到历史均值;银行体系整体稳定,系统性违约风险较低,银行间资金市场仍较稳定。但未来美国金融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比较大,ROFCI指数有可能在安全区域内小幅提升。
(三)新兴市场整体脆弱性有所上升
根据我们的研究,今年一季度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整体有所上升。其中,俄罗斯、韩国、泰国等19个国家均处于较稳定及以下的区间,处于最脆弱区间的国家占比超过20%。比较来看,马来西亚、阿根廷、乌克兰、土耳其最为脆弱;智利的国内金融脆弱性仍然不可忽视;匈牙利由于政府债务较为庞大,加上2018年举行大选,需要关注其经济政策的脆弱性。
(四)主要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分化
今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运行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非美元货币普遍升值;二是全球利率渐进上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超过70BP;三是股票市场波动性明显上升;四是商品市場有所分化,能源价格上扬,但是原材料价格走势相对偏弱。
预计今年二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将呈现以下几方面变化:一是美债收益率水平将易上难下;二是全球股市波动性加大,新兴市场好于发达市场;三是原油价格预计将在65美元/桶附近。
(五)美国金融市场加息动力与压力并存
今年以来,美国长期利率加速攀升,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上涨速度快于短期国债收益率。长期利率走高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是美国经济加速增长;二是通胀抬头,加息预期升温;三是美债供给边际增速超过需求;四是欧债收益率上行带动美债收益率走高。总体来看,美国经济状况较好,通胀水平不高,美国希望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存在一定的加息动力。但同时,也存在加息的制约因素:一是美国债务负担较重。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美国债务已达到21万亿美元。二是美国资本市场总体表现偏负面,其中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处于高风险期。总体来看,年内美国长期利率中枢将大概率上移,年末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处于3.3%~3.8%的区间。
无论美国加息与否,都需要关注国际资本流动动向。从今年的形势看,国际资本流向逐渐分化,除美国以外,还流向“一带一路”沿线以及其他国家,这种形势有利于我国防范金融风险。
影响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的几大因素
(一)中美贸易争端
自今年3月以来,中美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升温,美国主动挑起贸易争端,中国以“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但也不怕打”的态度积极应对,展现出大国风范。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主张“美国优先”,凸显单边主义政策倾向,认为贸易是“你赢我输的零和游戏”,这是在运用过时的国内贸易法律处理新时期的全球化问题。而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坚定地支持全球化,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主张携手合作,实现共赢。
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未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认为有两点:一是谈判解决贸易摩擦更符合中美两国和全球的利益。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最大限度地争取谈判解决,通过持续地推动对外开放,将贸易摩擦降低到合理的程度,同时也应做好预案。二是积极推进全球化。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期,但全球化仍将是未来的大趋势。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增长分化加剧,加之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加速兴起,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感到敏感和不安,在一定程度上走向逆全球化道路。但通过回顾历史可以发现,逆全球化是全球化周期变化的一个缓冲阶段,是一个相对短期的阶段,经济全球化才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的未来大趋势。
(二)美日印澳四国发展基础设施
随着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美国在亚太区域的存在感有所下降。同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中国的区域影响力上升。在此背景下,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出访亚洲,“印太战略”成形。“印太战略”构想以亚洲的南海经印度洋至非洲这一地带为中心,由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四国通过推动自由贸易和防卫合作,共同建立“自由、开放、繁荣和包容的印太地区”。这一战略旨在遏制中国,削弱中国的影响力,其中四方基础设施计划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
但这一替代方案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为面临着融资渠道问题、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给多边合作设置障碍、四国输出基础设施能力受限、“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成效等。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及反全球化浪潮将是上述方案的最大障碍,同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重大进展,金融体系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四国计划难以达到压制“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
(三)地缘政治
叙利亚局势和俄罗斯金融市场风险是影响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的一大因素。叙利亚局势恶化导致美俄关系趋紧。今年4月,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俄罗斯部分机构和个人实施经济制裁,美國将冻结被制裁对象在美国司法管辖范围内的财产和权益,并禁止美国公民与之交易往来。受制裁影响,俄罗斯金融市场受到巨大冲击:一是在股市方面,俄罗斯两大股指——俄罗斯交易系统指数和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指数大幅下挫,均创下近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二是在汇市方面,卢布兑美元汇率创下2017年11月以来的新低,卢布兑欧元汇率也跌至2016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
(四)英国脱欧及欧洲金融中心之争
当前,英国脱欧谈判过程中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爱尔兰边境问题;另一个是英国服务业通往欧洲大陆的“金融通行证”权利问题。此外,在英国“脱欧”的背景下,欧洲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国际金融机构的布局也在发生变化。对此,中资机构应做好监控风险和抓住业务机遇的两手准备。
(五)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尽管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错综复杂,中国仍将坚定地坚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对外开放。今年4月,习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未来,中国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贡献。中国发展的成功会给全球提供一个中国式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中国“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模式必将在全球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印颖 罗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