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钢提起张亮,没有人不点赞,和他共过事的各族职工更是感触颇深。凭着一名党员对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张亮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民族团结的热心,全部熔铸于平凡的高炉炉前工作中。用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族职工和各级组织的认可,多次获得包头市优秀共产党员、包头市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个人以及包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无论在工作、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张亮都时刻关心着他人。在紧张繁忙的高炉炉前工作中,张亮将班组建设和各族职工团结稳定放在首位,作为炉前大班长的他,经常与各民族职工群众进行沟通、交流,时刻营造守望相助、精诚团结的工作氛围。张亮善于了解职工群众思想动态,有较强的敏锐性,在各民族职工群众间出现矛盾时,能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各类矛盾消灭在萌芽阶段。在操作进步方面,他带领炉前各族职工以“攻坚克难,出好每一炉铁,为高炉稳定顺行、高产作保障”为目标。通过不断总结,张亮摸索出一套较为实用的铁口工作心得,使铁口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炉前工作事故几乎为零,有效保障了高炉稳定顺行。
张亮的信念是,“组织信任我,让我带领炉前职工兄弟,工作干不好就是辜负领导和兄弟们”。在工作中,张亮是个“拼命三郎”,2010年刚到五号高炉工作时,炉前铁口工作经常影响高炉顺行,严重影响职工的士气。他连续几天几夜扑在高炉前,大量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经过多次调整炮泥配方,炉前工作逐渐变得有序。同时,他不断优化炉前管理流程,彻底解决了铁口问题,有效保障了高炉稳定顺序,为各民族职工创造了安全的工作环境。
成长于周总理曾经剪彩过的包钢一号高炉边上的张亮始终记着总理“一定要管好大高炉”的谆谆嘱托,带领职工在高炉前作业。厂长对厂里的民族工作这样评价:“我们注重培养少数民族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从人才储备的角度看,推动了包钢的技术管理进步,推动了包钢向现代化和有竞争力的企业迈进。”
“班长,西铁口腐蚀严重,存在危险,能不能协调部里给我俩换个岗位。”2016年10月的一天,两名炉前工找到张亮说。处在炉役后期的五号高炉各方面状态都不好,但正常生产不是大问题,不过职工心里仍存在芥蒂。对于他们的请求,张亮没有当即表态,而是将大家招呼起来进行特护方案学习。特护方案以前都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情,炉前工很少接触,因此他们对高炉特护了解并不多。经过张亮的讲解,那两个职工表示对五号高炉有信心,能够完成各项任务。在张亮的带领下,他的团队有效延长了五号高炉的服役寿命,年创效益千万元以上。
“当班长就要有个班长样,你撸起袖子加油干,还愁兄弟们不跟着你干?成员间互助互进,还担心这个班出不了成绩?”张亮嘴上这样说,行动上更是这样做。
遇到高炉紧急事故,他总是抢着冲在前。2003年包钢发生“12.23”停电事故,在-25℃的气温下,他组织炉前工处理灌死的风管、风口等设备。卸下来,弄干净,再回装……简单而负重的动作,张亮坚持了两天两宿,直至高炉正常送风。漆黑的夜幕下,张亮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第二天他仍早早地出现在炉前指挥。
作为少数民族班长,张亮不仅是工作中的良师,也是生活中的益友,被各年龄段职工亲切地称为“亮哥”,这足以看出他的人缘。他深爱着炉前工作,更喜欢热爱这份工作的青年职工,他愿意将工作经验倾囊相授给其他职工。张亮带出的两名徒弟都已成长为炉前组长,其中一名还被评为厂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在高炉炉前工的口中,张亮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老娘舅”。炉前休息室脏乱时,他从来都是默默地打扫干净,为兄弟们创造干净的工作环境;逢年过节,他总要“溜”出单位去回民饭馆为回族职工买一份“大餐”;职工遇到困难,张亮肯定雷打不动第一个出现,带头帮忙解决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炼铁厂工作环境较差,对职工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作为少数民族职工代表的张亮曾多次联合其他职工代表通过职代会、座谈会等方式提出为特殊工作职工创造疗休养机会。该意见受到公司的高度重视,并得以落实,得到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
如今,张亮的民族团结事迹已深入人心,各族职工群众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帮互学,人人讲团结,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作为少数民族高炉炼铁人,张亮传承了炼铁人吃苦耐劳、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他是炼铁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代表,是各族职工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