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专业人员配置总量与结构分析

2018-08-31 03:10:50井淇邱卓英嵇丽红马桂峰李伟王培承盛红旗郑文贵马安宁李安巧陈勃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年8期
关键词:残联业务人员残疾

井淇,邱卓英,嵇丽红,马桂峰,李伟,王培承,盛红旗,郑文贵,马安宁,李安巧,陈勃源

1.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市261053;2.“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山东潍坊市261053;3.中国ICF研究院,山东潍坊市261000;4.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信息研究所,北京市100068;5.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北京市100068;6.潍坊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山东潍坊市261042;7.济宁医学院,山东济宁市272067;8.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市471023

目的 分析我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变动趋势与现状,了解我国残疾人康复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残疾人康复人员配置发展和宏观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收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库数据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和差异分析对残疾人康复人员总量、结构和培训等现况与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我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总量先增后减,总量上2016年比2012年增长2.49万人,增长12.62%,每个残疾人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数平均从2012年的33.89人/机构下降到2016年的28.33人/机构,下降16.42%。构成方面,省级康复机构在岗人员占比2015年比2012年减少21.95%。康复人员的培训期数和人数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结论 我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总量减少趋势尚未扭转,相对不足的形势仍然严峻;专业人员占比还需进一步优化;培养培训工作有待加强。建议基于康复服务发展和需求制订专业人员发展的政策规划;加大培养培训投入力度;加大高校康复人才培养力度;增强康复职业吸引力。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残疾行动计划2014-2022》提出要“扩大康复服务覆盖面,提升康复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有功能障碍者的康复服务需求”[1-3]。《世界残疾报告》指出,为残疾人提供公平和便利的康复服务对于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和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具有重大意义[4]。健康中国战略中也提到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5-6]。

康复人员作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和服务提供的核心资源,在保障残疾人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方面至关重要[7-8]。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有近5000万人有康复需求[9-10]。那么目前我国围绕残疾人的康复人员数量、结构等配置现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目前此类研究相对较少。而在我国,针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主要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China Disabled Persons'Federation,CDPF)举办的康复机构提供[11],因此,为更好地为我国康复人力领域的政策规划提供决策参考和建议,进一步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本研究拟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配置的总量与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中心的年度数据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中的2012-2016年的统计数据。

1.2 分析方法

本研究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收集录入康复专业人员、康复机构相关数据,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通过绝对数、增长率、构成比以及图、表等方法对我国“健康专业人员”统计数据库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其现况与变动趋势进行探讨。

2 结果

2.1 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总量分析

截至2016年底,我国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总量为22.26万人,比2012年增长2.49万人,增长12.62%,2012-2016年平均增长率为3.02%。每个残疾人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数由2012年的33.89人/机构下降到2016年的28.33人/机构,降幅达16.42%,年均递减4.32%。康复机构在岗人员中,业务人员总量为14.94万人,比2012年增长1.75万人,增长13.23%,年平均增长率为3.15%;管理人员总量为2.98万人,比2012年增长0.34万人,增长13.01%,年平均增长率为3.11%。社区康复协调员总量为45.40万人,比2012年增长10.10万人,增长28.61%,年平均增长率为6.49%。总体上两类康复人员总量呈上升趋势,但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自2014年起有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而其年均增长率与同期的卫生人力的平均增长率(5.22%)、注册残疾人数量的平均增长率(5.49%)以及残疾人康复机构数量的平均增长率(7.74%)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每个残疾人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数减少明显。

2.2 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结构分析

2.2.1 不同级别康复机构在岗人员分析

截至2015年底,省级、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总量分别为7963人、72,670人和151,737人。与2012年相比,省级康复机构人员总量大幅减少,减少21.95%;地市级和县级有所增加,分别增加9.46%和25.34%。2012-2015年平均增长率方面,省级康复机构在岗人员年均负增长7.93%,地市级和县级则年均分别增长3.06%和7.82%。由此可推断大量省级康复机构人员转型或流失,县级康复机构在岗人员增长幅度较大,基层康复人员一定程度得到补充。见表1。

2.2.2 不同年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构成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可知,康复机构在岗人员主要由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构成。2012-2016年业务人员占比基本维持在65%以上,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分别占13%和20%左右。图2。

图1 我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变动趋势示意图

图2 我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构成示意图

其中业务人员占比省级和地市级机构呈上升趋势,县级占比相对平稳,管理人员占比则呈现相反趋势。2015年不同级别康复机构人员结构方面,省级和地市级机构业务人员占比在74%左右,县级在65%左右,管理人员方面,省级和地市级机构均为12%左右,县级为15%。见表2。

2.2.3 不同残疾类别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分析

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2016年康复专业人员统计数据按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分类改变为按视力障碍、听力语言障碍、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辅助器具。6类康复在岗人员2016年总量分别为20,419人、16,468人、51,429人、32,427人、94,374人和7477人,其中精神残疾康复和肢体残疾康复人员数占比最大,二者占在岗人员总数的65.50%,辅助器具残疾康复人员最少仅占3.36%。六类在岗人员中,同类别康复机构在岗人员中的业务人员占比均为最高,但有所差异,如肢体残疾康复在岗人员中业务人员占比达到74.42%,辅助器具残疾康复在岗人员中业务人员占比仅为42.20%。见表3。

2.3 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人员接受专业培训情况分析

康复人员培训关系到康复服务的发展及其质量,总体来看2012年起所统计的康复业务人员、康复管理人员和社区康复协调员三类人员的培训班期数呈逐年递减趋势。见表4。截止2015年,三类人员培训期数分别为2245、1727和2875,比2012年分别减少12.06%、3.25%和13.22%,2012-2015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19%、-1.10%和-4.62%。培训三类康复人员数量方面,除康复业务人员数外,也均呈下降趋势。2015年,培训康复业务人员数为52,701人,比2012年增长4.97%,培训管理人员和社区协调员数则分别减少6.02%和15.75%。而培训人员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图3),其中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和社区康复协调员分别下降5.01%、21.90%和14.09%。

表1 不同级别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情况表

表2 不同级别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各类在岗人员构成表(%)

表3 不同类别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数量和构成表

表4 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培训情况表

图3 我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人员培训数占人员总数比例变化趋势图

3 讨论

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主要从我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出发进行分析。

3.1 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总量不足的趋势尚未扭转

总量上看,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2016年较2012年有明显增长,但与卫生人力和注册残疾人数量增幅相比,总体趋势趋缓,其中,每个残疾人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数由2012年的33.89人下降到2016年的28.33人,降幅达16.42%,年均递减4.32%,业务人员数量和管理人员数量也呈相同趋势。因此,我国对各类残疾康复专业人员的需求仍然很大。然而通过上述统计数据发展趋势看,无论增速还是数量,残疾人康复人员短缺问题仍然突出,它将长期存在,并将成为制约我国康复事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高等院校康复专业毕业生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康复机构待遇和职业吸引力有待提高,留不住人才;此外,现有康复人员的培训欠缺。这一趋势和现象亟待重视和解决。

3.2 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配置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总体上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配置的结构相对稳定,其中业务人员比例保持在65%以上,这为残疾人提供专业服务提供保障,但与卫生人员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的75%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省级康复机构康复专业人员数下降明显。省级机构专业人员的下降,也与机构转型与职能转变有关,有些机构从直接提供服务转变为提供转介服务和服务指导,且有些省级机构直接与民非机构合作,造成直接服务人员的下降。县级康复机构康复专业人员增长明显,推测为统计口径的转变,但也可能高级别康复机构专业人员流失较为严重,需要重视。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2016年有了残疾类别之分的康复专业人员统计,其中精神残疾康复和肢体残疾康复人员数占比最大,接近2/3,也说明这两个领域的康复服务需求更大。

3.3 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在岗人员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通过对康复人员培训工作情况数据分析发现,自2012年以来,无论是培训期数还是培训的人员总数均呈逐年递减态势,特别是各类人员的培训期数出现年均3%~13%的减少。而培训人数除了专业人员外,培训康复管理人员数和社区康复协调员数分别减少6.02%和15.75%。此外,康复人员接受培训的比例也不断下降,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和社区康复协调员接受培训人数占各自总人数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总量有所下降的大背景下,若不能对康复人员进行足够的培训和服务提升,将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

这种情况反映出入门培训和上岗培训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是,还需要针对各类残疾的特点,以及最新的康复技术开展可持续性的在岗培训。

4 康复人力资源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为我国残疾人康复和大健康事业提供支撑,与国际康复接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分析当前我国残疾人的主要康复需求,结合ICF国际分类标准建立有效的残疾人康复需求评估工具,制定国家的康复人员培养、教育、认证和使用的规划[12-13];二是加大康复人员的培养力度,从学科规划、招生培养等方面,加快完善康复专业人员培养体系和规模,加大康复专业人才的有效供给;三是加大对现有康复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完善康复人员标准化评估和培训[14-15]。相关工作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增强培训的师资投入,提高培训内容的吸引力和时效性,并对培训工作数量、质量和培训人次数进行评估反馈,切实提升康复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16-17];四是加强康复人才职业吸引力,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保障康复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五是建立康复专业人员的统计数据库,系统收集我国康复专业人员数据,为掌握情况和提供决策支持提供保障和借鉴。

猜你喜欢
残联业务人员残疾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山东青年(2020年4期)2020-06-15 06:30:33
浅谈提高业务人员素质的主要途径
大经贸(2018年6期)2018-09-27 12:09:50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山东青年(2017年7期)2018-01-11 10:18:42
90%的奶粉企业要瘦身,谁会被裁掉?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中文信息(2017年8期)2017-08-31 12:44:29
快消品行业业务人员流失的原因与影响浅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2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中国火炬(2010年4期)2010-07-25 07:42:49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
中国火炬(2009年4期)2009-07-24 14:11:34