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俊
(上海闵行颛桥中学 上海 201108)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知识、必备的品质,关键能力和立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目前各国普遍关注核心素养不仅因为它是个人发展的需求,更是国家、社会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物理核心素养主要是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4个方面构成.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为纲,课本为例,学生为主体设计的学习活动方案,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真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思考和研讨、互动交流和展示、点评归纳和总结等环节完成学习过程,实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基于核心素养设计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构知识、形成物理观念,提高探究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涵养、发展个性、拓展视野的载体.
(1)活动设计偏重学生接受和记忆,缺乏自我建构,不利于物理观念的形成.
部分学生会有“我上课都能听懂,但是就是不会做题”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教师在课堂中将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关系展现给学生,大大简化了物理过程的推导,学生的活动只是接受和记忆这些事实,并非自我建构,不能真正理解和迁移知识.
(2)活动设计一些拼凑的“问题串”,将完整的思维过程进行碎片化,不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备课时,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较少,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见,设计一些问题串,过度运用启发式教学,用问题串将学生指引到目的地,学生一味地机械回答问题,不去思考得出结果的逻辑思维过程,不利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3)活动设计比较机械,缺乏引导探究的空间,不利于实验探究的培养.
多数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给定的目标或任务,机械地按照教师给定的步骤,按部就班的完成.只有少数同学在执行任务的过程,有自己的思考,通过科学推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探究方案,进行科学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4)活动设计重结论轻过程,缺乏独立建构知识的过程.
多数活动的设计重结论而轻视过程,教师往往由于时间关系,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直接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而学生却没有弄清知识来龙去脉,对物理原理、规律一知半解等.
一定的学习活动设计思路是一定教学思想的反映.以核心素养统摄的学习活动设计,对课堂转型、构建现代课堂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借助学习活动平台,主动建构知识,运用学习到的知识、收集到的论据进行科学推理以及科学探究提升进而提升科学思维品质.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留下最有价值的东西.
(1)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育人,由“单纯知识教育”向“完人的教育”的转变.
核心素养的根本宗旨,是基于人的培养,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这就要求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转变思想,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的转变,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人格的整体构建.
(2)促进知识与活动的联结,由“知识”向“能力发展”转变.
物理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因此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改变“重智轻能”的现象,既要重视知识的结构性又要重视问题的情境性,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性、实践性,促进学习与活动的联结,向“能力发展”转变.
(3)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激增,信息爆炸,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其具备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尤为迫切,而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然存在.为此,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改变过去“重传授、轻建构”的现象,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从习惯被动听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从海绵式思维走向淘金式思维,不断提问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物理核心观念主要有物质观、相互作用观、运动观和能量观.以物理核心观念为统领学习活动的设计围绕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开发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逐步完成对物理核心概念的自主建构,理解、迁移和应用.
如在“密度概念”的教学一节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理解密度的定义;
(2)学会“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3)经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的过程,在比较、归纳实验数据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建立密度的概念;
(4)在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中,感悟客观现象、客观事实是建立概念的基础.
根据以上学习目标,开发一些学习工具(密闭容器)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经过一系列的任务,自主建构密度的概念,经历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
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活动设计1
活动主题: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活动任务:通过探究,完成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将相同材料的容器归类以及解决的依据.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准备:
(1)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分解密度概念的知识要求,设计活动与活动的评价标准.
(2)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能力,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4人一组)
(3)实验器材的准备:8个密闭容器(图1)都装满了某一种材料(米、水、砂、面粉4种中的一种)每个容器都被封住且不能看到里面的东西,对应每一个密闭容器提供一个空容器(同样的容器,没有被涂黑,没有装东西)、量筒、电子天平、水.
图1 实验器材准备的8个密闭容器
活动安排:
第一级任务解决.在不打开容器的前提下,将装有相同材料的容器归类.学生思考解决的依据一,完成“黑匣子”任务.
8个容器中3个是完全相同的,如图2所示,即他们装的材料的体积一样,用天平测质量,即可判断所装材料是否一样?所装材料如图3所示.
图2 3个相同容器
图3 相同容器所装材料不同
第二级任务解决.在剩下的6个形状各异容器中(图4),将装有相同材料的容器归类.学生思考解决的依据二,完成“黑匣子”任务.
图4 剩下6个形状各异的容器
剩下6个容器,形状各异,用天平可以测量发现有2个容器装材料的质量一样,用量筒测出体积(空容器的容积),即可判断所装材料是否一样?如图5所示.
图5 体积不同,材料不同
第三级任务解决.在最后剩下4个容器(图6),将装有相同材料的容器归类.学生思考解决的依据三,完成“黑匣子”任务.
图6 剩下4个容器
最后剩下4个容器,不仅形状各异,通过测量它们内装的材料的质量和体积均不一样,如何判断?需要教师点拨如图7所示.
图7 质量、体积均不一样
活动提示:
(1)依据一.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依据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3)依据三.单位体积的质量大小.
活动总结与评价:
结合学生研究报告评价结果、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果,教师确定学生本次探究活动的成绩.
当然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教师创造性的智慧劳动.我们期待着更为成功、更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载体来构建课堂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