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对120例消化道早癌影像诊断质量的应用价值

2018-08-31 06:56李文斌谢琼花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毛细血管消化道消化

李文斌,谢琼花

(南雄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广东 南雄 512400)

近年来,消化道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在临床上有较高的病死率。消化道早癌与消化道癌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因而早期诊断出消化道早癌,可尽早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提高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1-2]。近年来,新式消化道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见的消化道内镜技术主要包括放大镜内镜、超声内镜等。本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应用消化内镜的临床价值,特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120例疑似消化道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进行诊断治疗的疑似消化道早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本组研究开始实施,研究目的、过程均被患者、家属了解,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根据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1.11±10.03)岁,疾病类型:早期大肠癌14例、早期胃癌28例、早期食管癌18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0.92±13.20)岁,疾病类型:早期大肠癌14例、早期胃癌27例、早期食管癌19例。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诊疗技术进行诊疗,具体如下:选择白光内镜对患者消化道进行检查,观察到疑似病变组织时,常规取活组织块送病理,并行病理活检来确诊是否为消化道早癌。消化道早癌确诊后,患者行传统的外科腹腔镜切除手术,大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肿癌。观察组患者给予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疗,具体如下: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放大内镜等)对患者消化道进行检查,观察消化道胃小凹分型、毛细血管形态等情况,发现疑似病变组织时,取出并进行病理活检。

1.3 观察指标[3]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诊断影像质量评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诊断影像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毛细血管形态影像评分、毛细血管影像评分与对照组的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毛细血管形态影像评分、毛细血管影像评分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影像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对比两组治疗相关观察指标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3 讨 论

消化道早癌主要包括早期大肠癌、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等,其发生与自身遗传因素、饮食习惯改变等有一定的关系[4]。消化道早癌患者常表现为反酸、腹胀及胃胀等,此时其浸润深度并没有超过黏膜层,或仅局限于黏膜层,若未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随着病情不断加重,极易发展为消化道癌[5]。消化道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在临床上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因此,对于消化道早癌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治疗方法均十分重要[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形态影像评分、毛细血管影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化道早癌形成中,血管新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放大内镜对患者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微细腺管、毛细血管形态等细微病变的实际情况均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可对血管新生等现象有更加直观、清晰地显示,并且对活检能够较为精确地引导,进而做出正确、及时的判断[8-9];在消化内镜技术引导下进行手术,可更加清晰,暴露病变范围,更加有利于病变组织的清除,进而有利于患者在术后迅速恢复[10-12]。

综上所述,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及放大内镜等消化道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提供精确的诊断,并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猜你喜欢
毛细血管消化道消化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